7月以来,恒生指数屡创新高。截至8月7日,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到25.86%,报收27690点。港股这一轮行情始于2016年2月,彼时恒生指数的点位只有18000点。约一年半左右时间,恒生指数向上攀升了近1万点。有些投资者开始对港股产生恐高情绪,考虑获利了结。但笔者认为,从估值和企业盈利来看,港股市场未来仍有上升空间。从市场风格和资金偏好判断,看好中型股的投资机会。

  港股演绎“三部曲”行情 

  自2016年2月的底部启动开始,恒生指数一路上涨了近1万点,一年多来大幅上涨超过50%。当前,有投资者对港股的未来开始出现担忧,考虑获利小结。但笔者认为,市场涨的多绝不是考虑获利小结的理由。做投资时,除了关注绝对价格的价差,更应该关注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具有较大的确定性。

  站在当前时点,影响港股走势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二是企业自身的盈利水平情况。根据卖方研究报告及微观调研来看,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逐渐乐观。从上市企业的经营看,不少好公司的盈利水平相当可观。此外,来自资金面的数据也显示,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数据不久前创下了新高,这个趋势未来预计能持续。因此,从现在的时点上来看,说港股“疯狂”还言之尚早,未来可持续关注发展趋势。

  除了经济复苏预期和企业盈利的基本面因素外,有些投资者关注港股估值水平,担心涨了近1万点的港股估值太贵。根据Wind统计,截至8月7日,恒生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13.2倍。剔除腾讯控股外,其平均市场率为12倍左右。相比海外市场而言,港股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仍处于低估的水平,如纳斯达克100指数估值约在19-22倍。值得一提的是,恒生指数成分股的盈利增速达到15%,而纳斯达克100的企业盈利增速为10%。对比两个市场企业的估值和盈利能力,港股在全球市场中依然属于相对低估的市场。

  为何恒生指数在一年时间涨了近1万点,估值依然不贵?这是因为当前港股表现强劲的原因之一,在于此前跌幅太深而现在回归到均值附近而已。2016年2月港股行情启动时,恒生指数(TTM)市盈率为7.34倍,市净率为0.86倍,处于绝对低估的范畴。与此类似的是2008年10月,恒生指数最低跌到1万点左右,彼时的市盈率只有6.79倍,市净率为1.08倍。随后一年时间,恒生指数攀升到23000点,一年时间指数翻番。由此来看,这一轮港股的强劲上行,其主要原因是估值回归到历史均值附近。而结合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和估值水平而言,未来港股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中型股符合

  新增资金配置需求

  伴随港股估值回归到历史均值附近,未来哪些行业或公司依然有较好的向上空间?

  回顾过去,港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中,通常会按照“三部曲”来演绎,即“危机估值暴跌-大市值估值回升-中小市值估值回升”。当危机出现时,投资者都会不约而同的离场,留下一地鸡毛的估值。当危机过去,国际资金通常会先关注到大市值的价值机会,大市值估值随后被抬高;随后投资者才会开始大规模追逐中小市值的Alpha机会。2011年、2012年、2013年恰好将三部曲演绎过一遍。2016年以来,港股再次演绎“三部曲”行情,即大盘、中盘及小盘板块轮动。

  2016年以来,大盘股领先上涨,港股与A股的估值差大幅收窄,预计未来的上涨空间有限。相较而言,目前港股中盘股的简单平均估值约为15倍,中证500的简单平均估值约为33倍,两地估值差异仍然较大,因而未来一段时间中盘股具备较大的上升空间,有望接替大盘股,迎来一波较好行情。

  从市场风向看,中盘股近期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强势,恒生中型股指数在横盘数月后,7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单月上涨4.81%。多只中盘股上涨势头强劲,舜宇光学科技7月涨幅达32%,同期新华保险广汽集团的7月涨幅分别为28%和22%。有研究机构认为,恒生中型股指数大部分成分股已被纳入港股通标的,虽然成交还不及大蓝筹活跃,但也不乏个别走出独立行情的强势股,在内地资金南下的推动下,中型股涨势可期。

  在港股三部曲行情及两地估值差的背景下,笔者看好恒生中型股成分股的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大型股的估值已充分重估,未来的估值洼地将是中小市值的优质公司,因此下一步估值修复机会轮到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其次,这轮港股牛市中南下资金占主导机会,未来资金偏好以估值便宜中型成长股为主,而中型股成分股大部分市值在100亿-400亿左右,符合南下资金的新增配置需求。第三,中盘股与小盘老千股相比风险更低。因此,随着经济缓慢复苏,内地投资者在香港挖掘中小盘股票的行情,中盘股是首选。

  (作者为广发港股通恒生中型股指数拟任基金经理李耀柱)(CIS)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