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蛰伏大半年后,旭辉(00884)终于走上通往牛股的康庄大道。

  就在一个多月前,业界还在议论,为何便宜又多息的旭辉未能跟随内房股在上半年的多轮暴涨中一起“大口吃肉”。其在这半年间的累计涨幅仅为77%,和那些涨了一倍、两倍的内房股相比,相差太远。进入7月以后,旭辉的股价有较大拉升,表现强劲。

  在8月9日当天,在内房板块较为低迷时,旭辉午后开始走高,曾一度领涨内房板块,截至收盘时报4.38港元,涨4.29%,成交额2.051亿港元。

  另外,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在7月31日这天,受公司此前折价配售引入平安人寿为战略性股东等利好消息刺激,该股大涨逾10%,成交额创近年新高达到9.078亿港元。要知道,距离此番高额成交额的最近一个峰值出现在2015年的5月19日,当天旭辉也发布了一则配售募资13.2亿港元的公告。结果当日收盘股价大跌12.79%,成交额达到15.845亿港元。

  一涨一跌,道尽投资人对公司发展看法的改变。

  旭辉在进入2017年的下半年之后,除了股价上给人惊喜,其在8月9日公告的亮眼的中期业绩也给了投资者一颗定心丸。

  其实,旭辉的股价在下半年的走势已经隐藏在这份公告中。

  集团的股东权益应占利润为21.56亿元

  根据旭辉的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入约112.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8.5%。按旭辉各项业务的收入贡献来看,其物业销售收入约105.9亿元,占总收入的94.3%,这一占比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6个月,该集团附属公司交付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7%;已确认平均售价为人民币14499元╱平方米,按年上升30.4%。

  从城市贡献的收入来看,上半年,上海和苏州是旭辉物业销售收入来源的两大关键城市,当地的物业销售收入分别约44.71亿元和15.61亿元人民币,占比分别为42.2%和14.7%。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近年来旭辉的毛利率都在25%上下浮动,不过上半年该公司毛利率有较大升幅为31.6%,较去年同期的27.1%,上升近5个百分点。

  按照旭辉的解释,公司毛利率的这一改善是因为自去年起国内房地产市场表现强劲所带来的已签约及已锁定平均售价,期内已交付产品带来较高盈利水平。

  旭辉的中期业绩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其净利润的大幅提高。数据显示,上半年该集团的股东权益应占净利润为21.56亿元,同比增加157.1%;其股东权益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5.38亿元,同比增加62.2%。另外,其相应核心净利润率为13.7%,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0.8%及去年末的12.7%也有所上升。

  在旭辉看来,上半年公司的利润率提高,是已交付的产品有更好的利润、具防守性的土地成本、融资成本降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前三季的火爆楼市,令许多内房企在当年赚得盆满钵满,很显然,旭辉也是其中一员,并且其业绩或将继续体现这样的高利润。

  合同销售现金回款率达85%

  虽然自今年3月起,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不过上半年房企销售额竞争却异常激烈,除了房企前三甲:碧桂园、万科、中国恒大在不断争夺销冠宝座,融创中国龙湖地产也被认为是争夺桂冠的潜力股,地产圈格局日新月异。

  继融创中国、龙湖地产相继在今年挺进千亿销售额的梯队后,在业界看来,旭辉是下一个有望跨进千亿门槛的房企之一。

  不过,旭辉的野心更大。公司为自己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21年,公司的房地产主业要实现超过3000亿的销售规模。

  数据显示,上半年,旭辉的合同销售额约471.5亿元,同比增加70.9%;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25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71.7%;合同销售平均售价约人民币18419元╱平方米,而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8504元╱平方米。

  公告显示,旭辉上半年的合同销售额来自15个城市超过75个项目。期内,其推出12个新项目预售。

  具体来看,长三角、环渤海及中西部的合同销售金额为该集团合同销售总额分别贡献约68.5%、19.3%及12.2%。

  一线及二线城市的合同销售额占该集团合同销售总额约97.4%,而三线城 市的合同销售额则占余下的2.6%。来自住宅项目的合同销售额占约82.7%,而来 自办公楼项目的占余下的17.3%。

  关于旭辉的合同销售额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旭辉在上半年的权益合同销售额约254.2亿元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54%。

  2、上半年,旭辉的合同销售额现金回款率为85%,也就是说上半年旭辉物业销售的现金回款为400.78亿元人民币。

  3、前7月,旭辉的合同销售额同比增71%至557.1亿元,占经调高的销售目标800亿元人民币的70%。

  上半年土储收购成本约8573元/平方米

  在强劲的销售之下,旭辉急需补充土储来支撑其将来目标3000亿的销售规模。

  根据公告显示,上半年,旭辉收购的土地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40万平方米,其中该集团权益占210万平方米。这些土地收购的合同总代价约411.21亿元人民币,集团应占土地代价合共为人民币209亿元。根据旭辉集团应占收购的建筑面积及应占收购代价计算,该集团在上半年的平均土地收购成本(香港除外)约为每平方米人民币8573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至今,旭辉已经进驻郑州、成都、西安、青岛、大连、无锡、太仓、温州、香港等地。

  总体而言,截至2017年6月30日,旭辉土储总建筑面积约为2210万平方米,集团应占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为1240万平方米。

  按地区划分,旭辉的土储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西部区域,占比分别为46%和32%。

  结语

  就在8月9日晚间,旭辉公告称,集团于当天根据配售及认购协议发行1.35亿股,占发行前的现有已发行股份1.98%,每股发行价为3.82港元,较8月8日收市价4.20港元折让9.05%。

  而早在7月旭辉有过两次折价配售,即分别以每股3.5和3.82港元向中国平安及其他投资者配售5.45亿和1.35亿股,配售价较前一日收盘价分别折让 12.94%和 4.98%,分别筹集 19.07亿和 5.16 亿港元,所得款项累计净额为24.07 亿港元。

  其实从上述分析来看,旭辉当务之急是积极补充土储才能保证集团的发展规模。而在当前房企融资渠道全面收紧情况的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旭辉为何如此频繁配售募资。

  从其业绩公告来看,旭辉的财务还是较为稳健,其净负债对股本比率为59.3%。截至2017年6月30日,其应占未付承诺土地代价约为人民币94.39亿元,不过,其手头现金约为人民币257.92亿元。

  总体而言,根据中期业绩公告来看,目前旭辉的销售仍在高速增长,毛利率也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公司通过多次配售,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同时也引入平安人寿作为战略性股东,两者的进一步合作值得期待。目前旭辉的PE仅约9倍,PB约1.5倍,虽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但是和一些飙涨过的内房股相比,还是太低。根据旭辉的业绩增长潜力来看,旭辉的股价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投资者可以保持关注。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