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4日18:2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8月4日消息,香港交易所今年6月就设立新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公布两项咨询文件,提出改革创业板,收紧上市要求,以及建立“新板市场”吸纳“同股不同权”架构的科技或初创企业赴港上市等建议。云锋金融集团研究及策略部副总裁林子俊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创新板的设立对全世界释放了香港市场和港交所欢迎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积极信号,同时他建议在靠限制某些投资者参与创新板时,还可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多下功夫。

  文/新浪财经驻港记者 刘美楠

  新浪港股:虽然过去几年香港领跑全球IPO市场,但仍有很多新经济及其他高增长型公司选择到其他市场上市,创新板的设立是否能够真正吸引到更多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

  林子俊:设立创新板释放了一个信号,港交所及香港市场是欢迎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2014年,阿里巴巴在选择去香港还是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因为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最终选择了纳斯达克。不单阿里巴巴,全球最大型的科技公司,比如Google、Facebook,由于在成立初期需要大量融资来开展业务,因此往往都会有股权上的忧虑,如果能开放这个条件的话,舒缓这类公司在股权上的担忧,再加上香港市场的融资能力,相信会吸引到更多新经济公司。

  有声音怀疑设立创新版对新经济公司的吸引力,但我认为大部分创新公司都有融资需求,比如像Airbnb、美图等尚未盈利的、还处于高速发展的公司,只要有一个适合的融资渠道,相信他们不会介意去任何一个地方上市。所以,香港创新板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同股不同权能否解决;二是能否给公司合理的估值。

  新浪港股:对于设立创新板,香港市场有哪些争议?您有何建议?

  林子俊:目前,香港市场对创新板争议比较大的是:直接改革主板还是新开一个创新板更加有意义。就像李小加在公众号形容的,主板和创新板就好像是在原有厨房旁边加建一个新厨房。有人担心这会分流主板目前已经不是很多的成交量到创新板,而且如果没有很明确的创新板转主板的方式和路径的话,大型的优质的公司也会顾虑,如果去纳斯达克可以直接上市,为什么要选择港交所的一个新版?

  比如像陆金所这类已经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如果要上市的话为什么不选择主板,而是要去“隔壁家的厨房”呢。回顾创业板在设立之初,港交所的设计初衷想作为垫脚石,选择优秀的创业板公司转到主板,但因为简易转板的制度存在漏洞,并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功能,反而导致了妖股的问题。

  那么创新板如何减少及规避这些问题,我有三个建议:第一,对公司申请上市时的审核要可以有较严格的入场门槛;第二,对公司上市之后的行为加强管理,比如大股东的锁定期、上市后主营业务和集资目的等;第三,要有明确的转板方式及路径。宁愿在成立初期少一些公司入选,也要挑选出好企业,为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树立正面的形象和指导意义。

  新浪港股:设立创新板的话题已经被讨论了很久,您认为现时设立是否是好时机?

  林子俊:我认为目前时机是适合的。市场传闻包括澳洲、新加坡、伦敦都在讨论创新板和同股不同权的问题,香港如果再不改变的话,新科技股的市场份额就会被摊薄。过去10 年来自新经济行业的上市仅占香港市场总市值 3%,纳斯达克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比例分别为59%及 44%。这意味着香港如果再不转型,就跟不上世界的节奏。

  而且,国内已经有新三板,很多内地科技公司都在思考到底是在国内还是去国外上市,一般国内行业龙头的市盈率都在30倍左右,而香港主板的中小型企业只有8倍到10倍市盈率,所以从上市公司的估值角度,香港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如果不改革的话,这个劣势将进一步被扩大,从而影响香港市场集资的领先地位。

  能享受国内投资者的根据调研,比如最后结合创新板的设立,全方位吸引国内投资者,会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总结来说,港交所迫切需要改变外在原因是其他市场都在讨论创新转型;内在原因是在香港成份股里面,新经济企业占比太少了,需要提高。所以,推出创新板never too late(永远不会太迟)。

  新浪港股:对于创新板应按照不同投资者、财务要求等分别设立创新主板和创新初板,您认为是否应该设立两个板块?

  林子俊:分别设立创新主板和初板的最大顾虑是分薄了每个板块的流动性,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港交所的目的可能是希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上市公司要求来做区分,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够保护到投资者。

  就我个人观点,如果真要分成不同的板,也应该有明确的阶梯指引,当公司满足何种要求时,就可以从创新初板转到创新主板,再转到主板;二是,开始初期除了限制某些投资者之外,还应该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多下功夫,最终像纳斯达克一样放开至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参与,才能增强流动性和更加公平了给上市公司估值,反过来也吸引更多公司来港上市。

  如果真是担心某些公司风险高的话,在公司上市时及上市之后的行为要加强控制,减少变“妖”的可能。

  新浪港股:在创新板设立初期,是否应该采取比较宽松的规则制度?

  林子俊:如果希望更多优质的公司来港上市,我不建议入场门槛很宽松。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是希望创新板可以吸引更多大中型公司,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如果创新板出现一支大起大跌的妖股,会让人对创新板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我建议保持严谨的态度,首先选择一批优质的公司挂牌创新板,让投资者真正享受到公司估值的上涨和发展的回报,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趋势。

  新浪港股:尽管初创企业被大家视为新经济增长动力,但长期来看存活率并不高,对于尚未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在创新板上市,投资者如何规避风险?如何避免“旧经济”公司打着“尚未盈利”的旗号挂牌创新板?

  林子俊:我认为风险不是避免的,比如特斯拉,到现在为止公司都没有赚钱,在纳斯达克有68%的公司都在亏损,但风险是应该和回报相匹配的,与其限制投资者去玩高风险的东西,不如把风险跟投资者明确讲清楚。

  如果只找专业人士来,那么他们对创新公司的估值往往会很谨慎,对上市公司估值会有一定影响。腾讯市盈率如果全是机构参与投资可能市盈率到现在还只是十几倍,谁想到今天能大红大紫?而且这类投资者会偏向于长线,流动性也会出现紧缩,在这种情况下,一小部分资金就会引起股价的大起大落,反而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所以限制投资者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但对这个游戏的公平性有所损害。我认为还是要明确阶梯,让普通投资者知道不一定要在创新初板就买,可以在创新主板的时候再参与,这样即使分开了两个创新板,也可以增强流动性和投资者预期。

  避免“旧经济”公司挂牌创新板其实比较难,因为现在各行各业都在与互联网结合。那么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限制:1、增强公司股权的限制,2、有明确转主板的路径,3、退出机制要求需要完善,比如几个月没交易、上市后主营业务马上改变、或改变集资额用途等,都可以考虑退市并且惩罚公司以及保荐人。

  新浪港股: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有良好合规记录的公司,联交所应实施“仅作披露”制度让这些公司在创新板上市,您如何看待?

  林子俊:我认为像新浪、阿里巴巴这类在美国有良好合规记录的公司,回到香港上市“仅作披露”是可以的。香港证监会对于券商开户也有一个条例叫“简易开户”,如果证监会认准了你的从业资格,就会豁免部分的开户资料。美国在全球范围都可以算是上市要求严格、监管条例严谨的市场,在严谨的条例下来香港作披露,简化程序,相信可以吸引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来港第二次上市。而对于其他地方的上市公司就要区分对待,比如对比上市条例差距等。券商是简易开户,对应港交所就是简易披露。

  新浪港股:对于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创新板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应该采用哪些限制与保障措施?

  林子俊:美国之所以能实现同股不同权,是因为有一项叫“集体诉讼权”的法律条例,就是所有小股东可以集合到一起控告管理层,美国通过这个法律去保护投资者权益。但不是说美国这个条例就一定适用于香港,目前香港法律还没有太多的条款保障投资者权益而是主要靠证监会和港交所主动监管,我认为可以从其他方面加强,比如上市公司对集资资金用途、大股东解禁的限制、转板及退出机制等方面,应该会对投资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新浪港股:设立创新板吸引更多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是否会为港股市场带来新动力?

  林子俊:我相信是一定是利好大于利空的。第一,其实设立创新板最坏的结果,就是出现更多的妖股来港上市,但现在是单独开设一个板去限制它,所以影响有限,主板还是健康安全的。第二,总的来说,港交所释放了一个信号,香港是欢迎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的,香港市场是抱着一个积极的开放的态度,是愿意去改变的。如果创新板真正能吸引到更多优质公司来港上市,成为香港的纳斯达克,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上述观点仅代表访问者个人看法,不代表云锋金融集团观点。)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