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雪球”,作者“auia”,原文标题为《我的避雷方法》。

  久病成良医!踩雷多了,也踩出经验来了。有股友让我再详细说说港股老千股的问题,本不想再写,这个话题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自己也说了好几次。但我又不太懂得拒绝,于是搜索了一下,说老千股问题的不少,但多数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揭露的,提出来的识别方法也不太全面。从定量的角度、财务的角度来系统性地讲一讲避雷办法,应该还是能够填补一些空白吧。

  废话少说,直接上干货。

  什么是老千股我就不重复了,直入主题。我从地域、行业、常识、财务、行为五个角度来解释如何避雷。

  一、避开高风险区域

  我们从地域来看那个地方是雷区,以后遇到相应上市公司的时候就能够更加警惕一些。来张全国地图,红色区域是雷暴区,要时刻警惕;橙色区域乌云不少,随时打雷;绿色区域天气不错,也得小心来一场阵雨。(西南区域国企多,民企样本小,不做研究。)

  来自香港、福建、东北的港股上市公司最不靠谱,它们成为地雷的概率最高。而来自北京、江浙、广东、山东、台湾的企业靠谱程度比较高。

  再来一张表,就更清晰了:

  我们高大上的魔都也沦陷了,90多个上市公司,有近60个不太适合投资。帝都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很多,所以靠谱程度很高。山东也有大量的国企在香港上市,显得数据很不错,实质上民企也很让人担忧,抢账本、抢办公室、挪巨款的事件没少出。

  为什么只有489只股票被我列入投资白名单?我的标准比较苛刻!将以下这几类公司剔除出了名单:

  1)银行股,报表看不懂,直接放弃;

  2)区域地产公司,房地产高负债、收入结算滞后,三四线城市的存货价值不好估算,放弃(最主要是没从地产股上赚到过钱);

  3)香港本地股,地产股、银行股放弃,不断拆股、合股的剔掉,董事长、总经理七八十岁的放弃,富二代、富三代执掌的放弃。对于香港本地股,我严重不信任,各种手法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干脆设一道厚厚的水泥墙,把它们先全部拉入黑名单,一一排除后才继续关注。

  上面是我的一些个人喜好,除了香港的数据有点夸张外,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的港股上市公司呈现这么几个特点:

  1)实体经济发达的地区,靠谱企业的比例高,比如江浙、广东(山东例外);

  2)实体经济不行的地区,耍滑头的企业比例就高,比如东北、湖北;

  3)金融发达的地区,不愿踏实干苦力就多,比如香港、上海;

  4)福建(潮汕、雷州半岛、海南)是特例,不包含在上面几类里面。(我心中有答案,偏不说出来。)

  二、规避高风险行业

  再来看行业,我前面几篇文章里面也说了,农林渔牧、矿产开采尽可能不要碰,原因如下。

  农林渔牧的造假成本很低,中国鼓励农业的发展,免除了初次农产品的增值税等流转税,也不怎么征收它们的企业所得税。这就是“吹牛不上税”,牛皮就吹上天了。獐子岛的扇贝可以适时游走,也可以在风平浪静后游回来,你能怎么办,潜到海里去数吗?超大现代说它在全国各地有30多个农业基地,拥有大量的生物资产,审计怎么盘点这些资产,到田里一颗白菜一颗白菜数吗?

  至于矿产开采,有两点足以让你望而却步,一是矿产品都是大宗商品,属于强周期行业,其行情极其难以把握。二是矿产储备同样不能可靠盘点,你怎么知道它花大价钱搞来的矿产储备是否值那么多钱,调研的时候带上钻机、仪器去探测吗?更何况还有很多矿业上市公司说有俄罗斯、非洲等地的矿产,你不太可能专程到那些犄角嘎达去核实,那就死无对证了。

  三、通过常识识别地雷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股市中,骗子都是利用人贪便宜的心理来行骗。港股市场上也如此,很多骗术其实技术含量很低,主要骗刚入市的新手或A股来的散户。他们看到便宜的股票就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买买买停不下来。

  在港股市场,便宜的股票有两种,一种是绝对价便宜,2017年5月19日就有866只港股收盘低于1元,约占港股总数的42%;另一种是市盈率低,截止2017年5月19日有192只股票市盈率低于7倍。从表面上来看,这些股票是极其便宜的,这也是大多数A股投资者来港股的原因。对于A股的普通韭菜来说,低于1元的股票简直便宜的崩溃了,毫无招架之力;对于水平高一些的韭菜来说,市盈率低于7倍的诱惑力也是无敌的。不管你是哪一种韭菜,总有一款适合你。

  识别低于1元的骗术很简单,直接把低于1元的股票删掉,只看1100多只港股就好了。如果你忍不住,那还是待在A股吧,A股的低价股长期来看,涨幅毫不逊色,比大多数架子投资者强多了。

  识别低市盈率的骗术就有点难度了,要用很多方法才能从垃圾从垃圾堆中识别出来。但是,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常识是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骗术,都做不到零瑕疵,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老恒和酿造2014年的净利率高达31.66%多,而同期上市的海天味业也只有21%而已。海天味业是调味品的龙头老大,这个中国大妈都知道,超市里摆满了海天的酱、醋、料酒。消费品行业可是规模效应很明显的行业,老恒和为什么能够比海天的利润更高?无法理解,那就对了,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有人表示不服,老恒和的料酒比较独特,品牌价值高啊!

  好,我正要说这点!

  产品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沪深、港股5000多个公司没有人和它干同样活的,这种公司你可以直接放弃(漏网之鱼不多,你能100%确定没问题就可以捞回来)。中国除了竞争激烈世界第一外,没有几样是世界领先的。你昨晚想出绝妙、独特的idea,以为是世界上唯一的,还在犹豫要不要干的时候,已经有人唤起袖子在干了。

  商业模式独特导致利润率超高的,也要特别警惕,除了我们都知道的赌场、高端白酒、游戏、夜店这些成瘾性的,多数行业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即使暂时能够取得超高的利润率,长期来看也会逐步降低。比如多晶硅、太阳能玻璃,多晶硅已经变成苦逼的行业,太阳能玻璃的毛利率也在逐步走低。

  四、通过公司的行为来识别

  这个最简单,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在权益变动的披露都是很充分的。在港股市场上,只要有以下这几种行为,你就可以灭掉它们。

  1)名字,我要是老千,我就不取含“中国”的名字,也不要“金控”、“投资”。除了告诉别人“我是老千”外,没有任何用处。我要取“阜丰集团”、“李氏大药厂”这样朴实的名字。

  2)合股,港股老千的显性特征,本港上市公司喜欢这么干,直接灭掉。也有少数H股公司为了方便回归A股,要十合一使每股面值达到1元,这种留着。

  3)拆股,特别是那些股价没有超过10元还拆股的,直接灭掉。

  4)低价供股,港股的顽疾,很多大牛已经分析过它产生的原因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灭掉。

  5)不断融资,不是商业模式不佳,就是耍老千,不和他们玩。

  6)老板、IR总是说股价低,却从不回购、增持的,口是心非,不要信他们。

  以上的四种方法已经让多数地雷股消失了,2000多只港股只剩下700多只了。

  “会不会伤及无辜?”会!

  “有没有办法不伤及无辜?”没有办法!好公司大把,没有必要在垃圾堆里淘金子! 也有些公司的老板、CFO的水平很高,他们既不搞“中国”开头,也不抽水,偶尔还分点红。这种公司该怎么办?除了烧香拜佛,难道就只能认栽了吗?

  下面将从财务角度来分析问题股,以后也让你身边的财务来帮你把把关。

  五、财务分析可以避雷

  多数投资者都能看懂没有作修饰的利润表,收入、利润多简单啊,我也经常只看这两个指标就做出了买卖的决策。有些上市公司就利用投资者的懒惰来做文章,通过往利润表注水来迷惑人。这些手法常见的主要有五种。

  1、物业重估

  港股上市公司常用的招数,特别是香港本地工业股,在珠三角、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激烈竞争下,它们的工业业务受到严重的侵蚀,收入、利润是保不住了,为了颜面、股价等方面的考虑,它们纷纷动起了物业重估的妙招。这些公司成立时间比较早,在香港多多少少有些物业,每年挤牙膏似的搞一些物业重估收益。 我对香港的那些公司没有兴趣,不想去看它们的报表。这里我要拿来做案例的是中国水务(00855),做供水业务的一家公司,做事低调、名字却像老千,老板是水利部出来的,几年时间把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供水业务收购到手。我很早就注意到它,老板段传良常年增持,公司也经常性回购,都有点担心流通股被他们买光了,股价也悄悄的涨了不少。

  我看了它的报表后,就打不起来兴趣来,太复杂了。

  一长串的会计术语,财报上还是繁体字,一看就晕了。我特别想向会计老师推荐这家公司,让他在课堂上讲这家公司的财报,如果他的学生能够把这家公司的报表搞懂,那就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了。曾经在招聘网站上看到过这家公司招聘财务,想到它的财务水平那么高,我打了退堂鼓,当即打消了投简历的念头。

  不过,除了搞出这些难懂的利润表外,这家公司的业务还是很扎实的。差点忘了物业重估这事。2011年-2016年,中国水务光物业重估就增加了4.77亿港元的税前收益。我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掉,是不是更清晰一点?

  也还不错哈,除了2011年外,其他年份水分不太高嘛! 别高兴太早了!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中国水务的IR觉得市场给他们的估值低了,对投资者把中国水务和北控水务这些污水处理公司相提并论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们用建设收入给财报充水,而他们没这么干。回来后我就看了中国水务的财报,他们没什么好委屈的,最近一年多财务也开始这么干了。

  2、提高折旧年限

  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前,中国对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和折旧有严格的限制。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这一块放宽了,多少金额可以算固定资产由企业自行判断,折旧年限也由企业自行判断。这个空间可就大了,有人就在这上面动了手脚,将折旧年限拉长,每年计入利润表的折旧费用就下降了很多,利润也就相应上去了。

  神州租车大家都知道吧,就来扒一扒它。神州租车的大股东陆正耀持股29.37%,二股东则是大名鼎鼎的联想控股,持有24.1%的股份,柳传志的得力干将朱立南入驻了董事会。神州租车被市场普遍诟病的是陆正耀在体外发展了神州优车(神州租车仅持股7.42%),并自己持有不少股份,且存在着大额的关联交易。

  我关注的不是这些,这里主要谈它的折旧问题。我习惯看财报的附注,那里卧虎藏龙,真相都在一些小字里面。打开神州租车2016年年报,先看它的折旧政策,租赁车辆是它最主要的资产。

  看起来没有想象那么严重,折旧年限4-10年。实质上呢?

  很容易看出来,租赁车辆几乎都是按10年来进行折旧的。你自己买的车能开到十年吗,更何况是专门用来出租的。租赁车辆最合理的折旧方法是加速折旧法,通俗的说就是第一年折旧最多,以后每年折旧金额递减。

  我根据神州租车的年报推理出它的车辆年折旧率应该在23%左右,远高于10%的折旧率。

  如果按照23%的折旧率来计算,神州租车2016年的净利润将大幅度减少。

  港股市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非常有效的,神州租车目前市盈率为10倍,如果按照调整后净利润计算,市盈率将达到20倍,并没有被低估。

  一年1/3时间停牌的乐视网也通过类似的方法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在同行都采用加速折旧法摊销购剧成本的时候,乐视网却按直线法摊销,贾布斯不愧是财务出身的老板。幸运的是,A股市场吃这一套,让无数谨慎的投资者被打脸。

  3、费用资本化

  费用资本化也是上市公司经常用的招数,将本应当期入利润表的费用计入资产,以后年度每年摊销,能够显著提高费用发生当年的净利润。00268金蝶国际就一直采用这种方法来搞事情,随着累积的资本化费用越来越多,摊销金额也越来越高,2016年已经达不到调节利润的效果了。

  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的拨备是最常用的招,主要有应收账款坏账、存货跌价两种。在公司业绩差的时候,加大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趁机洗个大澡。在公司业绩有所回升时,又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

  俊知集团(01300)就是这么干的,2016年它的营收是29.2亿元,来自中国三大运营商的收入是26.4亿元,达到营收的90.5%。下图是俊知集团2016年的坏账准备提取情况。

  按照以往经验,央企的坏账率是非常低的,俊知以前也是这么判断的。为什么2016年就发生重大的改变呢?合理的解释就是它趁业绩调整期洗个澡。

  这种倒无伤大雅。如果上市公司一只按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突然某一年降为3%而又没有说服力的理由的话,那就要特别警惕了,很可能是业绩变脸的前奏。

  5、向渠道压货

  我曾经在IT分销商呆过,对压货有所了解。在国内,向渠道商压货非常普遍,很多时候是一种积极的营销策略,货放到客户的仓库总比放自己仓库好。虽然主观上没有粉饰业绩的意向,但往往误导了投资者。当然,也有一些公司故意压货来粉饰财报,和经销商说好12月份先发货,第二年的1月份将货退回来。

  由于普遍存在压货,消费品公司特别容易落到渠道库存过高的陷阱里面。比如,2011年的体育服饰股。这里拿李宁的案例来说明一下。

  2010年之前李宁一直都是大牛股,业绩也连续多年增长,销售额一度超过Adidas。但在2010年4月份到达31.95元高位后,股价一路向下跌至2012年8月,股价最低3.7元。

  这一幕伤透了很多港股老司机的心。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像前面所说那样,只看营业收入、净利润数据,那都还不错啊。2010年报出来的时候股价已经跌了一半至13元左右,该抄底了。实际上很多港股老司机正是这么干的,以为抄到了牛股的底,最后却跌得头破血流。

  从32楼掉到3楼,与13楼掉到3楼,最后结果没有太大差别。

  李宁的报表没有骗人,虽然当时的CEO张志勇是财务出身的。体育服饰一直存在向渠道压货的情况,而且特殊的是经销商订货都会提前半年。2009年体育服饰行业景气,导致了李宁(也包括其他体育服饰公司)和经销商都对第二年的市场感到乐观,经销商为了拿到较高的业绩返点,下了比较高的订单,李宁也乐得如此。结果2010年市场迅速冷了下来,货压到渠道里卖不出去,在李宁的财报上就显现出收入、利润继续增长,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迅速下滑。

  像体育服饰这种多级经销模式的消费品,终端销售情况与生产商的财务报表会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差,往往业绩看起来还不错的时候,终端销售已经差的一塌糊涂了。这个时候只有应收账款、存货周转率能够及时的反映真实的情况。

  虽然没有买过李宁,但李宁这一幕惨烈的下跌也警示了我。窃以为,由于受巴菲特的影响,消费股的估值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过高的,买消费股上升空间有限,下跌空间无限。

  本文所说的几个公司质地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但也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会踩到地雷,这种地雷不是上市公司恶意的行为,但爆发的威力不亚于老千股。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