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14:34 新浪港股

  由新浪财经联合8大券商主办、香港交易所赞助的“新浪港股通模拟交易大赛”即日起开赛!报名即可抽取MacBook Pro、iPhone 7等大奖,比赛还有50万奖金等着你!戳此链接报名!

  来源:华安证券

一、 深港通开放在即,资本市场开放再下一城

  2016年8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9月30 日,深交所发布深港通八大业务细则,并和港交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于10月13日起开展深港通全球路演。11月5日,深港通开始进行全网测试。11月18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深港通推介会上透露相关工作已准备就绪,开通只等待决策层的拍板。李小加表示,当前市场考虑深港通开通时间有几个维度:一是希望在“周一”开通,二是希望宣布开通之后,市场能有一至两周的充分准备时间,三是希望该“周一”不要有太大的其他市场活动。这将是,MSCI指数体系纳入A股的可能性将明显提升。

  深港通的开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和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一步,其有助于提速两市资金的双向流动,加快A股的交易市场化的改革和完善。和沪港通相比,深港通实施细则中变化最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投资总额度不受限:深港通不设总额度限制,与此同时,沪港通总额度也将取消。每日额度与沪港通现行标准一致(深股通:130亿元,港股通:105亿元);2)标的范围有所扩大:深股通范围是市值60亿元及以上的深证成分指数和深证中小创新指数成分股,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A+H股公司A股股票。而港股通方面,此前纳入沪港通范围的港股315家,预计深港通将在沪港通基础上新纳入100家以上,覆盖恒生综合指数成分86%的公司,覆盖香港主板市值 92%。此外,港交所预计2017年将ETF也纳入深港通。

  二、潜在影响:利好港股市场,对深市走势偏中性

  我们认为深港通的开通将更多利好港股市场,但对深市来说更多的是短期主题型机会,整体推动作用有限:

  1)沪港通经验:回顾沪港通开通一年半以来的情况,其对A股市场的推动作用较为有限。和内地市场动辄数千亿的日成交量相比,沪股通每日额度略显微小;此外,北向资金成交额也不及预期。即使是沪股通北向额度累计使用最多的 2015年7月3日,也仅使用1,280 亿元,占当时总额度的一半左右。

  2)货币政策:自2014年10月以来, AH股溢价逐渐回升,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央行多次实行降准降息,利率水平持续走低,资本出现外流。此外,央行在2016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坚持货币政策中性稳健态度不变。预计短期内我国货币政策不会改变,对两地市场溢价收窄作用有限。

  3)投资者偏好:港股投资者以海外机构投资者为主,该类机构更多偏好低估值、高股息的大盘蓝筹股。深市中大部分中小市值、低股息的标的可能难以获得外资青睐。

  相反,对于港股市场来说,“深港通”的开通将为这片洼地带来持续增量资金,主要原因包括:

  1)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伴随着境内资本的市场开放,人民币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境内资金的海外投资需求逐日增加。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估算,目前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目前约为15%左右,而截止2015年底,中国个人境外投资规模约5.4万亿元,仅占总投资资产的4-5%,99%的中国家庭是并无任何海外资产。随着中国资本进入全球化配置时代,最好的桥梁非香港莫属。

  2)寻求高收益资产:在国内“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巨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要么在银行体系内空转(推高M1增速),要么流向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特征的港股市场吸引力将会不断得到增强。目前恒生国企指数股息率目前约为3.6%左右,远高于沪深300指数股息率。

  3)保险资金进入:在过去保险公司去境外投资均需通过QDII渠道,额度需要前置审批,投资便利性一直受到隐性制约。2016年9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配置港股比例有望大幅提升。市场普遍预计保险资金可为港股带来上千亿增量资金。

  三、港股定价权争夺战:莫成口号的牺牲品

  从目前情况来看,香港的大盘股基本是欧美大行在研究、定价和买卖,香港本土机构大约在50亿-500亿的公司中有较好的定价权,而低于50亿市值以下的上市公司就基本不再有研究员覆盖。但自2015年沪港通正式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内地机构投资者喊出了“争夺港股定价权”的口号。我们认为此提法似可商榷。投资的本质是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才是决定公司股价的根本因素,而不仅仅是谁的资金量大就有定价权。此外,如果投资者将内地某些坐庄手法简单移植到境外市场也可能会遭致监管部门重罚(近日证监会已查处首例利用“沪港通”交易机制跨境实施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件)。

  目前内地市场上普遍认为外资不愿给高估值,这其中有两点误区:1)A股市场的高估值更多是和国内股票投资标的稀缺以及资本管制有关;2)对于真正的优质股票,香港市场并不吝于给出合理的定价。以腾讯为例,该公司于2004年6月登陆香港联交所,当时的发行价仅为3.7港币。随着其业绩的增长,目前其每股价格已达190港币左右。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公司股价更多是靠其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所证明出来的。因此个人在投资港股之前务必需要抛弃国内思维,不能单纯以HA折价大小来判断投资价值。如果单纯抱着港股估值将与A股靠拢,而忽视外资的看法,则很可能招致亏损。

责任编辑:张海营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