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07:23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11月16日消息,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沪港通成功“通车”一周年,港交所(0388)行政总裁李小加早前在网志上表示,在沪港通基础上,港交所下一步将参考此互联互通机制,投射到其他的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例如发展“商品通”及人民币定价中心等等。香港证券业协会主席缪英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认同此乃发展大方向,“与其回顾,倒不如展望未来,港交所未来要发展成为‘金融工具超级市场’,才能面对来自全球的激烈竞争。”■香港文汇报记者 周绍基、陈楚倩

  缪英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将交易平台做大了、产品多了、参与者增加了,方向肯定是正确的,未来的发展不单是“深港通”,或连结其他地方,而是应发展股票以外的领域,引入更多股票以外的产品。他希望,日后“沪港通 2.0”可扩展至两地市场股份的IPO、债券以及基金认购等领域。

  港交所要争设基金债券平台

  “港交所未来要争取让债券和基金产品,在一个更公开和透明的平台销售,无论产品定价、托管费等方面,都会对投资者有利,这有助港交所建立‘金融工具超市’。”他坦言,上交所[微博]今年至10月底的债券成交额,已经贴近A+B股的成交额,达股票成交额的88%,上市债券数目更逾3,600只。此外,透过上交所平台认购的基金数额也正在快速增长,目前有85只基金在上交所供股民认购,今年以来的成交额达到76,197亿元人民币,港交所在这方面要急起直追。

  已是亚洲股票定价中心的港交所,但港交所产品狭窄,长远影响竞争力,未来重点应是发展其他金融产品。缪英源指出,目前港交所最活跃的债券,只有由港府发行的“iBond”系列,其他债券的交投寥寥无几,他认为,这主要因为iBond采取公开发售机制,让投资者透过银行及券商认购,变相让投资者透过港交所参与了iBond的一手市场,也方便了投资者日后在港交所平台上“格价”,自然提升了iBond上市后的活跃程度。

  以沪港通机制引入内地债券

  内地债市正正就是采用类似机制,结果令内地债市发展一日千里。他建议,若目前没有太多的债券产品,选择面向散户大众作首次募款,港交所可选择先向上交所“取货”,透过沪港通机制,在港交所平台上,买卖上交所上市的债券产品,让本港及境外投资者能参与内地的债市。这既能活跃内地有关产品的交投,也能活化港交所债券平台。他说,“相信假以时日,自会吸引到其他债券发行人,透过港交所及券商的渠道来发债,最终达到多赢局面。”

  另外,上交所除了债券交投活跃外,原来基金的发展也愈趋成熟。缪英源透露,港交所也有意发展基金认购及赎回平台,该会过去曾与港交所、基金公会等机构开会,港交所有意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基金认购、赎回,这主要因内地与本港宣布了基金互认,令事情发展加快。但该会认为,除了基金的认购和赎回,港交所长远应发展基金买卖,这有助增加基金产品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短时间做选择。

   “自己地方”香港不会被边缘化

  内地与英国早前签订多项有关金融的合作协议,未来上海与伦敦将加强连系,连接伦敦和香港大宗商品市场的“伦港通”正在筹划,未来可能直接将伦敦与上海联通,“沪伦通”也说不定,问及香港会否因而被边缘化,缪英源指香港一直面对竞争,不急起直追自然落后于人。

  “不过,香港最大的优势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是‘自己地方’,资金及交易容易受内地监管及控制,让内地放心香港发展托管及资产管理业务。”他续说,若“沪伦通”、“沪纽通”等纷纷出台,又太受欢迎的话,难保大量资金流向外国,届时资本外流及监管控制方面,可能成为困扰内地的难题。“结论是,香港仍很重要,不会被边缘化。”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