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陈德霖:有信心打赢港元保卫战 资金流入股市

2013年02月02日 15:12  中国金融杂志 

  岁末,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就最近市场各界关注的香港金融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一席谈,使人们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健康发展更加充满信心。

  钱无论“冷”的“热”的,香港承接美元的能力是无限的

  记者:最近不少人担心大量美元热钱涌入香港,会对香港经济造成冲击,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德霖: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可能阻止资金进出,而是要保障在资金大进大出的情况下,香港的银行和金融体系能够承受资金流动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香港应对资金进出方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港币自由兑换。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障资金的流动和进出自由。这是香港一直以来作为金融和贸易自由港的基石。

  若资金持续流入,金管局会根据货币发行局的规则应对资金流入。金管局有能力无限量承接美元,维持港元汇率稳定。我们是利用中央银行基本职能“创造”港元货币。有些传媒担心数量够不够,港币是我们的本币,我们承接美元的能力是无限的。

  在国际市场,就算是主要国际货币价格也是波幅比较大的。但是如何将美元与港元的汇率维持在1∶7.8的比率,很明显,港元需求很强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卖美金,买港元。我们有一个机制,允许一定的波幅:弱的时候7.85,强的时候7.75。我们通过买卖港元来矫正波幅,使这个水平不被超越。这是我们联系汇率制的一个机制性设计,不需要临时人为研究考虑。

  我们预计资金净流入的情况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很难预测这情况会维持多久,但按目前看,这一轮净流入港元的资金规模应不及2008-2009年。目前港元供求运作正常,而新股集资亦远较2009年清淡,因此我们评估这次的资金流入额不应如上次那么大。

  记者:这些美元究竟流入了哪里?是否会伺机进入内地炒卖?会不会影响内地的金融稳定和安全?

  陈德霖:有人讲这是“热钱”,我认为,所谓的“热钱”一般是规模大,快进快出,流动性很高,而不是买货币或者买卖股票,买短、中、长期债券等,更不是买房地产,香港房地产动辄几十个亿一笔的交易,没好几个人做不成,交易成本高,出手慢,这些对“热钱”来说不合适。

  我们尝试进行了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些钱进入香港,主要动力是两方面,一是跟股票市场有关,另一个是香港企业发债。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钱进来不是为了套汇。

  我们统计,2011年,港币和外币债基本上总额是70亿港元,2012年的市场需求旺盛,到11月底,发债的总量是230亿港元,是2011年的3倍多。还有的用于海外发外币债、支付、并购等,但其实它们中有部分是在香港支付。所以,我们看到现在钱进来了。

  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平均每日交易约20亿-30亿美元,但大部分的交易是以人民币兑美元进行。因此,如果海外投资者看好人民币的升值潜力,可以在离岸市场用美元买入人民币,根本不需要和不应该先把美元换成港元,然后再兑换成人民币白白增加兑换成本。所以国际“热钱”流入香港而伺机冲击内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况且内地的金融体系规模非常大,单是银行体系资产总值已达126万亿元人民币,即使有几百亿港元资金进出,亦不可能对内地的金融稳定或安全构成威胁。

  相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内地的人民币市场提供了一个缓冲,同时也可为内地以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提供有用的市场信息。当市场对人民币有较强的升值预期时,离岸人民币汇率(CNH)相对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出现较大的溢价,例如,在2010年10月,CNH溢价曾经达到1700点。相反在2011年9月,由于市场看淡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CNH出现超过1000点的折让。而2012年以来,CNH与CNY的差价保持在颇窄的范围,在过去数个月来只是正负100点左右。换言之,到现时为止,没有见到香港的离岸市场有重大供求失衡的情况。

  另外,也有人质疑有“热钱”会透过虚假贸易进行交易,利用在上海的兑换窗口兑换人民币。就此,金管局一直要求香港的银行要确保使用上海兑换窗口的交易必须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香港银行使用人民币贸易兑换窗口的运作有序,没有见到大起大落的情况,我们相信通过香港利用上海兑换窗口炒卖人民币的机会不大。

  由于内地实施外汇管制,只有符合内地法规的交易和资金才可通过正规的渠道跨境流动。但基本上哪些资金符合规定,哪些不符合规定要由内地有关部门和银行把关。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超过2.1万亿元,离岸市场扎实推进

  记者:请您谈谈最近一年来,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业务的最新进展。

  陈德霖: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2009年才开始活跃,并且人民币存款在2010年下半年增长很快,2011年的下半年由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改变,所以人民币存款增长较慢。但就从市场建设来讲,在最近一年半来,香港发展很好。经过香港的银行处理的贸易结算额到2012年11月底超过2.1万亿港元。2012年中国的外贸增长比较慢,外部主要的市场需求不强,但是我们的增长还是比较充实的。这2.1万亿港元里面,大概18%是离岸的人民币贸易的结算,82%是香港与内地有关的跨境贸易的支付,但18%基本是海外市场自己的贸易。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过程里,开始是跨境,内地与海外两个公司进行买卖,各自用自己的货币,比例是从零开始,现在到了18%。这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走了一步。

  李克强副总理2011年8月访港提出8项措施推动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11月推出《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此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很快。再看对外直接投资,内地的企业去海外并购,2012年增长6%-7%。同时,我们有一个高效的人民币香港实施支付系统,通过香港结算电脑支付,从2011年只有50亿港元,现在每天2500亿港元,这里面10%是跨境的。

  记者: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德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风险可控、一贯持续的过程,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联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离岸市场最基本的是跨境贸易,首先要形成外循环内循环,让钱流出去,进得来。循环是活的,不是静态的,进和出不可能是平衡的,有时进多,有时出多。离岸市场的形成首先是出去的比进来的多。以投资形式进来的人民币是怎么来的呢?有可能很多人是发债或者外币兑换成港币。企业做贸易的盈余也可能购买债券。这来来去去地使用是个动态的循环。对外直接投资出去,出去的时候是投资,也可能回头投资内地或从内地进货。

  有一个形象描述这个循环的例子,就是中石油与国开行同委内瑞拉签署20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其中110亿是美元,另外是人民币。根据协议,中方将向委内瑞拉提供期限十年总额相当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油股份公司签署石油购销合同,作为还款保障。其中一个是卖油,一个是买油,贷款进入中间。

  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存款是5000多亿港元加上盈利的1000多亿港元,总共是6600亿港元,显示出非常强的活力,有进有出,而且是互动的。香港发的点心债是2300亿港元,这表示我们有2300亿港元的存款,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6600亿与2300亿相加为8900亿港元。还有首个港股在上海上市了,这也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

  再看一下银行间相互代理支持海外离岸市场业务的发展。香港拥有的人民币账户很多是属于香港以外银行的,它们用香港的银行为代理行来做支付、融资等银行业务。2011年年底是960多个户口,2012年底达到1400个。海外银行在香港银行开户口,实际上是香港的银行支持海外离岸市场业务的发展。不管是在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可以用香港的银行去满足客户支付、理财、融资等金融需求。我们是千方百计支持香港商业银行发展海外银行业务的。有些跨国企业本身也可以在香港开户,香港的银行放在海外银行差不多有12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目还在增长。

  香港是人民币走出去的一个资金池,是运行良好的最大平台。我们与伦敦合作,开始有些人误解,认为香港打算单独搞人民币离岸中心。事实恰恰相反,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不是三年两年可以达到,得一步一步地来。也不是一个市场一个中心所能做的,是需要全世界各个市场共同来完成的。中国的经济规模,贸易、投资以及其他方面增长前景很好,各国企业与中国有贸易与投资关系的,也会有其他经济往来,对人民币肯定有需求。目前虽然大多习惯用美元,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机构会习惯使用人民币。

  既然有需求,这些地方都要开发人民币业务。有些地方缺乏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很多跨境的业务做不了,香港很愿意与它们合作。除了支付系统延时服务,还可以帮助融资等。比如突然某地客户要向我借款,贸易要支付,项目要付款,我钱不够,我所在的地方没有什么同业市场,香港便可以提供。第一,全球大部分银行在香港设有子行、分行;第二,任何一家大的有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如中银香港、汇丰都有充足的人民币资金,都可以进行拆借。我们与人民银行有一个40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我们鼓励这几家银行给海外银行提供服务,如果资金突然缺乏头寸,只要具备预先说定的抵押品,金管局就可提供人民币。

  香港如期实行巴塞尔协议Ⅲ,银行稳健才会赢得信任

  记者:美国欧盟会推迟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香港如期实施会不会使商业银行负担过重,从而削弱其竞争力?

  陈德霖:2013年1月1日,新加坡、日本都已经公布实施巴塞尔协议Ⅲ,香港也是如期实施。最近有人说美国欧盟好像不搞,其实不然,只是法律程序比较繁琐,可能要慢一些而已。据了解,美国需要三个月左右。欧盟有好几个层面,有欧盟本身也有国家层面的。如果能赶得及,在2013年的7月可能上,最慢是2013年年底。

  巴塞尔协议Ⅲ对银行资本框得很紧,但香港的概念认为这是最低标准,不容许不达标。香港能度过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可以度过这次的金融危机。香港的银行在经营管理以及监管方面一向都很谨慎,并且从来都比最低标准高,也就是说超过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标准,因此香港实行巴塞尔协议Ⅲ没有问题。欧美有些地方的银行资本的定义很宽,对冲亏损的能力很差。香港很保守,我们所说的资本都是股东股份这样的核心资本。

  银行的竞争力与一般企业是不一样的,银行是靠客户的钱放在里面,首先要求人家对你的信任。没信任,银行就办不下去了。不是说银行资本越低,越赢得信任,越有竞争力。事实正好相反。银行稳健,客户才放心地把钱放在那里。当然,我也不是赞成所有的资本都过量。

  香港国际金融人才的新需求

  记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人才中心,受欧美大银行裁员的影响,最近香港金融机构也屡屡裁员,请您谈谈香港金融人才所面临的挑战。

  陈德霖:的确最近全球很多大银行都在裁员,尤其是投行,裁员持续了好几年,是金融危机的延续。香港相对还好,因为我们的金融业多元化,出现了一些新的业态,银行业也多元化经营。外资银行全球裁员,香港的投行也难以幸免,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香港的商业银行尤其是随着人民币业务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最新的人才需求。

  最近我们在理财管理,私人银行方面发展都很好。以前很多金融机构都看重欧洲、美国,现在看得很重的是亚洲,是中国,他们认为香港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好地方。所以,很多银行来香港申请办私人银行,中资外资都有。瑞士的老牌私人银行过去基本不会来亚洲,最近改变了策略,挥师亚洲,那么香港便是它们首选之地。对于私人银行的准入牌照,我们比较放开。海外银行如果是分行不搞零售的,我们基本都欢迎。

  如果申请零售的话,我们建议开设子行,若从事批发业务的可以设分行。我们有个花旗银行的例子,它在香港有很长的历史,后来想做零售,我们就做了这样的安排,香港的花旗同时有分行又有子行,规模都不小。我们对所有的银行都一视同仁,态度是积极鼓励的,但要求比较高。总之,人民币业务很多银行都搞起来了,需要人才,私人银行理财这方面新设机构也很多,也需要大量人才。这就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所在。(记者 孙芙蓉)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不雅视频爆料人:警方毁卷宗保贪官
  • 体育马布里48+7北京终结连败 广东豪取15连胜
  • 娱乐三探央视春晚联排 孙俪亮相平安获赞
  • 财经重庆永煌集团起底:最挣钱还是赵红霞陷阱
  • 科技9356公里高铁上的春运:"12306"不给力
  • 博客春晚为何退掉赵本山 日本商家隐语
  • 读书揭秘满清皇族女:美丑两重天(组图)
  • 教育女儿求学记:英美如何对待外来孩子入学
  • 育儿各地压岁钱文化:台湾孩子身价随年级涨
  • 张化桥:股民为什么越来越穷
  • 张明:从三峡全通事件看影子银行风险
  • 聂庆平:关于股票融券卖空的几个问题
  • 谢百三:乐观派认为股市最少上3400点
  • 管清友:东部提升城镇化 西部推进工业化
  • 白明:全球印钞风 中国跟不起
  • 郑风田:今年一号文件的四个亮点
  • 连清川:床上反腐英雄的陨落
  • 秦合舫:写字楼会消失吗
  • 罗天昊:中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