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宁
继南方基金(微博)于08年7月在香港率先开设子公司之后,截至目前共有14家基金公司先后落子香港,这被看成是中国内地基金公司“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体现。然而受制于文化差异和激烈的完全市场化竞争,基金公司在香港建立起“桥头堡”之后却有些茫然,业务开展未见大起色。摆在基金公司决策者面前的问题是,国际化走出了第一步,然后呢?
适应水土的过程
“您觉得赴港设子公司之后,与一些国际资产管理机构竞争,我们缺什么?”记者问。
“什么都缺。”深圳某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监直言不讳。
该基金公司较早在香港设立子公司,与其他“赴港者”一样,目前的业务开展依旧处于较为“低调”的阶段。在其看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环境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几乎拥有全球最多的金融机构的分支。“能够出海建立香港分公司的已经是内地一流的基金公司,但在香港,其面临的困难和文化差异远超想象。”
该人士告诉记者,从市场角度看,成熟市场投资者偏向“买旧不买新”,对于没有足够业绩证明和品牌号召力的机构及其产品难有太大投资兴趣,“相较于其他在港机构,我们资历尚浅,口碑、业绩,甚至是渠道等方面条件都还不成熟”;从竞争角度看,虽然在中国内地属于行业领先,然而毕竟运行于并不成熟的市场,来到后香港面后,面对无数来自成熟市场的竞争对手时,多少有些“不知所措”。
分析人士称,与在港经营多年的欧美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中国内地基金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并不具备优势;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子公司在人员招聘与公司管理方面与母公司存在巨大差别;产品方面,精耕成熟市场多年的资管大鳄们在市场定位及产品细分方面相对领先,对于中资“后来者”,较小的创新空间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优势:更了解中国市场
不过,尽管强敌林立,赴港子公司依旧具有自己的优势:更了解中国市场。
嘉实国际固定收益总监关子宏表示:“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经验缺乏,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还缺乏足够的品牌和渠道能力;然而,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对于周围市场影响力的提升,了解大中华的机构会越来越‘吃香’,所以我们当下的业务拓展主要立足于大中华乃至亚洲区域。”
这或许可以解释基金公司对开展RQFII业务寄予厚望的原因,RQFII业务获批,对这些“赴港者”而言,意味着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去主场作战。“最近与一些客户交流的最大感触就是,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市场的关注度在提升,而在投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有中资背景的资产管理机构,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更了解。”关子宏表示:“包括此前有所升温的点心债产品等,目前基金在港子公司所开展的业务,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对中国内地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投资于中国内地的在港上市的相关企业或者离岸人民币债券。”
基金公司在港设立子公司情况一览
基金公司 | 香港子公司名称 | 核准设立日期 |
南方基金 |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08年6月 |
易方达基金(微博) | 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08年6月 |
嘉实基金(微博) | 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08年7月 |
华夏基金(微博) | 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 2008年8月 |
汇添富基金(微博) | 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09年5月 |
大成基金(微博) | 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09年5月 |
博时基金(微博) | 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 | 2009年12月 |
海富通基金(微博) | 海富通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10年2月 |
华安基金(微博) | 华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10年5月 |
广发基金(微博) | 广发国际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10年9月 |
上投摩根 | 上投摩根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10年11月 |
国投瑞银 | 国投瑞银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 2010年12月 |
诺安基金(微博) | 诺安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2011年1月 |
工银瑞信(微博)基金 | 工银瑞信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 | 2011年11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