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资券商拉拢内企赴港发债 竞逐7000亿人民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1日 03:20  证券时报网
今年前9月,中银国际在中国企业境外G3货币债券承销总市场份额占到11.8%。(宋春雨/摄) 今年前9月,中银国际在中国企业境外G3货币债券承销总市场份额占到11.8%。(宋春雨/摄)

  在债券承销环节,面对的难题相对较多,中资券商与国际投行相比不具备明显优势,很难得到要求苛刻的海外投资人信任。更大的挑战是,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资源掌握在国际投行手中。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秋天降温没有影响香港债券发行市场的火热。日前,宝钢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获批让不少在港中资券商颇为心动。对于在港中资券商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内地优质企业来港发债,从而能在香港囤积着的7000亿人民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承销费收益可期

  截至上周,今年以来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已近820亿元,这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目前,还有大量发行人正等待时机进入市场。

  在新发行项目中,最值得期待的是宝钢将赴港发行65亿元人民币债券,这也是境内企业首次获批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此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基本要通过境外子公司运作。

  “对于有香港投行业务的中资券商而言,这无疑是利好。”光大证券香港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母公司股东及集团背景,可以不断将手中积累的优质项目介绍给香港子公司。”

  一个可以佐证上述利好的消息是,发改委相关人士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有较多企业正申请通过“宝钢模式”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据香港中资券商测算,囤积在香港市场的人民币规模约有7000亿元,此外还有无法测算的潜在市场。

  债券承销费是目前容易看得到的一块蛋糕。据了解,虽然承销上述债券的费率比企业债低,但若仅以5%。费率计算,目前香港囤积的人民币规模能给中资券商带来35亿元收入。

  中银国际一枝独秀

  企业来港发债最大吸引力在于,香港债券市场的利率是市场化形成的,这意味着融资成本相对内地低。

  据申银万国(微博)证券固定收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融资利率比内地要低很多,最高时能低5个百分点,现在稍有缩减。”而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中国首席执行官方方日前也表示,目前在香港发债可比内地融资利率低2个百分至3个百分点。

  在此环境下,中资券商则把心思放在内地企业身上。据了解,中金公司、中银国际、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等早已开始储备该类项目。

  “我们接洽的公司主要是具有发行资质的大型央企、国企。但面对中银国际、中金公司等几家券商,争夺项目有一定困难。”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部人士表示。

  在上述中资券商中,中银国际债券承销业绩比较突出。据彭博统计,截至9月末,该公司在中国企业境外G3(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债券承销总市场份额占到11.8%,规模约为18.57亿美元,打败汇丰、德意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诸多国际投行,位居第一位。

  而中国银行(微博)拥有深厚海外业务背景则是其成功最大因素。中国银行通过旗下中银国际和中银香港两家机构,在2010年的香港人民币债券承销榜上以38.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市场同业。

  金山易见捞金难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资券商熟悉内地办事流程,为企业办理资金回流手续将更为顺畅,因此吸引内地企业赴港发债具有一定优势。不过它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承销环节面对的难题相对较多,机构投资者认可度不高,中资券商承销债券时与国际投行相比不具备明显优势,很难得到要求苛刻的海外投资人信任。”上述光大证券香港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最主要的是,大量的机构投资者资源掌握在国际投行手中。”

  以刚发行的韩国发展银行5年期高级债券为例,其发行获得了6倍超额认购,共有350个投资账户参与。其中,若按区域划分,亚洲投资者占48%,美国投资者占37%,欧洲投资者占15%;若按投资者类型划分,基金占39%,银行占23%,企业/其他占20%,私人银行占10%,保险/退休基金为8%。

  “相比之下,大部分中资券商对海外机构投资者很难有这么强的号召力。”上述光大证券香港公司人士表示。而数据显示,除了中银国际,并无其他中资机构进入市场份额前二十名。

  挑战还有来自同业的竞争。目前,内地商业银行凭借对公业务,所积累的发债客户资源远远比券商多。“中银国际就是一个典型,受益于中国银行业务介绍,以此类推,建银国际、工银国际、招银国际有望凭借银行背景,市场份额有望获得提升。”申银万国香港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中资券商而言,符合资质的内地企业数量较为稀缺同样是该项业务发展的瓶颈。上述申银万国人士表示,“符合条件的企业较为有限,一般都要向国务院报批。这意味着只有个别大型央企才有资格,除非现行试点业务能转成常规。”据了解,作为赴港发债试点,宝钢此次发债经过国务院审批。目前,国家发改委也在制定相关审核标准及操作规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