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已深入研究和推进”的表态令近期市场议论纷纷的“小QFII”一事日渐明朗。消息人士表示,“小QFII”预计将以试点形式分批推出,首批获得资格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的在港金融机构很可能有5-6家,规模合计100亿元人民币左右。对于在底部徘徊的A股市场来说,如果“小QFII”能较快推出,资金面偏紧局面或有所缓解。
□本报记者 余喆 钱杰
或以试点形式放行
关于“小QFII”的审批标准,香港市场上流传着两种说法:一是监管层将制定一些硬性指标,筛选部分机构试点进行,二是推出一套普适的管理方案,所有在港中资机构都能参与。
“目前看来,像融资融券业务一样通过试点逐步推广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位消息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小QFII”应该不会全面放开,预计将以试点形式分批推出,首批获得资格发行人民币基金投资A股的在港金融机构很可能有5-6家,规模合计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然后再逐步放开。他预计,这些试点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基金主要是通过银行渠道发售的公募基金,让香港老百姓有机会参与A股投资,而不是卖给富豪和机构的私募基金。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中资证券机构在香港有2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所占市场份额约为9%,其中包括国泰君安国际、工银国际、太平证券(香港)、中信证券(香港)、光大控股、中银国际、申银万国证券(香港)、交银国际、招商证券(香港)、招银国际、信达国际、建银国际、农银证券等。
此外,多家中资基金已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目前,华夏、嘉实、易方达、博时、南方、大成、汇添富、海富通、华安9家基金公司已获准在港设立分支机构,上投摩根、交银施罗德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申请。在这些分支机构中,大成国际已获得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牌照,易方达、南方等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已经有产品发行。
上述消息人士还表示,首批获得资格的“小QFII”很可能在中资券商和基金公司中各选2-3家。在中资基金公司中,大成和南方入围首批试点可能性最大。在中资券商机构中,国泰君安国际、中信证券(香港)和不久前收购了大福证券的海通香港入围首批试点可能性最大,因为他们来香港开拓市场的时间最早,经验相对丰富,并且都有发行公募基金的牌照和经验。
泰达宏利国际投资部副总监胡兴表示,预计“小QFII”仍会采取额度审批制,但对申请机构的限制会比现有QFII低,审批速度将会快于现行的QFII制度。
目前,在港的多家金融机构已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各自的人民币QFII方案。因为涉及到资金通道管理问题,这些方案仍有待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外管局和证监会三方联合审批后才能定夺。
A股底部迎“活水”
对于A股市场来说,近期的资金面着实堪忧。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累积效应、农行IPO和6月底银行收紧银根等影响,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十分紧张,尽管央行连续数周净投放,但货币市场利率仍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