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孙 媛
本报讯最近,香港市场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就是,在港中资机构有望获得QFII额度,计价单位很可能是人民币,时间表大约在今年三、四季度,更有消息人士称一两个月内就能成行。
QFII提供人民币回流渠道
身兼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的中银国际副执行总裁谢涌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QFII额度内用人民币直接投资A股市场,将省却目前香港市场上港元QFII的不少麻烦,也提供了人民币流回国内的渠道,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今年3月也建议,应该允许境外人民币以人民币QFII进入股票市场。“QFII的额度由中国监管当局来核定,风险是可控的。”吴晓灵当时表示。
“香港可考虑从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着手,为引入更多人民币证券产品打开缺口。”谢涌海表示。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在港中资金融机构若可用人民币直接投资A股,可被允许发行的基金产品顺序应为:先是公募基金、再到结构性产品(属于私募基金),最后是ETF。“这主要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对开户方面的风险监管要求,不会一下子放开到散户直接参与。”该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增速明显加快,人民币贸易项下的非居民账户已经可以开立,但资本项下尚未完全放行,金融机构尚不可自由开立人民币账户。“人民币QFII的推出一定要配合放开金融机构可开立人民币账户的节奏。”谢涌海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相关政策的制定。
谢涌海并未正面回应是否已有金融机构在提交相关方案。但以上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在港设立的中资金融机构都有机会成为第一批试点,尤其是券商系金融机构,大都在国内拥有强大的A股研究团队,而这些研究服务正在外包给那些拥有QFII额度的外资投行。目前,在港设立子公司的国内券商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申银万国、招商证券、国元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母公司均在国内实力雄厚。
可避免交易对手风险
以目前香港市场上与A股挂钩的ETF产品为例,基金管理人均采用以结构票据追踪A股的做法。由于这些票据不能向基金提供任何指数成分股的权益,A股ETF并无A股在手,因此基金管理人大多需要承受交易对手的信贷风险。一旦这些A股连接产品发行商的财政不稳或出现违约,这些票据便可能变成一文不值,即使当时该ETF挂钩指数或个股股价急升,基金持有人也可能出现巨额亏损。
而由包括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通过QFII直接投资A股,则可避免因启用挂钩票据而出现风险不对等的麻烦。
此外,由于目前包括中银保诚在内的尚无QFII资格的基金公司都需向拥有通道的外资投行购买额度,这一成本最终被加到基金持有人头上。启用人民币QFII直接投资A股的好处还在于,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有市场人士认为,对于中资金融机构本身来说,获得QFII意味着内地“研”和香港“投”实现了统一,客户资源和佣金收入不用与外资投行进行分享,有利于行业内的充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