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雷曼迷你债的启示

  郑名伟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香港雷曼迷你债券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香港金融管理局总共收到雷曼兄弟相关产品投诉9281件。其中,6982件正在初步处理之中;1697件已经进入投诉处理第二阶段,为确立投诉细节阶段;有602件进入投诉处理第三阶段,为个案评估阶段。这602件投诉中,有71件被立案调查、514件在进一步搜集资料、17件表面证据不足。有1000多人的香港雷曼苦主大联盟,更准备在美国起诉汇丰银行。对于香港雷曼迷你债券事件的发展,内地金融界及法律界都给予了密切关注。

  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投资者投诉的不仅针对其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更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雷曼迷你债券系列产品是银行的正常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只能靠投资者凭“买者自警”原则进行判断。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是否存在问题,监管机构很难作出判断。监管机构能做出监管的是,银行在销售雷曼迷你债券系列产品时,是否采取了夸大投资收益、忽略投资风险的手法,诱导投资者进行购买。这样的销售手段,才导致大多数“棺材本”、“养老钱”血本无归。这样的不当销售手段,才是监管机构要监管的对象。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尚未对内地居民完全开放,让内地投资者避免了雷曼系列金融衍生产品的损失,但类似理财产品血本无归而起诉银行的案例,对内地监管机构怎样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敲响了警钟。在内地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经常以年化收益来引诱投资者购买。至于这种理财产品是什么,有什么风险几乎忽略不提。有的产品甚至连销售人员都不理解,对于投资者的咨询,竟要投资者自已到网站上去查看。这样的专业服务及销售手法,也许在我国金融业还不是特别发达时,所暴露的风险不大。因现在一般购买该产品的多是专业人才,或者自身抗风险能力较高,对这些产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而在理财产品进入普通老百姓的视野,就如炒股一样普及时,此时蕴藏的风险将会给我国金融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关注香港雷曼迷你债券风波,还注意到一个特别现象。在香港购买的汇丰银行提供担保的雷曼迷你债券,香港投资者竟要跑到美国起诉。这种现象,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索赔也是一个启发。是否是英国的诉讼制度无法保护投资者,投资者无奈选择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相应的是,我国虚假陈述索赔制度,应该怎样设置,才能达到保障投资者利益的目的,这对中国法律界是一次很好的启发。

  (作者为广东恒通程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