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贺辉红 深圳报道
外资每次卖出中资股,该板块都要跌个“底朝天”。但此次中投公司的高调接盘和私募基金的悄然出手,使得此前大跌的中资股逐渐恢复元气。虽然外资减持并未完结,但目前市场对中资银行股的看法普遍偏好,似乎意味着中资银行股已打破外资减持必然引来狂跌的“魔咒”。
多头防线愈筑愈实
今年以来,港交所不断有信息对外公布,外资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中国几家大型国有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和瑞士银行近期卖出中国银行股票,美国银行减持了中国建设银行,使得内地银行板块出现大跌之势。
随着“中投公司接盘”消息的传出,中资银行股略微走稳。这一消息近期已得到中投高管的证实。日前有消息称,中投董事长楼继伟在农行股份公司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中投一直在增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同时也在密切关注H股市场银行投资人的售卖行为。他说,外资金融机构出售所持股份归因于自身的财务困境,而非中国国有银行的财务状况。他还表示,外资机构向其他投资者出售国有银行股权的交易进展顺利。
除中投公司增持银行股以外,市场传出私募基金开始大手笔接货。厚朴基金14日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接下32.4亿H股,相当于后者减持规模的三成,涉资约55亿港元。
一些在港股投资的私募经理表示,较为看好银行股。上海陆家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认为,香港中资银行股估值已经合理,目前分歧较大的是坏账到底有多大。不过,股价跌幅已经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对坏账的规模也有所反映。
近期香港中资银行股的认购权证也很有“市场”。法巴银行董事翁世权介绍,在中资银行股股价下跌时,有很多资金建仓认购权证,但在这些正股上涨时,则买风不盛。他认为,买入认购权证的举动不是对冲正股风险,而是投资者看好中资银行股,但“不敢追高”也说明投资者不敢过分看高内地银行股。
券商:内地银行股中性偏好
中银国际日前指出,中国的银行可能需要承担支持经济增长的社会责任,受政策驱动的贷款增长将影响银行业应对经济下降周期的能力和资产质量,息差将面临压力,导致股权回报率较低。
然而,中银国际认为,虽然基本面严峻,但如果股价大幅下跌,短期宏观经济数据改善,或者政府的税收政策变得更加有利,将出现短线投资机会。中银国际将中资银行股评级为“中性”,且看好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他们的共同点是:低估值、低资产风险和审慎经营业务。
京华山一研究员邓以阳表示,经过近期大股东减持后,中国银行面临进一步抛售的压力有所减弱。京华山一认为,该股面临的短期抛售压力暂时得到缓解,由于现有股东持股比例均较小,受进一步减持的影响不大。但由于息差收窄,而贷款规模扩大,内地银行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风险。
相关专题
相关策划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