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香港富豪缩水记 衍生品成富豪屠刀(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10:54  第一财经日报

  但其他富豪并不这么想,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些金融衍生品的推销者们要负责任。吕志华报料说,不少前来投诉的富豪事先根本都没有见到过合同文本,完全是对方打电话过来说,已经帮你买入股票了,或是告诉你已经帮你卖出了,正式合同往往要在2周之后才从海外寄到香港。吕志华披露说,到保障投资者协会投诉的富豪最高曾买下约4亿港元的合同,眼下至少一半已经不见踪影。

  而私人银行家们呢,眼下他们可能正在偷着乐,大肆收割富豪们的资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随着股市暴跌的频频出现,香港富豪与投行财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异常微妙。

  在10月28日的股市暴跌中,为了催款,一些投行甚至直接联络这些富豪(其中不乏香港超级富豪),要求他们务必在当天短时间内补仓,否则将作斩仓处理。此举对于过往被哄得团团转的富豪来说,实在是大失脸面。

  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针对这种超级富豪,私人银行的管理部门并不会急促催款,不敢贸然向这些富豪客户提出斩仓威胁。而发生上述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即富豪们的账户亏损金额已经过大,银行为了防止自己受牵连不得不发出威胁——这也可以折射出投行与富豪们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

  有香港“美容皇后”之称的现代美容(00919.HK)主席曾裕首先在公众媒体上向投行“开炮”,打响了富豪“维权”的第一枪。她在9月向本报记者发来了一份起诉书,怒斥其财富管理顾问、国际投行高盛违规对她的账户进行了操作,导致其亏损6000万港元,记者翻查其交易记录,其中亏损最大的部分正是由Accumulator引起。

  Accumulator产品的最新牺牲品则是香港的老牌蓝筹股中信泰富。该集团于10月20日公告了盈利预警,宣布该集团财务董事由于没有遵守对冲风险政策,在未获主席批准的情况下,越权在市场上与数家外资银行签订巨额的外汇Accumulator合同,导致集团产生重大损失,已经确认8亿港元损失。荣智健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以当时的汇率市价来估计,这次合约带来的损失可能会高达147亿港元。

  这是近年来罕见的香港蓝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丑闻案。从这个意义上说,Accumulator不仅“屠杀”了富豪,也令香港的公司管治问题进一步浮出台面。

  3 财富管理还是市场监管?

  和雷曼迷你债券一样,Accumulator引发的富豪维权之争并没有完结。表面上看,它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或是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销售部门的争端,但是在这背后,矛盾焦点已经指向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

  雷曼迷债和Accumulator均不属于上市交易产品,而且主要是提供给所谓的专业人士,因此属于私人商业合同,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受证监会及金融管理局相关单位的监管。然而这部分金融产品的金额巨大,业界估计,如果算上杠杆效应,仅Accumulator的规模就达到至少一万亿港元之多,完全足以对主板市场产生影响。

  事实上,早在10月股市暴跌之时,就有一些香港富豪开始抛出阴谋论,认为股市暴跌背后固然有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更可能是一些人为的黑手在操纵。一个被投资者们经常引用的例子是,在10月大市暴跌之前,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将汇丰的目标价打低至75港元,结果10月27日当天四点收市时,汇丰股价为78港元,却在竞价时段狂被打压至75港元之下,当天汇丰的沽空股数多达300多万股,较前一个交易日多出70%。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