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累股证监管之困 银行家天天打电话向球友追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06:11  第一财经日报

  4月,香港保障投资者协会在处理投诉时发现,私人银行在向客户推介Acccumulator时,多数强调该产品是以折让价,以“每日储股票好过储钱”作为招徕,而没有提及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须如何补付押金,使得不少人一直以为自己是购入一项稳健的投资产品,而对产品的风险却毫不知情。

  更严重的是,一些客户因没有履行合约补仓,被银行送上了被告席。汇丰私人银行上月通过香港高等法院向河南佳业油脂有限公司的董事张德阳和栗克英发出传票,追讨1119万港元取消合约的欠款。

  两人于去年股市高峰期,即10月中旬至11月初期间,与汇丰私人银行签订了7份Accumulator合约,涉及中人寿(02628.HK)、港交所(00388.HK)、中行(03988.HK)等当时热门的蓝筹股,但这些股票的价格,合约签订后1至3个月内,纷纷跌穿合约定下的每日买入价。在合约到期前,假如股市没有大起色,甚至进一步下滑,两人的亏损将逼近亿元。

  由于两人并没有履行合约补仓,汇丰提早终止合约。汇丰今年向两人发信,要求把补充钱款存入账户,但两人没有作出回应。3月20日,汇丰将7份合约拆仓,带来5156万港元损失,相关成本扣除两人的信贷结余(4037万港元)后,两人仍拖欠该行1119万港元。

  监管之困

  根据香港的规定,Accumulator的入场费在800万港元以上,投资者亦被视为“专业投资者”,他们和私人银行间的投资行为,无须得到证监会核准,因此不受当局监管。

  香港证监会之后在就有关对Accumulator的查询所作的回应中称:“由于Accumulator属场外交易的投资产品合约,因此目前并无已发售的Accumulator合约价值的确定金额数目。根据金融监管机构所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估计已发售的Accumulator合约的名义价值约达230亿美元,当中若干合约的杠杆作用并未计算在内。”

  香港保障投资者协会曾经与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就场外衍生工具的监管建议交换意见,并建议将杠杆金融产品,包括Accumulator,都纳入监管范围。

  该协会会长吕志华还指出,不少投资者是经营实业的厂商、贸易商以及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士,他们虽然拥有较多的资产,但大多并无特别的投资知识,以资产数额界定专业与否,甚不合理,因此建议香港证监会取消“专业投资者”的界定。

  “他们(香港证监会)说将重新检讨对‘专业投资者’的释义,但是,实际工作却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吕志华说,“香港的场外交易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政府监管部门却没有掌握任何的资料。他们一再强调香港是自由经济,过多的监管会让外资对香港望而却步。”

  陈家强当时表示,Accumulator属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者应对其风险有所了解,如发现涉及存在不当销售手法,如有中介机构隐瞒风险等,可向证监会投诉。

  因此,当时确有不少投资人向香港监管部门求助,主要投诉私人银行的误导性销售手法。但消息人士说,除非投诉人有足够证据,例如把在销售时的双方对话录音,监管机构才能跟进。

  私人银行家和客户应该是一种互信伙伴关系。因为利益,多年的伙伴要对簿公堂,实在是一种悲哀。

  “客人惨,私人银行家都不好受,市道好的时候,大家一起打球、聚会,而如今天天打电话追债,真的很伤感情。”有资深银行家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