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亚银行遭挤兑惊魂半日:祸起雷曼迷你债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10:03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姚伟

  电影爱好者曾经戏言,陈可辛的热门电影《投名状》就提示了一个主题:兄弟是拿来出卖的。的确,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不仅让150多年历史的大牌投行——“雷曼兄弟”轰然倒地,更是拖累了众多与“兄弟”有关联的公司。

  此次关于东亚银行的谣言,部分也出自于有关该行持有大量雷曼相关资产。

  祸起雷曼迷你债券

  即便从谣传短信来看,此次东亚银行面临挤兑风潮也与“雷曼兄弟”的破产脱不了干系。

  除了昨日公布的声明,事实上,东亚银行今年8月5日公布的中报已经充分显示了次贷危机对于东亚银行的负面影响。根据该行8月5日公布的中期业绩,截至6月30日,东亚银行税后盈利仅为9.3亿港元,同比大幅下跌51.3%,与去年底相比,跌幅更高达59.1%。股东应占利润则仅有8.94亿港元,同比减幅也高达52.4%。

  由于这份成绩表远差过市场预期,8月5日当天,东亚银行股价也曾一度暴跌超过12%,收盘跌幅则为8.3%。

  更糟糕的是,就在上周末,东亚银行再次宣布了一条“坏消息”:由于公司一名交易员在未经授权之下,擅自操控衍生工具遭受损失后,又擅自修改交易纪录,令到该公司需要重列中期业绩,税后利润由9.3亿元减少至8.21亿元。

  连续几个重磅炸弹之下,东亚银行轻易受到短信传言的影响,也就不难想象。

  “香港的老百姓怎么能不担心。东亚银行昨日公布的数据也不过是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数据,在这两个月里,东亚银行的财务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也不知道。”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不无担忧地指出。

  有香港基金经理称,东亚银行传闻事件说明目前投资者信心异常脆弱。他认为东亚银行整体偿付能力状况良好,资产质量没有问题。问题是全球不少银行都有问题,都没有在隔夜市场提供贷款,因此,有关任何问题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散户也被“兄弟”拖累

  市场人士认为,此次挤兑风波,主要是散户参与,固然与全球金融环境动荡、投资者信心尽失有关,但众多香港银行曾于2006年、2007年销售与雷曼相关的零售债券,可能造成投资者巨额损失,也是事态得以蔓延的原因之一。

  上周日,香港众多散户投资者聚集在香港金管局,抱怨银行和金融顾问没有尽其所能警告风险,甚至为推销还提供了不实的建议。

  根据香港金管局网站的消息,香港有19间银行涉及与雷曼兄弟债券相关的销售。其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0349.HK)、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2388.HK)、交通银行(601328,3328.HK)及汇丰银行(0005.HK)等,东亚银行也赫然在列。

  而香港证监会则在昨日表示,截至目前,从发行商处获知的信息显示,雷曼在港发售的零售结构性票据(包括迷你债券)名单,这些票据共125种,现值约共156.43亿港元。根据公布的细则显示,这些债券的发行期多集中在2006年、2007年间,期限则包括三年、五年或七年不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