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曼香港迷你债券高达127亿 逾660市民投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 03:49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陈小秋

  雷曼迷你债券事件愈演愈烈。

  9月23日上午11∶45,上百市民齐聚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负一层,向香港金管局递交投诉个案。

  “我2006年11月开始购买的雷曼迷你债券,我其实只想拿毕生积储存在银行,领取利息,后来银行业务员向我推荐雷曼迷你债券,说这和存在银行里差不多,只是利息较高,首6年的利息达6%,而风险基本为零,我们哪里懂得这些。”香港市民尤先生告诉记者。

  尤先生已65岁,头发花白,据他介绍,他和老伴两个人在香港生活,膝下无子女,毕生积储170万全部用于购买雷曼迷你债券,依靠每月8000多港币利息生活。而16日,尤先生接获银行通知,从下月开始,银行暂停付息,而尤先生购买的雷曼迷你债券170万本金回收可能为零,要其做好心理准备。

  23日上午11:00,由于是上午,国金中心二期一楼还像以往一样,游客拿着相机在商场附近拍拍照照,显得有些悠闲,而这座塔楼里的白领人员并不知悉,在其负一楼,正在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雷曼迷你债券投诉事件。

  在现场,又一位年迈的香港老人,白发苍苍,身形矮小,步履蹒跚,将购买的雷曼债券书面材料举在胸前,颤颤巍巍的告诉记者:“我投入了几十万,我们希望有个说法。”

  而在国金中心负一楼的大堂门外,刚刚赶过来的市民与媒体人员络绎不绝,两名保安装束与两名着正装的工作人员,则在玻璃门前为进出的市民开门关门,并维持现场秩序。

  已接投诉660宗

  “我们会尽快处理相关事宜。”23日上午11:30,金管局派出代表,接收了市民代表与香港候任立法会议员甘乃威递上的雷曼迷你债券投诉材料,并作出上述表述。

  而据转交雷曼迷你债券投诉状的代表给到记者的一份截至23日上午的最新资料显示,是日上午向金管局提交的投诉个案共为660宗,涉及金额总数为6.856亿港元,其中大部份涉及迷你债券,其余包括股票掛钩、保本定息票据及多种金融产品,而分销银行包括中银、大新、星展、渣打、东亚、荷银、丰明、中信嘉华、富邦、永亨、恒隆等。

  “那是他们给到我们的数据,我们会对投诉逐一进行核实,目前金管局正在进行数据统计,收集资料,大概还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明确受影响的产品类别、客户人数和涉及金额。”香港金管局发言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据当日上午现场代表向本报记者介绍,在22日,金管局、证监会与六间分销银行及一间信托银行与银行客户见面会后,金管局代表已承诺,高度重视今次事件,跟进及调查每个投诉个案,设立专人专线接受投诉,并在网页上备好投诉表格以供下载。

  “投诉内容主要包括:原来是定期存款,但银行职员致电游说及误导,把定期转为购买迷你债券,以为是一个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当中不少客户是长者,不满银行没有评估长者的风险,推销说产品历史悠久、安心购买、与七间著名公司信贷表现相联,包括中电、中海油、星展、汇丰、和黄、港铁及渣打,七间公司出现问题才会招致损失,整过过程从没提及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担保人之风险,亦没提及发行公司及雷曼兄弟公司。”现场投诉市民代表提供的资料显示。

  “出了问题后,有的银行没有主动通知客户,有的只致电通知‘出事’,再等电话,而对任何查询表示‘不知道’。”现场一位戴着口罩的女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我投入了几十万,即使在超市购买商品,对方破产了,商品也该还在啊,就像奶粉一样,出了问题,超市也有责任,不能完全推托责任。”该女士续称。

  “我们已经向各银行发出指示,要求他们采用各种途径,包括于各银行分行张贴告示,致电及发书面通知各受影响客户,并由银行安排演示文稿会,向其客户作出解释及解答有关问题,并尽快公布受影响的产品类别、客户人数和涉及金额,并承诺就信托银行处理出售抵押品的程序,增加透明度及会以最照顾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处理抵押品。”上述金管局发言人续称。

  23日,金管局已发布19家银行(即工银亚洲、中银香港、交通银行、大众香港、大新银行、中信嘉华、永亨银行、永隆银行、东亚银行、花旗香港、南洋商业银行、星展香港、香港上海汇丰、荷银、集友银行、渣打香港、富邦香港、创兴银行与丰明银行)的查询专线电话。

  香港受累迷你债127亿

  “我们已对上述问题发布声明,具体可详见声明。”9月23日,香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

  香港证监会声明显示,迷你债券是Pacific International Finance Ltd所发行的信贷挂钩票据的品牌,在法律上属于债权证的一种,发行商必须确保所披露的资料在事实方面正确无误、不含误导成分及符合《公司条例》的规定。证监会根据发行商提供的事实审阅文件,以确保有关的披露规定获得遵从。

  “证监会不会就产品本身发表意见,分销商需在销售产品时解释产品特点和考虑投资者的个别需要。证监会的《操守准则》已就销售过程作出规管。”该发言人续称。

  而据声明称,这类产品的发行商一般利用来自投资者的款项买入抵押品,然后作出若干“掉期”财务安排,从而令发行商得以将产品的潜在整体回报提升至高于传统银行存款的回报水平。这些“掉期”安排通常与若干拥有高信贷评级的参考机构有关连。然而,若其中一家参考机构或掉期对手方无力偿债,整个架构便会失效,有关产品便需平仓,而抵押品亦会被变卖套现。

  “就迷你债券而言,有关掉期安排是涉及香港以外地区的雷曼兄弟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已破产,因此有关掉期安排便需平仓,其抵押品亦会补变卖套现。”该声明续称。

  而据香港证监会的透露,香港迷你债券市场规模达360亿港元,其中约127亿由雷曼担保。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雷曼香港5公司清盘现场 业务与职员受监控

    KPMG被委任为两家雷曼香港子公司的临时清盘人

    雷曼香港员工祈祷巴克莱收购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