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大投行垄断 杨惠妍张茵背后都是蔡洪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 06:45  理财周报

  在香港上市,选择大投行做承销商和保荐人最易于成功,只要大投行敢接手,就意味成功了一半

  理财周报记者 王初虹/文

  小商品市场的中介是二道贩子,婚姻市场上的中介是红娘。中介听起来总归不是那么高档。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瑞士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席蔡洪平、摩根士丹利中国区主席孙玮这些“高档”的人物却也同属于中介江湖。

  “投资银行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中介,是资金市场上的一个中介。”刘二飞说。

  正是这些“高档”的中介们在幕后的推动,杨惠妍、陈卓林、鲜扬、张茵等人从名不见经传到一飞冲天,坐上国内新富排行榜前十大交椅。

  资本市场的中介

  美国资本市场上,在香港,作为国内企业IPO的背后推手仍然呈现出一种国际大行格局态势。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香港市场的投行综合业务排名前五家为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中银国际、高盛和德意志银行。其中,在联席人和联系保荐人这块,摩根士丹利一支独大,有17家,瑞银第二为11家。

  在理财周报118人10亿新富排行榜中,位于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中,作为保荐人的大行格局依然明显。摩根士丹利13家,瑞士银行7家,法国巴黎百富勤(BNP百富勤)5家,高盛4家,嘉诚亚洲4家。可见在投行综合实力上,摩根士丹利无人能及。

  但是,除了投资银行的综合实力以外,“中介们”的个人魅力在香港市场上也格外重要。

  “因为选择投资大行做承销商和保荐人会更准一些。但是如果大行资质都差不多的话,当然要选择个明星投行家更好。”江浙一家拟上市公司的总裁向记者坦言。

  由于投行业务竞争激烈,与其他行业的跨国公司相似,各大投资银行在企业文化中很强调“团队合作”,但其“团队合作”通常围绕业务组中个别明星银行家而展开。

  特别是在中国海外筹资舞台向香港和纽约两地股市转移的过程中,外资投行的中国业务优势明显体现在摩根士丹利、瑞士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高盛、美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这些国际大行上面。其间,涌现出梁伯韬、刘二飞、孙玮等一批杰出的本地投行家。

  这些投行家们把资本中介业务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资本神话。

  而这些投行家们却极力反对把投资银行的作用夸大化。“作为投资银行来讲,它的作用相对小,它只是协助客户做些事。不能说客户接触了投资银行就会立即大醒大误,原来是只猛虎,现在有了投资银行就如虎添翼了。这些都是宣传,其实我们就是一个中介,就是在客户需要资金的时候,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帮企业融资。”刘二飞十分谦逊地说。

  但是,说投资银行的“作用小”并不意味着投资银行所承担的责任小。“企业IPO对于投行来讲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就像一个开胸手术对病人来讲都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医生来说只是一个手术而已。但是尽管手术很小,如果失败了,就会损失掉名声,失去客户。”独立经济学家(原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