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晓求:现在谈港股直通车不合时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1:58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秦 炜 上周A股大跌,有不少人认为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关于“港股直通车定必落实”的言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就“港股直通车”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现在谈“港股直通车”不合时宜,理由有四: 一、“港股直通车”与我国内地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不匹配 吴晓求说,我们的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抓紧当前的机会和条件,大力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市场应该也必会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现在的开放度不够,仍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未来如果我们推进了人民币资本项下的改革,监管法治制度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之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没有理由怀疑:我国内地资本市场会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中国的资本市场自然要沿着自己固有的和应有的路径走向彼岸,是否推出“港股直通车”,并不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如果在这个时候,还念念不忘“港股直通车”,显然不合时宜。 二、与疏导优化需求政策不匹配 吴晓求说,如果没有需求,市场难以为继。如同当初把大型、特大型的优质企业送到海外上市的思路一样,把供给、把优质上市公司资源送出。而现在的“港股直通车”, 是将需求送出去。虽然不足以把所有资金全部送出去,但是这是个信号,是一个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不相匹配的信号。 我们现在正在转变,加快蓝筹股、红筹股回归的步伐,优化扩大供给。回归除了筹集资金外,更多的意义在于能让内地的投资者分享企业成长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同时,回归对于如今流动性过剩的A股市场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吴晓求说,金融政策一定要疏导需求,否则繁荣将难以继续。引导需求的重点是,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发展,目前金融意识已然被唤醒。居民储蓄存款搬家,股票、基金、债券并存的格局将会出现,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是引导需求的效果。 现在回归公司的股票,在未来三年后限售股开始流通后,将会产生更大的需求。应该把外部的超级需求引进市场,而不是引到海外去。 有人说港股直通车能够让地下资金阳光化,是地下钱庄的形成堵住了海外通道。吴晓求说,这是完全没有逻辑的。港股直通车后,获得收益后怎么结算还是个大问题。这样会使海外热钱更容易趁机进入国内市场。 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港股直通车能够解决的,甚至还有可能加大流动性,甚至扰乱市场秩序。 其实前不久温家宝总理讲话对放行“港股直通车”提出的“四大前提”已经为我们的政策取向定下调子,各界无需太多猜测。 三、与市场发展状态不匹配,加大投资者的风险 吴晓求说,前段时间周边市场普遍快速上涨。如果真的在那个时候推出港股直通车,无疑是将刚刚赚了钱的人们推向更高的人为制造的风险中去。 一度,恒生指数达到了31000多点的历史高位,结果后来出现大幅下跌。必将加大未来难以预测的不稳定性。 四、同层次市场竞争,不利于三地市场同质竞争 吴晓求说,通过中国银行来做港股直通车业务,本身就值得推敲。银行做资产托管可以,但作为交易平台,就有悖于商业银行法了。但如果不是它,又应该是谁来做?有海外交易资格的?那谁又有呢? 香港也需要稳定发展,中央政府应该有这个责任。香港的金融发展还是要靠自主创新,寻找资源。 吴晓求说,沪、深、港三地市场要搞好战略分工协作,不能抢资源、抢公司,这样会导致资源效率下降,到头来谁也得不到好处。三地市场需要依靠各自优势,或者寻找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领域。比如,沪市将会成为人民币计价资产的蓝筹集中地;深市将集中大量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很好的中小企业;而香港市场将有望把人民币发展为全球可交易货币,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同时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衍生品交易中心。 用大陆资金引流到香港来繁荣港股市场,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可能只会让刚刚有点钱的穷人为富人接盘。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