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恒指季检今晚揭晓 中石油入选无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09: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有望登陆恒指的热门股,还包括中国神华、中国海外、中国远洋中国铝业等。

  证券时报记者 钟 恬

  本报讯 成功完成A股上市的中石油(0857.HK)喜事连连,继成为全球市值“一哥”后,随后上证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其A股将于11月19日计入上证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及上证180、沪深300等成份指数,届时将取代工行(1398.HK)成为上证综指第一权重股。另外,恒指服务公司今晚将公布第三季度检讨结果,中石油将稳夺恒指新贵席位,届时将占恒生指数逾6%的权重,晋升第三大重磅股。

  除中石油外,有望登陆恒指的热门股,还包括中国神华(1088.HK)、连续两次被视为“黑马”的中国海外(0688.HK)、中国远洋(1919.HK)、中国铝业(2600.HK)等。

  中石油成新贵大热之选

  在“染蓝”候选股中,中石油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中石油A股于11月5日挂牌,刚好赶在恒指服务公司11月7日公布第三季度检讨结果前。完成A股上市后,其母公司所持有的1579亿股非流通国有股股份将转为可流通股,使中石油H股符合晋身恒生指数成份股的资格。

  除符合国企股“染蓝”所需全流通的条件外,恒指新贵的准则,包括市值应大于最小的蓝筹股,而目前中石油已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其H股市值不但远大于蓝筹股中最小的电讯盈科(0008 HK),也称冠所有非蓝筹股,符合入恒对市值上的要求。

  目前,市场唯一担心中石油不能于11月入围的理由是,其实现全流通的时间并非在第三季度之前。不过,恒指服务公司董事总经理关永盛对此明确表示,恒指服务公司季度检讨的做法,是考虑所有在检讨当日前符合恒指选股准则的H股,而不是限于在检讨的季度结束前,已符合资格的H股。

  野村证券估计,如果中石油晋升恒指成分股,在恒指中可占到6.16%比重,仅次于汇丰控股(0005.HK)的15%和中移动(0941.HK)的13.57%,成为恒指第三大重磅股。

  中国神华、中国海外呼声颇高

  除中石油外,野村证券、高盛证券、工银东亚等投行均预计,中国神华及中国海外也可望在此次一并被纳入恒指。

  “市场预期恒指会有新增成份股,其中呼声最高的包括神华及中国海外,因为恒指成份股里面暂时未见有内地房产股,而资源股目前比重也较小。”时富资产管理董事陈蓓敏说。

  中国神华回归A股后,已被恒指服务纳入合资格国企股的名单,该股股价及市值近期大升,即以最近12个月平均价计算在港股中排行第32。以其目前H股市值约1600亿港元及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已符合恒指成份股资格。而对于连续两次被视为“黑马”的中国海外,工银东亚指出,中国海外在11月检讨中有可能成功晋级,因为该公司的市值相当于电讯盈科的3倍。

  野村估算,如入选,中国神华及中国海外占恒指权重为2.53%及0.97%,分别排行第14及26位。

  中国概念股比重增加

  野村证券估算,加入中石油、中国神华及中国海外,可使恒指在港股的市值涵盖率从62.4%增至64.9%。除了上述3只热门中资股外,业界认为,其他中资股也有资格入选,不排除有冷门爆出的可能。

  高盛日前在研究报告中预料,恒指服务公司维持优先纳入国企股的倾向,其他可能入选成份股,还包括中国远洋(1919.HK)。该行估计,如果恒指服务公司认为地产类股份所占比重过大,或有可能转向考虑纳入中国铝业(2600.HK)。

  工商东亚也认为,市场似忽略了中国铝业。因为自从今年4月发行A股后,其股价已上升一倍,市值较电盈还要高,相信中铝也有机会被纳入恒指。工商东亚还估计,碧桂园(2007.HK)、中交建(1800.HK)、玖龙纸业(2689.HK)、中煤(1898.HK)、招商银行(3968.HK)及中电信(0728.HK)等,均有可能在今年跻身蓝筹行列。

  工商东亚指出,上述10股份加入恒指后,恒指内H股的比重会由目前的26%增至34.4%;而中国概念股份比重,则由目前的48%增至55%。

  康和证券董事徐志文则认为,电讯盈科投资价值相对偏低,代表性也不足,有可能被剔除出恒指成份股。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进入股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