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监管层示意控制港股比例 QDII进与退是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1:43 经济观察报

  张勇 申兴

  近期QDII发行如火如荼、屡受资金追捧,越来越多的机构磨刀霍霍备战QDII产品,QDII投资 “主战场”——港股市场也在不断创出新高。而在这些“盛景”的背后,监管部门正试图通过行政方式平抑QDII对港股空前的投资热情。

  由于对其他海外市场不够熟悉,所以在面对国际资本减持港股的浪潮时,基金系QDII依然集中地投资于港股,这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知情人士表示,中国证监会已经开始组织基金、券商加强对港股市场风险的研究,并计划调控QDII对港股市场的投资比例。

  要求评估港股风险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期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加强对当前港股市场的研究,尤其要注意评估港股市场存在的风险。同时,对于基金、券商上报的QDII产品设计方案,证监会也要求不能过于集中地投资同一个市场,在一个市场的投资比例原则上不应超过基金规模的三成。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国际部人士告诉本报,“证监会最近要求基金公司在设计新的QDII产品时,减少投资香港

股票的比例,希望各家公司不要一窝蜂地发大中华概念QDII基金。”据悉,华宝兴业基金的QDII产品由于在设计方案里投资香港股票比例的上限过高,而被证监会退回并要求修改其投资港股的比例。

  知情人士表示,近来港股市场连续大幅上扬所引发的回调风险,是促使证监会此番动作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两个月,香港恒生指数已急升55%,创出过去30年来的新高。然而,期间市场经历了多次大幅的起落,震幅达六年高位,是继美国恐怖袭击以来的最大震幅。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市场中一个被关注的风险指标是权证成交。数据显示,最近香港市场的权证成交急剧上升。而在成交最为活跃的权证中,正股为国企、红筹股的权证占绝大比重。

  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曾渊沧指出,权证活跃反映出参与“赌”的人很多,正因为如此,港股经常是涨比其他市场涨得多,跌也比其他市场跌得多。

  实际上,由于香港很多资金来自美国或欧洲,而这些机构大多卷入了美国的信贷市场,如果美国出现问题,很多资金必然撤出,这对香港股市肯定会有影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就认为,美国已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实际情况很严重,现在才刚刚开始。”他指出,约有220万户美国家庭的住房按揭要破产,另有25000亿美元信用卡业务的债务风险很大。

  不过,谢国忠也指出,亚洲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亚洲的财务情况还不错,银行贷存比也较低。金融危机主要是因为银行借贷过多,而亚洲现在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同时,香港证监会10月30日也以《慧博士》专栏形式,向投资者提示市场风险。首先了解自己所买的是什么,考虑股价是否合理,以及公司有否创造可持续盈利的能力,以支持股价长期增长。要明了风险。不要因赚快钱的冲动而贸然投资。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赚钱,但可在瞬间蚀光。

  QDII投资迷局

  接近政府部门的人士透露,当初监管层开闸QDII,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泄洪”境内的流动性,准备和研究并不是太充分。现在控制投资港股比例的做法,也是为了修正提前开闸QDII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投资过于集中而遭遇“迷局”。

  事实上,QDII自2006年4月起,经历了一年的缓慢发展及试点,于今年5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短短一个月内,证监会和银监会纷纷放开了其所辖机构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限制,相关银行推出QDII产品的速度也是相当之快。

  “突然开闸,目的是为了疏导流动性,但对QDII风险的控制有些疏忽。”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就指出,监管层之前并没有严格规定投资某一个市场的比例,虽然范围更广的确有好处,但对于QDII产品的设计要求也应该提高,否则很可能出现投资过于集中的现象。

  5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及相关《通知》,允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公开筹集资金投资海外股市。《通知》规定的基金、集合计划可投资的范围比银行系QDII要大的多。尤其是可投资于目前与证监会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33个国家或地区,涵盖了全球五大洲,其中既包括中国香港、越南、新加坡、印度等亚洲新兴市场,也包括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

  不过,虽然QDII产品可以投资多个海外市场,但多数QDII还是将资金集中投向了港股。据了解,目前南方全球精选的港股仓位已经达到35%,华夏全球基金港股的仓位已超过两成,而正在设计QDII产品方案的基金和券商计划投资港股的比例则更高。

  而且,QDII在香港市场投资的品种也主要集中在国企蓝筹股。上述基金公司研究总监指出,大量资金追逐少数几只指标股,一旦调整来临,中资港股的表现也将非常脆弱。有分析人士这样评论,“与其说是资金市场,不如说是资金陷阱!”

  港股投资围城

  不过,香港市场是否真得已经到达“顶峰”还很难判断。一面是外资疯狂减持,一面是大量QDII和内地资金涌入,巨量资金进出并且呈现大幅震荡的港股正陷入“围城”。

  其中,国际长线资本的减持动作引人注目。巴菲特自今年以来连续减持中国石油(0857.HK)及中国石化(0386.HK)股份,累计套回现金近超过100亿港元。同时,国际上一些大机构也在纷纷减持H股,新加坡淡马锡控股不久前卖出3000多万股中国远洋股份;荷银卖出2.5亿股中石化;中国铝业(2600.HK)也遭美国铝业的大量减持。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长和系主席李嘉诚通过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在两个星期内,分四次共减持了南方航空(1055.HK)4383.2万股股份,套现总金额超过了5亿港币。

  分析人士指出,减持中资股是基于价值投资的理性投资原则,即在股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买进,在股票价值得以体现甚至被高估的情况下抛出。尽管抛出后,许多股票仍有不菲的上升空间,但回避高估值下的不确定性是遵从价值投资安全法则的谨慎之道。

  然而,港股的剧烈震荡丝毫没有影响QDII对港股市场的兴趣,基金系QDII依然看好港股市场,采取积极建仓策略,并表示“市场出现回调时,正是加仓好时机”。

  “不会理会短期的变化。基金倡导的是长线投资,短期市场变化不会改变我们的投资策略,市场出现回调时甚至是加仓的好时机。”南方全球精选基金经理谢伟鸿表示,他们判断港股牛市趋势不会改变,因此一直以来,南方全球精选均采取积极投资策略,精选个股,重点投资

能源、物料、电信、金融等。目前该基金的港股仓位已经达到35%,而其投资港股的最高上限为40%。

  华夏全球基金经理杨昌桁表示,目前资金流向香港等新兴市场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他们非常看好香港市场,特别是资源、原料、消费,以及金融、地产等。该基金的港股仓位上限是30%,目前的实际投资则已超过两成。

  正在建仓中的嘉实海外和上投亚太优势基金也以港股为主要投资目标。另外,海富通基金公司近期将推出股票型QDII基金产品,设计的投资方向也瞄准香港的中国概念股票。工银瑞信也将中国概念设计进了QDII产品。随着QDII大举进军海外市场,香港市场将成为内地资金聚居的重镇。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