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港股两月狂飙万点 内地股民欲弃A投H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00:38 中国经济周刊

  港资券商强调港股的低市盈率,内地券商则警示投资港股的风险性,在恒生指数“万点大跃进”的背后,凸现的是不同投资心态、市场环境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剧烈博弈。

  港股两月狂飙万点 内地股民欲“弃A投H”

  2500亿美金欲“南下”掘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李阿姨被朋友们称为“老格格”,因为她是满族人,正黄旗。而作为一个资深基民,她早在去年就购买了一个银行系的QDII产品,其中主打方向是投资香港的价值股,这是李阿姨非常看好的。但是,相比自己去年在A股基金上获得近100%的收益,李阿姨对这个选择有些后悔。

  “那个QDII(产品)的年收益率,扣除将近7%各种费用和人民币升值的部分之后,我(去年)最后只有4~5%的收益。”李阿姨说。

  像李阿姨这样,国内有不少基民从去年开始就尝试通过购买银行或者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进军”香港股市,在直接投资港股尚未开通前“曲线出海”。

  “港股”历险记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证监会对券商QDII放行之前,已有不少证券公司通过自己的香港分公司或者香港的“合作公司”为内地客户开办港股业务。

  小P也是港股“先行者”之一。今年5月,小P通过证券公司的“准QDII”形式开始做起了港股。“当时A股涨得太疯狂了,因为害怕就把一部分资金转向了香港。”小P说。

  记者也从招商证券北京分公司了解到,目前客户只需要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和

信用卡等能够证明有效邮寄地址的对账单,就可以办理港股开户。整个过程并不麻烦,而且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只是对投资人的资质要求较高。

  随着今年投资港股收益率提高,分散风险、使投资组合更趋合理成为很多人介入港股主要动因。尽管小P当时口中“疯狂的A股”只有4000点,而现在A股大盘已经冲破6000点,但小P并没有对自己弃A股、投H股感到后悔,因为“收益率还不错,半年有40%吧。”小P说。

  不过这40%可真来之不易,小P把自己的港股经历形容为“惊天地、泣鬼神”,“确实比A股刺激太多了。”

  一方面,由于港股没有像A股10%的涨跌幅限制,“我的股票曾经一天跌掉过60%”,这让小P至今仍心有余悸;另一方面,香港股市会更多地受到美国等全球主要市场的联动影响,小P刚好赶上了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受此影响,恒生指数曾经巨幅跳水。

  后来,受大陆放行QDII和“港股直通车”等利好刺激,港股才又一路狂飙上扬。期间犹如“过山车”一般的涨跌不计其数,一日之内上下千点很平常。

  “黄金周我完全是在惊吓中度过的。”小P说。由于“十一”黄金周仍是港股的交易日,而且期间港股呈现出惊人的宽幅震荡,小P心理也随着股指的起伏不断跌宕。

  万点大跃进

  回顾不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在各种利好刺激带动下,香港股市呈现出了罕见的持续暴涨格局,恒生指数上扬了近万点,升幅超过了40%。

  8月17日,香港恒生指数在20000点上下徘徊;

  9月5日,恒指收报于24069点,首次突破24000点;

  9月19日,恒生指数收市报于25555点;

  9月24日,恒指连续突破26000点和26500点整数关,收报于26551.94点;

  9月27日,恒指站上27000点,报收于27065.15点;

  10月2日,恒指大涨1057点,收至28199点,首次突破了28000点大关;

  10月11日,恒生指数终于突破29000点大关,收于29133.02点,进逼30000点;

  ……

  港股的此轮万点狂飙,起始于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的颁布。方案首次允许境内个人通过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个人境外证券投资外汇账户,用于投资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并可无限制兑换外汇。

  外界称之为“港股直通车”。一时间,“港股直通车”、“资金自由行”成为近期资本市场上最火热的字眼。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港股直通车”在突然提速后又似乎嘎然而止,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投资人对香港股市的乐观预期,更没有妨碍大批还分不清港股和H股的大陆“豪客”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正准备以满腔热情和大把资金去体验香港“新大陆”。

  另外一个支撑港股上扬的强劲动力来自于证监会出台QDII细则、政府对QDII的加速放行,以及QDII基金受到市场的狂热追捧。

  9月12日,南方基金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支QDII基金,150亿人民币(20亿美元)的预定发售额在一天之内就被认购一空,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得不再特批20亿美元的额度,又被一抢而空。之后,华夏发行的QDII基金也同样大受追捧。

  QDII火了,港股QDII更是火上加火。10月9日,国内首只主要投资于港股的股票类QDII基金——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发行,一天之内737.85亿元人民币的申购额,以及创纪录的40.78%配售比印证了这把火的灼热程度。

  实际上,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已经有上投摩根、海富通、工银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的十多只QDII基金发行在即。后续的巨额资金都在等待,伺机冲往香港。

  中银国际在10月9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预计:未来一年通过“港股直通车”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将高达2000亿美元,通过QDII流入港股市场的现金将达500亿美元。

  于是恒指“万点大跃进”的大戏开锣,而且似乎仍在继续。许多投资者把港股看作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致富机会,但事实上,它同时也是一个陌生又危险的投资通道。

  港股魅力何在?

  2006年,上证综合指数从1161.06起步,以2675.47收尾,全年升幅为130%;而进入2007年,截止到10月12日,上证综指已经从2675.47升至5903.26点,10个多月的升幅就已经超过了120%。

  这样的升幅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都相当罕见,因为欧美等成熟市场的年增长率较高的也就在10%左右。

  一个基金公司的朋友告诉记者,前一阵他接待了很多来华的美国基金公司人士,“他们听说中国的基金经理年投资收益率要达到100%才能算‘及格’,几乎不敢相信。因为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基金年收益率如果能达到10%,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中国基金公司的业绩不仅令老美们羡慕不已,就算与印度等同样涨速较快的新兴市场相比,也算得上可圈可点了:2006年大部分基金的收益率都在100%以上,个别甚至超过了200%,2007年上半年,收益率超过50%的基金比比皆是。

  既然如此,坐拥超高盈利水平的A股市场,中国股民、基民为何对港股、QDII还如此热衷?为何手里捧着“金饭碗”,反而要去找“银饭碗”、“铜饭碗”,甚至可能是“泥饭碗”呢?

  对此,香港大福证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麦德光认为,大批资金出游香港的第一因素就是A股市盈率过高、市场投资过热,投资者意识到了风险,因此有了分散投资风险的愿望。

  麦德光是在9月28日由和讯网主办的一个名为“港股投资策略研讨会”的论坛上表达上述观点的。在这个论坛上,多家来自香港、内地的证券公司、投资机构一起分析和解读了个人投资者进行港股投资的问题。

  据了解,香港大福证券集团(TAIFOOK SECURITIES GROUP LIMITED)是香港第二大券商,也是香港最大的本土券商。麦德光的观点代表了一些香港券商的立场:“我不认为投资港股风险比A股高。”他说,“目前国内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62倍,香港只有19倍。港股价值比较合理,又有很好的公司,比如一些龙头国企股、国际蓝筹股,都非常值得投资。”

  而来自内地证券公司人士则给予了更多的风险提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警示投资者要注意投资港股的不利因素,他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需要考虑:

  一是投资港股要扣除5~6%的人民币升值因素之后考量收益率,另外也要考虑放弃A股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二是内地投资者对于港股市场获取信息会受到一定制约,信息不对称现象会更为严重进而加剧风险;三是香港市场的全球视野比较充分,国内的游戏规则并不一定适用;四是从全球投资组合角度看,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的互补性并不大。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