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H股正等候批文 CDR可能会将现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 16:4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2006年1月4日,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银行股改办的办公桌上,已放置了400多页的境外上市文件,随时可以用“A1”表格形式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呈交H股上市申请
“大家都希望中行今年首季可以在香港发行H股,我们其它文件都备齐了,但有关部门对于中行H股上市仍有异议,所以批文不知道什么时候到,首季成功上市有难度。”中行股改办一名消息人士说。 在此前一天,香港股市的今年第一个交易日,中国建设银行(0939.HK)和交通银行(3328.HK ),股价都创上市以来新高,建行收报2.8港元,单日升了3.7%,交行收报3.625港元,单日升了2.84%。由此,投资者更是期待中国银行这家很可能是2006年最大集资额的新股。 对于中行来说,2006年是中国入世后银行业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行希望尽快像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一样,有背景广泛的股东基础及多样化的融资手段。 对于中行的战略投资者来说,中行上市也是他们拿第一份奖品的机会。建行上市的案例显示,按照建行当时总股本1943.3亿股,美国银行以25亿美元购得9%股份计算,美国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为每股1.065元,相对建行1月3日的收市价2.8港元计,美国银行账面已赚了1.5倍多。特别是以16亿美元入股中行5.16%股权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在入股前该行的董事会及股东已表达对投资成效的怀疑,令该行股价受压,苏格兰皇家银行当然希望尽早以账面盈利堵住反对者之口。 但这正是有关部门迟迟未发出批文批准中行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上述中行股改办消息人士说:“现时主流意见仍是支持中行到香港发行H股,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建行上市令外资战略投资者和能买卖H股的境外人士获利颇丰,但目前中国的投资者却不能投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不能分享优质资产的收益。” “这又回到A+H的老问题,本来当初交行可以做A+H股的首例,日后建行和中行可以参考这种模式,但交行上市时,遇上A股市场不堪承受扩容问题,最终还是只上H股。建行的盘子更大,上A股更不可能,有建行的案例摆在眼前,支持中行上A股的一派,必须要找到更好的理由。”上述股改办人士说。 中行已委任瑞银集团、高盛证券及中银国际担任上市保荐人,其中一名投行高层说: “这是一盘意粉,大家都很想吃,但意粉一条缠着一条,必须很有技巧,否则吃不着反而溅了一身。” 他说,现在中国证监会要确认,如果中行采用A+H模式,A股市场能否承受,另外大家正在重提CDR模式是否适用于H股。如果中国证监会担心A股市场还是受不了冲击,或者稍后可以用CDR模式将优质国企股回流中国市场。 所谓CDR,即中国预托证券,概念取自美国预托证券(ADR),香港发行的大型H股及红筹股,大部分同时在美国有ADR买卖,ADR以美元作价,每份一般相当于10股或100股H股,由于上市公司的上市地点仍是香港,其监管主体仍是香港,相关公司只需按照美国市场规定作适当讯息披露。 CDR的构思,本来是针对以红筹形式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国企股,如中移动(0941.HK)和中海油(0883.HK),但近期也有投行开始探索H股能否也以CDR形式在内地以人民币为单位买卖,令中石油(0857.HK)、建行等在内地没有A股的大型H股,也可以在内地以人民币交易。香港金融局对推动这计划最为积极,因为这有助于进一步确立香港作为中国的融资中心地位。 上述投行高层续称:“现时最大的障碍是预托证券的发行原则,H股公司均在内地注册,理论上不符合预托证券的发行原则,但如果以较宽松的定义,即相关公司在内地并无发行A股,则H股公司也可以发行CDR。但这要视乎中国证监会怎样决定。” 香港交易所发言人陈涓涓接受本报查询时指出,港交所不负责管理预托证券,相关规定由相关市场决定,即美国证监会决定什么公司根据什么条件可以在美国发行ADR,中国证监会负责CDR的法规。对于中行能否于首季在香港发行H股,及何时递交A1申请表,她说港交所不会评论,只重申香港一直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融资中心,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