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元内资股或批转H股 港交所将作部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 07:18 东方早报 | |||||||||
早报北京专稿 高森 责任编辑 夏峰 据香港《明报》昨日报道,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进行已经促使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研究方案,为国企股逐步实施全流通安排,将大股东持有的内资股份全部转换为H股,由此涉及的市值在2万亿元以上。
一位接近港交所的人士透露,为确保H股的流通量不会受到内资股转为H股的影响,进而影响H股的股价,内资股转为H股不能超过全部已发股本的20%,并且要得到H股股东的投票通过。 出于对股权分置改革可能会对A股和H股市场带来波动的担心,港交所计划在现行的《上市规则》上附加明确的解释和指引,为日后H股的全流通作出部署。 由于早年上市的H股及以后上市的H股,对增加可流通的H股的定义和预期有不同理解。因此,消息人士称,港交所将与证监会研究,建议国企股修订公司章程,增加条款,规定內资股如要转变为H股的话,必须取得三分之二股东同意,还要得到H股股东大会半数以上赞成票,每年增加的H股也不得超过整家公司股本的20%,除非事先得到H股股东的特别批准。 由于涉及问题太多,加上股改方向和进度始终由国资部门主导,香港的监管机构只能配合,因此,香港的监管机构仍要进行研究,并要咨询市场意见。 据了解,近期上市的H股公司,有不少并非国营企业,部分公司的主要股东主要是民企或一般內地公民,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2318.HK)就是例证。业内人士分析,一旦实施全流通,H股公司部分主要股东減持的机会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公司股价。 目前,在港上市的H股公司,约有117家,如果逐步由国家或中国公民持有的内资股转为可流通的H股,港股市值可增加逾2.1万亿元。 一家大型国企的董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行的监管要求下,理论上只要召开股东大会,国企内资股就可转为H股,但考虑减持会影响H股的股价,所以很少国企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