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新闻 > 正文
 

中化香港力挽边缘之困 重压之下奋力自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6:54 《财经时报》

  本报见习记者 王婷

  中化香港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297.hk以下简称中化香港),在整个6月,有近一半时间在停牌。

  停牌是为了做出大动作,继今年年初计划以50亿元收购母公司中化香港(集团)后,

中化香港于6月13日,宣布另一方面引进全球最大肥料企业Potash Corporation为战略投资人。

  中化香港向其配售58.02亿股股份,占已扩大后股本的9.99%。引进战略投资人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年初的庞大收购计划铺平道路。

  按香港证监会之规定,上市公司公众持股量不得低于25%。而中化香港在年初的收购计划中,是以向母公司定向发行50.5亿股新股来支付收购资金。这令中化香港(集团)对中化香港的持股量,从21.16%增加到了94.65%。

  除了分配给战略投资人不超过10%的股权外(与本公司无直接关联者,持有股权不超过10%,被视为公众股东),中化香港通过向投资者配股方式,使公众持股量由4.66%升至34.09%,达到交易规则要求。

  中化香港此次的融资净额将达到3.65亿港元,拟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化肥集团的生产企业、扩充上游生产设施、网络建设以及日常的营运资本。

  中化香港(集团)是内地中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5年的系列动作,被市场看成中化集团强化主营业务,走出边缘困境的重要标志。

  时代的终结

  以进出口起家的中化集团(原名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是背靠国务院的直属大型贸易公司,在贸易行业曾经叱咤一时。七八十年代,在贸易行业曾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公司遍地都是钱,就看你愿不愿意弯腰捡。

  为组建中国的“综合商社”,中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加快了多元化投资的步伐。其中包括石油、化肥、化工几个重要领域。199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为“外贸信托”)被归于中化旗下,以加强其金融功能。

  在业务处于颠峰之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外银团对于中国公司的信贷额度大幅削减,外贸信托也面临着巨额海外债务偿付危机。中化集团仅为外贸信托先后偿付的债务总额,就高达20多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中化集团享受的许多特权不断被夺。石油专营权被取消,配额被压缩,由《进口服务框架协议》获得的独家销售进口化肥权也将失去。因为根据加入WTO协议,中国到2006年12月份,对外国经营化肥零售业务的限制将放开。

  做贸易独行天下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中化集团被迅速边缘化。

  外压下自救

  从2003年起,国资委力推中央企业的横向整合,主任李荣融明确指出,要做大主业,三年要进入行业内的前三名,否则将有被重组合并的可能。

  从2004年7月至今,先后有房地产、旅游、钢铁等企业被重组。而与国内另三大石油巨头相比,中化集团在石油、化工领域还无跻身前三甲的优势。

  依照做大主业思路,中化集团想凭国内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和磷复肥生产商的相对优势,以化肥行业为主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但是,将主业放到化肥上,真能使中化逃离边缘么?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一直由国家不断发布限价政策以稳定市场。而从2007年开始,化肥业将全面开放,届时外资可以长驱直入,收编行业公司。

  中化香港此次收购母公司化肥业务,被普遍看作是其启动整体上市的信号。中化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财经时报》的记者称,虽然完成收购,但上市一事还未明朗,所以进一步消息还不便透露。

  而坊间已有消息人士称:此次收购只是中化策略的第一步,今后,集团将会陆续将其石油业务注入香港控股公司。

  中化集团总资产超450亿元人民币,其化肥业务的销售收入不到总销售收入的20%。除了化肥业务外,还有石油、化工和金融等业务。实施整体上市以后,这些优质资产会一步步注入上市公司。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