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领汇易主 又见积极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 05:1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财华社主编 罗绮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香港政府增持香港交易所(0388.HK)受到国际舆论猛烈抨击,正忙于接招之际,德意志银行又忽然变身领汇房产基金(0823.HK)最大股东,持有股份22.47%,笔者估计德银是代积极投资者接货,接下英国对冲基金TCI持有的18.35%,送走“顽童”,让领汇解除分拆危机。

  事件中看到港府“积极之手”的影子。与港府理念相近的领汇前主席郑明训,曾任德意志银行亚太区资深顾问,德银与港府的关系要好,笔者相信德银不会联同其他外资密谋将领汇分拆,最大可能是郑明训或德银找到积极而正面的投资者,接下TCI的货源。

  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德意志银行在9月4日,增持3.5839亿股领汇股份,令持股量由5.16%大幅增加至22.47%。资料并无披露成交价,如以当日收市价计算,交易涉及57亿港元。巧合的是,这批股份的数量与TCI持股量相近,只差3388万股,德意志银行发言人又说只是代客户购入,更令笔者相信是有强者送走TCI。

  如果笔者猜错,日后发展会更精彩,因为继港交所之后,会有另一场官股大战。德意志银行背后的积极力量,在收集其他基金手上股份后,会与第二大股东TCI对决,涉及全港最大商场大业主的争夺战。

  《华尔街日报》以“香港除牌”为题的评论文章狂轰港府增持港交所行动,文中很多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但有一点值得港府深思的,是国际大潮流都是将国有资产推向资本市场,政府减少参与及干预,但港府这次则反其道而行。领汇的情况与港交所近似,领汇旗下的是公共商场,上市后股份落入外资基金之手,新股东与港府的理念当然不同,所谓在商言商,必然大幅加租,赶走弱势商户,引入可以负担更高租金的大户。领汇前主席郑明训和前行政总裁苏庆和相继离任,原因都是不能承受大幅加租及不与小户续约的压力。

  领汇本拟在2004年底上市,但因有市民提出司法覆核,挑战政府将领汇上市的做法而搁置,直至2005年才卷土重来,11月25日成功上市。当时港府向民众解释,将领汇上市,并非贱卖政府物业,只是希望能让公屋的物业有更佳的管理,提高效益,对居民和商户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然而领汇面向国际投资者推销时,说的是另外一套。领汇的卖点是香港最大的商场大业主,领汇上市前后,外资大行的研究报告,重点强调领汇旗下商场的潜在租值增长空间,吸引像TCI这类对香港实际情况不熟悉的外国基金大手入货,希望在租值增长中获得更佳回报,甚至将旗下商场拆骨出售图利。

  事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也不存在有良无良的问题。TCI是领汇的股东,当然从股东利益考虑,外国投资者没有义务为特区政府争取民心,领汇一旦成为上市公司,便要面对股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角力。

  港府在领汇

证券化时,没有选择成为领汇的大股东,直至领汇被外资控制,其主席及行政总裁均被踢走后,才知道大事不妙。如果最后揭露德银手上22.47%股份的幕后买家是香港政府,笔者也不会奇怪,因为政府要找到一家愿意投资57亿港元,但不能纯粹在商言商,而会同时照顾公众利益的私人机构,难度很大。

  随着香港资本市场愈来愈国际化,外国投资者的胃口愈来愈大,笔者担心日后地铁公司(0066.HK)、国泰航空(0293.HK)等关系香港命脉的上市公司,一旦落入港府不愿见到的强者之手,港府如何应对?机场管理局、香港

邮政等涉及公共服务的机构,上市之路会否更为曲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