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抢搭资本战车的永乐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03:36 深圳商报

  上市不到一年,满怀雄心壮志欲图谋全国霸业的永乐电器,终于被国美以52.68亿港币收编。永乐的尴尬,也给我们一些引进资本,急于上市的零售企业带来借鉴的意义:资本有资本的游戏规则,企业有企业的发展之道。为上市而上市,企业很可能会被绑上资本的战车,而背离企业本身发展的规律,最后步入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有人说,永乐的今天,从上市伊始就埋下危机的伏笔。2004年9月,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资部和鼎晖投资在永乐投入5000万美元。凭借初期的资金优势,永乐把广州东泽、江苏广源、南京上元、成都百货(电器)、河南通利和灿坤一一纳入囊中,依靠兼并的方式迅速扩张全国网络。并于2005年9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后,摩根士丹利和鼎晖分别持有21.38%及3.48%永乐股份。

  然而,“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并没有给永乐带来预期的规模效应。由于永乐缺乏全国布点和整合收购企业的经验,导致门店整合不利,一些被永乐收购的家电企业,销售额节节下滑。这些直接拖累了永乐上市后的业绩。

  时至今日,市场还有一种说法,永乐在上市之前,管理层与

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对赌协议”,是导致永乐走入被卖境地的“致命伤”。据悉,双方以永乐未来盈利作为股权转让的指标,外资方为永乐设定了2007年达到净利润7.5亿元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永乐未来两年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至少要达到60%。

  显然,永乐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家电行业的发展。根据永乐2005年年报显示,永乐每平方米销售额下降了2.8%,毛利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由于永乐盈利前景不明朗,摩根士丹利在短短两周内先后5次减持永乐股份(抛售后持股为9.61%),致使永乐股价一再跌破历史低点,直至停牌前报2.05港币/股,跌破每股2.25元港币的发行价。

  盈利能力难以达到预期,整合门店又需要时间,永乐被逼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有市场传闻,摩根士丹利是此次国美和永乐合并案的幕后推手。分析认为,摩根通过减持从永乐套现之后,又“悄然”增持了国美,致使国美的

股票价格上升,以促成双方通过股权交换的方式,实现合并。

  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在上市之前,只是面临着经营市场的压力,但上市之后,却同时面对来自资本市场和经营的双重压力。可见,上市并非“灵丹妙药”。对于国内

零售业热衷引进外国资本的风潮,分析家认为,引进外资的确能够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对于上市企业来说,一旦市盈率下降,外资可能会迅速弃你而去,追逐其他利益。

  吴素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