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重汽分手潍柴动力很受伤 原因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 11:4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曾经的亲戚变成如今的商业伙伴 □见习记者 成之 3月23日,潍柴动力(资讯 行情 论坛)(2338)发表公告称,根据山东国资委3月20日颁布的文件,中国重汽须将其持有的潍坊柴油机厂的全部产权,一次划转为山东国资委直接持
公告并引用国资委的文件对本次股权划转的原因做出了解释。而在此前,关于潍柴与重汽“反目”的报道早已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公告也是对市场多时的猜测给出答案。 二级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价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昨日潍柴动力下跌1.79%,该股从去年12月最高18.3港元跌至昨日最低13.3港元,累计跌幅达27.3%;G重汽则于当日上涨2.01%,该股从去年12月最低5.48元涨至昨日最高9.15元,累计涨幅超过70%。 “原因可能在场外” 公告引用的山东国资委文件指出,此次股权划转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支持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红筹股上市;二是解决有关中国重汽与潍坊柴油机产在重型卡车用柴油机和重型卡车等方面的同业竞争问题。 对此,某券商研究所汽车行业研究员陈先生认为,“公告说的原因没错,但应该有内情。我们认为把两家凑在一起本来就有点拉郎配的味道。重汽名义上是潍柴的大股东,一度希望借潍柴完成在其香港整体上市的计划,潍柴却不大满意。去年12月他们关系最僵的时候,潍柴停止了对重汽的发动机供货。不过,经过山东国资委的调节,今年矛盾有所缓和了。”对于记者“为什么潍柴会对重汽想整体上市不满”的问题,陈先生则认为,“原因可能在场外”。 潍柴受伤不浅 对于两公司“分手”对各自经营有何影响,记者分别电话采访了两家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戴立新告诉记者,“公告上说的很明白了,一切以公告为准。”而公告则提醒投资者,“自2006年一月份以来,本公司未收到重汽集团的任何定单。若重汽集团停止向本公司购买柴油机,本公司又未能向其他现有客户或新客户增加销售数量,本公司的业务和财务业绩则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齐鲁证券研究所汽车、机械行业研究员李喜生则对记者表示担忧,“潍柴受的影响很大。丢掉重汽这个大单,对潍柴短期的经营应该说有较大的影响。我个人比较担忧。”而对于记者“从长远看,潍柴通过湘火炬控制的陕西重汽会不会对重汽造成威胁”的问题,李喜生认为,陕西重汽研发力量还很薄弱,所占市场份额也不大,对重汽集团还构不成威胁。 看来,不管是短期还是中长期,与重汽“分手”,潍柴所受伤害不浅。 重汽影响不大 至于“分手”对重汽的影响,给记者的印象是影响不大。记者电话联系中国重汽集团办公室要求采访,对方提出可以访问他们的《重型汽车报》,该报负责接待的袁先生语气很轻松,“这些都是国资委的安排部署,潍柴不给我们供应发动机影响不大。杭州发动机厂的产能、技术力量都很不错,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这一点,李喜生也作出肯定。他认为,杭州发动机厂以前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在重汽的支持下应该很快得到改善。而对于今年的经营形势,袁先生更为乐观,“我们已经连续4个月销量保持全国第一,集团的产销量有望在去年4.5万辆的基础上增长30%以上。保6万争7万,这是我们今年的目标。” 资料链接 重汽与潍柴恩怨简史 2004年3月 潍柴厂旗下的潍柴动力成功赴香港上市,潍柴厂的“独立”意愿逐渐加大。 2005年初 重汽集团欲借潍柴厂持有的潍柴动力股权实现在香港整体上市,遭潍柴厂拒绝,矛盾逐渐加深。 2005年8月 潍柴厂通过旗下潍柴投资收购湘火炬,并间接控制陕西重汽,打造自己的重型汽车产业链。 2005年10月 重汽集团收回曾交由潍柴厂托管的杭州发动机厂的控制权。 2006年1月 重汽集团停止从潍柴动力采购发动机,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2006年3月20日 山东国资委发文正式解除两家公司的股权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