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点评 > 正文
 

内企香港集资万亿 港交所新宠台商企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4日 17:58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罗绮萍

  香港报道

  中国,中国,中国,今年香港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离不开中国。

  内地企业在港上市的数目已达327家,集资总额达一万亿港元;内企股票的成交金额,已占香港市场的45%;建设银行单一项目集资715亿港元,成为今年全港以至全球最大的交易。

  这当中还未计算默默而起的台商投资、中国内地设厂、香港上市的“三合一”新力军。

  内企香港集资万亿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12月1日在香港出席“香港经济峰会”时再次强调,香港是中国企业的集资中心,并提供最新数据。

  他指出,现时有327间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市值占港股约8万亿总市值的39%。自1993年第一家H股在港上市至今,内地企业透过香港市场以不同形式筹集的资金已超过1万亿港元。

  另外截至11月30日,香港证券市场今年的总成交金额已达41,395亿港元,肯定今年的成交总额会超越2004年的39,740亿港元再创新高;当中,内地企业股份的成交总额占同期股本证券总成交额约45% (不计认股证的成交额)。

  截至11月25日,香港证券市场的总集资额达2,900多亿港元,已超越去年的总集资额。但若只计算首次上市集资,则今年的集资额已达1,700亿元,创出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其中82%都是内地企业集资。

  今年6月神华

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交通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和中国远洋先后在港上市,一共筹集518亿元资金。到今年10月,建设银行来港上市,集资额超过715亿元,打破了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一首次上市集资额最高纪录。

  李业广特别强调,以上四间企业都选择了只在香港上市,并没在纽约或伦敦等其它海外市场上市,他认为这是显示香港这个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深度,绝对可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主要市场。

  事实上,根据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的数字,在未包括领汇

房地产基金上市集资的今年首10个月,香港证券市场已在全球集资市场中位列第四,已超越东京交易所而仅次于纽约、伦敦及多伦多。

  香港交易所发言人罗文慧接受本报查询时指出,上述数据还未包括台湾公司,他预计2006年将有大批较大型的台湾公司在香港上市,集资扩展在内地的生产线。

  台商企业成新力军

  台资的倍利证券,较早时便特别推出台商指数,15家成分股均为台湾企业持股超过30%或台湾人在董事会占主导地位,主要业务在内地,及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

  台资证券早于90年代已在香港出现,当时较受注意的是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益国际(0322.HK,现易名康师傅控股),但后来顶益因为扩张过度出现问题,令台资股步入低潮。

  倍利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康晓龙11月29日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香港交易所近两年对台湾市场表现积极,营运总裁霍广文多次率团到台湾访问,直接拜访台湾的大企业,邀请其先将部分在内地的资产在香港上市,当中以嘉新水泥上市最为瞩目。富士康上市,又带动台资股上市热潮。

  台商在港上市,2002年最大宗的为林麦集,集资仅逾3亿港元,2003年嘉新水泥(0699.HK)集资近5亿港元,再创新高,2004年晶门科技(2878.HK)首次突破10亿港元集资额大关,集资12亿港元,至富士康(2038.HK)集资37亿港元,为2001-2004年台资企业在港集资的总和。

  “富士康在港成功上市,令很多本来比较观望的台商,决定筹备在香港上市,我们作为投资银行的感受最深,以前我们去找企业,现在是企业来找我们。

  倍利预计到了年底,39家台资股的总市值会增至1713亿港元,至2007年更会增至3120亿港元。倍利预计2006年至2007年,最少会再有15家台商在港上市,集资120亿港元。

  康晓龙说这是很保守的估计,实际数字可能远超此数。

  香港交易所消息人士也对本报说,港交所内部将2006年定为“台湾年”,预计有多家大型台企在港上市,与内企争艳,现时市场已传闻生产计算机硬件的华硕集团,及食品生产商统一集团,正研究将内地资产在港上市。

  康晓龙指出,在港上市的台企,其实最佳出路是在内地A股上市:“这些台企主要业务在内地,需要的资金是人民币,A股的平均市盈率又高于香港,只可惜内地在试点让个别台企上市后,一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近期A股市场又受制于

股权分置改革,新股难以推出,所以台商别无选择,只能在境外上市。”

  余下的选择只有香港及新加坡(在内地投资的台商因法规限制无法在台湾上市集资)。康晓龙说香港受惠于环球资金集中,市场融资能力远高于新加坡,后者也有部分台资公司在当地上市,主要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司,及一些本来就在新加坡有生产线的企业。

  “香港还有一点吸引台商的,便是CEPA,台商在香港注册及成立公司,或者收购香港公司后,可以享有提早进入内地市场的优势,富邦银行收购港基国际银行,准备用这个香港上市公司名义,进军内地银行市场便是一例。”

  “我们设立台资指数,便是鼓励更多人关注台商的发展,及鼓励更多台商选择在香港集资,指数反映在港上市台企的整体股价表现,供台商管理层、有兴趣投资该类股份的投资者及有意开发台商投资产品人士参考。”康晓龙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