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为何足额认购新股也会放弃发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05:2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温天纳

  春节过后,笔者一直在由北至南马不停蹄的拜访不同客户,其中一个重点是发展新股业务。因企业会计业绩期的原因,资本市场通常在每年的3月、6月和9月都会出现新股潮。不过,今年新股市场情况比较特别,纵使不少企业正在排队上市,但是股市欠缺稳定,投资者会相当挑剔,客观来讲,新股市场也进入了近年罕见的冷静期。

  如果我们单计算新股上市日当天的表现,去年新股市场的确表现不俗。不过如果把计算的时间拉长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大部份已经跌穿招股价,表现令人非常失望。其实从去年11月开始,新股市场已经表现乏力,在去年12月,更出现本来热卖的股份竟然跌穿招股价的情况,今年1月更出现新股全数“夭折”的不利市况。

  笔者与很多企业高层非常熟,也了解到终止上市计划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毕竟融资计划来之不易,要推倒重来,实在是企业大老板心里面很难过去的关卡。终止上市计划,意味着企业的上市计划短时间内难以重新启动,同时,国际外围因素和内地经济状况在3月初两会后的形势备受市场关注,实在难以掌握最佳时机。

  有读者会问,为何有些准上市公司股份足额认购,上市计划为何还是终止?又或是既然企业与投资银行已签订了承销协议,如果股份不足额认购的话,承销商不是有责任去执行其在承销协议中的责任,把认购不足的股票吃下来吗?为什么又要终止?

  笔者在此和各位读者作一个解答。现在香港投资银行业基本上全由外资把持,在笔者刚入行时的十多、20年前,当美资投资银行还没有进入香港市场的时候,香港投资银行(当时是比较流行用英国的术语“商人银行”)市场,还是以本地华资和殖民地英资为主导力量,那个年代投资银行真的会“牙齿当金使”,如果出现公司股份认购不足的时候,承销商一定会把股票吃下来。更不会出现公司股份在足额认购的情况下,上市计划仍然被终止的局面。当然,这也有当时的客观情况。当时投资银行与上市公司关系深厚,同时以前也没有超级大型IPO的出现,上市集资金额如果超过一亿美元,已经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大项目了。企业和投资银行的关系比较对等。另外,市场基本上全是由公开发售主导,不像现在集资金额的9成均作国际配售。因此,如果融资计划如认购不足,投资银行一般都会把股份认购下来。

  现在的市场不同了,由于上市项目动不动就要集资数亿美元。对投资银行来说,上市企业是客户,认购的机构投资者更是重要的客户,如果上市计划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国际机构客户认购基础,同时超额认购的需求没法转化为二级市场上的支持买盘,相关的上市计划就算足额认购,上市后的表现也是没法保证的。一个一百亿元的集资项目,投资银行的承销收入一般不会超过3、4亿元,但是如果公司上市便大跌一两成的话,投资者便会损失十几二十亿元。现在欧美投资银行和内地企业的关系一般只是“一锤子”性质,上完市后大家的合作关系就基本终止。相对之下,那些机构投资客户才是欧美投资银行日常证券业务最重要的“米饭班主”。在这种情况下,投资银行便会用尽不同理由力劝准上市公司,叫他们不要勉强上市,要不然,机构投资客户会在二级市场抛售股份。如果准上市公司得知自己公司的股份有可能在上市日出现崩盘的情况,同时由于部分投资者也是准上市公司认识的长期合作伙伴,准上市公司管理层一般不希望他们遭受重大损失。同时,公司管理层也知道香港市场对新股贪新忘旧,如果他们知道一开始就惨淡收场,日后一定没有翻身之日。在综合因素影响下,准上市公司通常都会举牌终止计划,而不是由投资银行终止计划。不过,笔者相信这也是一个非常无奈的决定。

  在3月份有可能出现的新股潮,笔者也希望给读者们一些意见,在参考过最新的内地形势和一些政策的启示后,估计内地经济宏调将会继续从紧,笔者估计最好的买入时机虽然还是在上半年,但是未必在2、3月,投资者必须留意。针对新股上市,笔者认为农业、医药、新能源、交通运输业,将是国家重点发展和支持的行业,读者们必须做足功课,留意市场发展的方向,不要胡乱投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