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香港金融地产股大机遇:流动性充斥本地楼市大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22:0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由于联系汇率制度,加之追随美国减息,香港充斥流动性,令本地楼市大旺,恢复近乎1997年水准

  本刊记者 张尚斌/文

  中国石油、神华再加上已被纳入香港恒生指数的中资成份股,入恒指成份股的A+H类股票已经增至10只,占恒指权重股的市值比重超过51%。这表面上是一种内地香港经济的渐进式融合,两市的定价也会日趋统一。可是占恒生指数市值过半能说明市场的定价权已经落到内地手里了吗?

  近几日普跌中,A股表现出和香港以及亚太市场出奇的一致性——市场的火热程度、单边的预期,就连有些投资者的行为都显得如此相似:香港和内地一样,很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职炒股。这和在美国次贷危机初期A股相对全球其它市场的“一枝独秀”比起来简直“判若两市”。

  到底是谁在影响谁?这得先从A股和H股之间的差价说起。由于两市资本尚不能自由流通,国内过剩的流动性便形成了这种相同公司A股股价大于H股 的格局。无形之中A股价值标准的体系里便有了港股这个“底线”,同时也代表着市场信心的“国际化”。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只要当H股上涨时,就会形成一种假象:资金在涌入,市场信心在增强,“底部”在上涨,那么A股也会上涨,接着充沛的外围资金就跟着进;一旦H股下跌,市场信心下降、资本逃逸、A股失去H股这个“底部”的支撑而随之下滑。定价权之争由此高下立现,政府在调控方面将会受到更多条件的制约。国内投资者不能再只是自封在老巢里妄自尊大,也要在这种形势下多关注港股了。

  其实这次下跌中,关注资金流向就可以多少看出端倪:先是巴菲特这类纯粹价值投资者的撤离,接着是李嘉诚等的这些本土的价值加趋势投资者的撤离,再加上国际短期拆借资本的反向流动,结合美国经济的运行现状和全球能源资源供应,就可以预见到这次的变动。可以预期,以后国际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够触动国内股市的神经。既然定价权已经多少转移到了国际资本的手中,那么寻找投资机会当然要从他们这里入手。

  美国方面,高盛表示不会“明显”减持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这多少增强了信用市场的信心;瑞士银行分析师格伦谢尔说,雷曼控股未来潜在的损失也是微不足道的。而

零售业巨头沃尔玛每股67美分的税后收益达到了2002年以来的新高,这有效地回击了之前认为沃尔玛因受业绩牵连,需要加大折扣来招揽顾客的预测......这些因素使得美国股市北京时间14日凌晨大涨320点。

  资本市场重新复苏的迹象唤醒了那些嗅觉灵敏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更多的资金投向高收益资产。

  在香港,港股“直通车”的推迟、更多美次贷危机的负面消息未改变香港股市向好的基本面。中国政府仍希望引入更多资金到香港来推动资本自由化进程,现在看来这种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港元的联系

汇率制度使得香港金管局面对不断进入的内地钱和国际投机资金,不得不进行非冲销式干预,使本港充斥流动性,但短期内这种情况不易改变;次级债危机如果继续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将会增加美国减息的可能性,香港当然也会被迫跟进。即使受困于港股“直通车”的暂缓实行,但内地QDII政策还在将流动性源源不断输出,受益于强劲的
中国经济
增长及美国利率下调的双重利好因素,一旦这次市场调整结束,那么领涨的应该会是前期涨幅远不及中资股的本港金融地产股。

  这次港股暴跌有内和外两层因素。内因是在近两个月中升幅过大过快,致使其估值水平偏高;外在因素是美国次贷危机又出负面消息。A股市场上A+H模式的都是大盘蓝筹股。这些上市公司集聚了国内最好的资源,在国内经济基本面不改的背景下,其“领跑者”的角色也将会同时在港股市场扮演。而由于流动性过剩以及联储减息等利好影响,加上这种定价权的转移,使得国际资本钟情的香港本地金融地产大盘股比中资股更具吸引力。

   订《证券市场周刊》分享高端投资智慧 邮局订阅:8折 即392元 发行部订阅:7折 即343元
     联系电话:85650313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