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辉立证券:黄金牛市尚未完结 新高仍值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9日 13:17  辉立证券

  辉立证券  范国和

  金牛尚未完结,新高仍值期待——2011年中国贵金属报告

  一、 贵金属2010年表现优异

  回顾2010年黄金走势,金价基本维持稳步上升趋势,从每盎司1097.12美元升至1421.44美元,涨幅高达29.56%。期间,仅有1月和7月出现明显的下调走势。综合而言,当年强劲走势缘于两条主线,即上半年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及下半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均对贵金属市场有所提振。

  另外,受工业和投资需求复苏推动,白银2010 年表现强于黄金。今年以来银价累计上涨逾60%,导致黄金/白银比率从2009 年的60~70 倍下降至50 倍左右,接近于金融危机前水准。铂族金方面,由于需求基本面的差异,铂和钯走势2010 年出现分化。今年以来钯价升幅达74%,主要得益于全球汽车行业的复苏,铂金首饰虽然需求良好,但汽车催化剂中钯对铂的替代,以及欧洲汽车业复苏相对缓慢对实物铂需求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对于大涨的金价,黄金类股票却表现不一,其中仅有灵宝黄金(3330.HK)和招金矿业(1818.HK)的走势好于黄金,分别大涨136%、108%,其他个股则受大市及本身基本面的影响,表现一般,甚至下跌,譬如紫金矿业(2899.HK),股价微跌1.27%。

  二、 黄金牛市依然可期

  1. 矿产供应增幅有限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2010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确认的地上总存金量为16.3万吨左右,按照密度为19.3吨/立方米计算,只相当于边长为20.36米的正方体房间大小。而全球已确认的地下存金量为2.6万吨左右,以目前黄金开采速度,仅可供开采10年左右。

  另外,由于勘矿投资少,新发现的金矿在近些年明显偏少。产量方面,矿产金在21世纪以后就维持在2400-2650吨,十年间基本没有增长,8个主要黄金生产国中有6个国家产量下滑。

  2. 需求稳步增长

  全球黄金需求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者共计占比总消费的九成左右。21世纪以来,金价上涨部分抑制了珠宝用金等消费需求,从2000年的3762吨降至2498吨。不过,避险、保值等引致的投资需求基本弥补了前者的下跌,从2000年的0吨大幅上升至1505吨。最终,黄金总需求在十年中增加了一成左右。

  至于消费需求,我们以为还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高涨金价对消费需求的抑制效应越来越弱。2009年以来,尽管金价飙涨60%以上,但2010年消费需求还同比从2416吨增至2498吨。

  其次,消费需求还面临印度、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驱动,这些国家正逐步开发黄金进口管道。以2010年前10月为例,中国黄金进口同比增长480%,印度则增长120%,10年全年其进口量更预计能达致750吨。另外,世界黄金协会还预计,中国黄金需求将在未来十年内翻一番。

  而关于投资需求,我们以为仍将维持高位。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实现一定的复苏,但恶化的通胀预期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远未终结,系统性危机仍将考验全球,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借此,投资需求增长的趋势并不会轻易扭转。

  实际上,这从全球央行的转变也可以看到。欧洲央行已于2009年底停止售金行为,并开始陆续买入黄金储备。同时,印度、俄罗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央行买入黄金储备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总体而言,我们以为黄金的供需紧张形势并未改变。

  3. 流动性氾滥依旧

  观察美国的第二轮救助政策,我们不能局限于单纯的6000亿美元国债购买计画,还有2500亿美元的到期再投入,8580亿美元的减税规模,三项总计近1.71万亿美元,这将继续为市场提供巨额流动性。

  而在近期,尽管市场有预期美国将提前退出宽松政策,但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这存在三点考量:第一,2012年奥巴马将面临连任压力,此前的中期选举败选势必刺激其在宽松政策上只会延续,而非抑制,除非失业率显著下降;第二,美国2004年至2007年发行的7500亿美元option ARMS于2010年下半年起陆续到期,2011年规模更甚,房主可能面临更高的利率,还贷压力增加,房产市场实质改善的可能性较小;第三,美国的地方财政压力,部分州政府甚至面临破产可能。另外,欧洲、日本近期实际上也继续推进了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在过往十年增加了3.7万亿美元的货币供应,这比其在过往2000年前创造的货币总量还多。

  4. 通胀预期加剧

  我们以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近些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譬如美国、中国在货币发行方面没有节制,前者在21世纪以来新发行的货币量是此前的总和,近三年货币供应则是增加了1万亿美元,这也是有史以来美国货币增速最快的三年。后者则是自08年以来短短三年增发了逾30万亿货币,货币余额扩张75%。在这一背景下,很多新兴经济体的CPI则快速上升,印度、俄罗斯在8%以上,中国、巴西则在5%以上。发达经济体中,欧元区及英国的通胀指标已经超过2%的设置目标,其中英国更高达3.3%。目前,主要经济体中,只有美国和日本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但前者的CPI已恢复至正常的正区间水准。

  而对于2011年,气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将刺激通胀预期。由于全球性的温室效应,仅几年全球气候异常已呈常态表现趋势。据悉,2011-2012年,太阳黑子活动可能达到高峰,更将加剧异常的气候效应。藉此,农产品供应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价格或超预期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则将主要缘于主要经济体的老龄化,劳动力开始变得更为稀缺。

  因此,我们对于2011年的通胀走势保持担忧态度。而贵金属准则有望受益于其保值属性,从而获得市场青睐。

  5. 美元延续贬值大势

  就美元而言,基于欧债危机延续和美国经济复苏持续,市场一般预期美元将持续反弹甚至反转。但我们以为,美元贬值大势未改:第一,出口战略导向需要美元贬值;第二,欧债危机可能持续,但美国独霸令其他主要经济体更可能达成合作,冲击美元本位制;第三,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继续增加美元供应,而减税政策延续将加剧财政赤字危机,再加上近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议案,亦将增加美国的财政赤字,因此,其赤字预期将长期维持每年万亿美元以上的规模,这是美元贬值的基本面基础。而就历史来看,美元走势与金价走势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从全球博弈来看,针对美元本位制,欧洲、俄罗斯均已表示需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而在最近的中国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亦质疑美元的地位,称目前国际货币体系是旧时代产物。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本位制作为本轮金融危机的源头,正持续遭受主要经济体的质疑和打击。因此,美元从大势来看,趋弱可能性仍大。

  6. 紧缩政策未必造就黄金熊市

  就紧缩的调控政策来看,近期亦仅限于新兴经济体。但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上的紧缩周期并未阻挡金属价格的走牛,无论是美国加息还是新兴经济体政策紧缩。考察上世纪70年代就可发现, 尽管美联储不断加息, 但金价伴随美联储基准利率同步达到高点, 之后才开始回调。

  7. 国际博弈中地缘风险或加剧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形势的演化,我们以为国际博弈仍在加剧中。首先,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仍在改革中,呈现不稳定状态,从汇率战争就可见一斑。其次,中东的巴以矛盾在2011年可能破局。目前,南美多个国家已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独立国家,欧洲、俄罗斯均曾表示考虑支援巴勒斯坦建国。不过,美国、以色列在这一议题上亦在坚持原有主张。从这个角度来看,中东破局可能加剧冲突。再次,恶化的通胀形势可能冲击部分政权的稳定。综合上述风险,我们以为黄金的避险功能还将被市场积极接纳。

  8. 金价仍具上涨空间

  国际金价已经历了十年的上涨,近两年更是屡创新高,目前市场担心金价处于泡沫中。但如果我们考虑通胀折算后的金价,历史高点1980年的最高价位为每盎司850美元相当于2010年2245美元,1980年613美元的平均金价相当于 2010的1619美元。再考虑上述的供需及政经形势,我们以为,金价并未达到本轮行情的终点,未来其仍有望再创新高。

  另外,如果参考金价与油价和银价的对比指标,可以发现,目前金价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准。而且,市场上现在还普遍预期2011年油价将突破100美元/桶,甚至达到120美元/桶。从这个角度来看,金价亦有表现空间。

  三、 积极投资黄金类股

  基于对金价乐观的判断,我们对于黄金类股票抱持乐观态度。估值方面,我们考察了美国费城金银指数及标普500指数,以过往18年的市盈率来看,前者相对于后者存在明显溢价,平均高出153%。香港的黄金类公司相对于恒生指数亦存在明显的估值溢价,龙头公司招金矿业和紫金矿业估值历史平均分别高出指数87%和90%,规模较小且矿产储备一般的灵宝黄金,历史平均溢价亦达到25%,最新溢价则达123%。

  就个股来看,我们以为紫金矿业和招金矿业仍值积极关注。前者目前的估值溢价已经低至19%。而在以前中国面临通胀的2006-2008年,其估值溢价至少能达到100%。对于后者,其一直致力于在新疆等地拓展资源,而且公司是单一的黄金类公司,更能受益于金价强势。

  考察中小盘黄金类股票,2010年只有灵宝黄金跑赢金价,因主要受益于上半年公司业绩环比大增近80%并发展铜箔项目等。显然,成长性是这类公司表现的主要考虑。藉此,我们以为可以关注瑞金矿业(0246.HK)和中国贵金属(1194.HK),前者的估值溢价目前仅为6%,后者仍正积极收购,拟扩张黄金资源储量,且收购项目黄金品味较高,并具成本优势,因此公司具备高成长和高盈利特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