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本文选自“雪球”,作者“IT耳朵”,原标题《富士康的梦想》。

近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鸿海,2317.TW)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报告中显示2017年三季度,富士康集团虽然实现了近7亿美元的净利润,但同比暴跌四成,低于分析师的预期值。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富士康集团利润的最大跌幅。

其中原因,不难解读。因为iPhone 8卖得差强人意,另外iPhone X 组装难度原因无法大量生产。好消息是,随着情况好转,预计第四季度将出现大幅反弹。苹果预计将在未来三个月的假日季创造有史以来最高的营收纪录,预计将售出逾8000万部新iPhone。

近几年鸿海的股市变化

从1988年在国内建厂至今,富士康即将迎来30而立之年。这30年,是郭台铭戎马征战的30年。

如今的富士康,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3C代工企业,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员工总数超过120万人。而它最大的代工产品苹果iPhone,是对供应链厂商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事实,NB如富士康,目前的市值也仅为700亿美金。这跟苹果的9000亿美金,阿里腾讯的5000亿左右美金差距如光年,在2014年甚至有人拿小米的450亿美金跟富士康相提并论。

各种原因,一方面,对于金融评论家来说,给苹果代工,富士康代工的利润率实在太低了。另一方面,富士康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内地的劳动力成本都在提高,廉价的劳动力已经难觅踪迹,将来的代工之路恐怕越走越窄。

富士康转型之路

对于郭台铭来说,这个问题20多年前就摆在面前:该如何摆脱对代工的重度依赖?事实上富士康也一直在寻找战略转型。

最开始当然是小心翼翼地打造“富士康”品牌,产品从电脑机箱、电源,然后延伸到电脑主板。不过品牌折腾了几年,就迎来了PC行业的夕阳。

然后是收购赛博电脑城,进军通路市场。这是复制百思买的成功之路,不过国内的电脑城都自带地头蛇buff,广州的太平洋,北京的海龙,上海的徐家汇,赛博显然在一线城市无法强势崛起。最终富士康抛售了赛博股份,在2013年黯然退场。

2010年7月,富士康注册成立浙江嘉兴万马奔腾商贸有限公司,希望用五年时间,在三线以下的城镇开1万家万马奔腾数码专营店。幸好没有大规模铺设,因为接下来几年线下渠道开始雪崩,众多数码品牌开始转战天猫和京东商城。

2015年4月2日 - 富士康已经专门注册了全资子公司嘉兴爱锋派商贸有限公司用以搭建销售渠道,该渠道用于销售苹果二手设备。这条路显然前景乐观,爱回收和回收宝目前都揽到数亿美金的融资了。只是爱锋派反而好像不见了踪影。

最近两年,富士康有两笔收购目前还没办法验证成败。

其一,2016年5月18日,富士康从微软手中收购Nokia品牌功能手机--FIH Mobile的生产制造权,交易金额为3.5亿美元,

其二,2016年8月,富士康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处境艰难的日本显示器制造商夏普。选择收购夏普的原因也很简单,2017年苹果即将在新iPhone和iPad上采用OLED屏幕,这一技术目前由韩国厂商占据领先地位。

这两笔收购,富士康可以一举三得:帮助苹果爸爸实现未来OLED屏幕的诉求,不再受制于三星为代表的棒子军团;通过夏普优秀的液晶面板技术,可以用”夏普“品牌继续征战国内市场,同时可以尝试进军手机市场,让”夏普“手机在中国咸鱼翻身。

从销售情况来看,夏普电视貌似在收购后的第一年就实现盈利了。夏普手机最近也貌似发布了新的全面屏系列产品(夏普是全面屏的”发明者“)。我们应该看到:富士康购买夏普,一头扎进电视和手机市场,这两个国内市场都是红海市场。

OLED面板,小屏幕有京东方,飞马这样的国家队正在紧锣密鼓布局;大屏幕的液晶市场,有刚收购东芝液晶的海信,还有一众老牌劲旅创维、康佳、TCL。而手机方面,夏普要面对的是OV华米这些身经百战的狠角色。全球市场销量排名第一的三星在炸机事件之后,在国内市场也是节节败退。

郭台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富士康的崛起,自然是凭借老板郭台铭的一己之力。在许多富士康流传的小故事中,郭台铭训斥下属毫不留情,乃至至亲也如此,耳朵君仿佛看到军人出身的郭台铭,强势性格的家长作风。

自初创鸿海,郭台铭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为实现这一宏大目标,郭台铭耗费心血打造了执行力超强的”军队“。

富士康代工之路也是在不断碰壁中成长的。创业之初,郭台铭曾亲自奔赴美国跑客户,住廉价旅馆,跑遍美国50州中的32个,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曾几何时,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产品。

耳朵君认为,郭台铭需要面对的是三个难题。

首先是多次转型碰壁的总结。

富士康上面的几个转型故事,有点像互联网企业中的另一个巨头---搜狐。张朝阳治下的搜狐,总能占得先机,却无法赢在最后。有时候是输在没有all in的决心,有时候输在跋涉的耐心。

但富士康显然都并非如此,它更像许多充满匠心的日本科技企业,如今逐渐日落西山,耳朵君认为根本的原因是: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30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在一个又一个时代机遇之前显得年迈迟钝!

移动互联网讲究的可不仅仅是大鱼吃小鱼,还有快鱼吃慢鱼。共享单车中,一度估值十亿美金的小蓝单车黯然出局,说明这个市场是不允许第三名出现的,甚至第二名都很有可能被“吞并”。

港真,富士康品牌做电脑配件,购买赛博建电脑销售通路,这两个方向最终失败,其实不是败给同行竞争,而是时代。

举个小案例,在PC盛行的那个年代,电脑主要配件有13个,比如光驱品牌就有十几种。而到了笔记本盛行的时代,那些配件品牌逐渐消失无踪,光驱无需品牌,直接内置在笔记本中。

所以说:淘汰你的,不是同行,而是新时代来临,新事物淘汰旧事物的降维打击。

第二,庞大的员工群体。

回顾几年前,富士康连续出现TL自杀案件,许多媒体把理由归结于富士康的军事化管理。郭台铭也感叹:“大陆年轻人现在好像迷失了一点,他们希望一步登天。”其实耳朵君认为,这是新时代来临的另一个标志。因为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出现,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得脆弱,个性也越来越强。

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愿意打工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许多商场超市,宾馆饭店中,服务员也越来越难招聘。随着国家开放二胎政策,愿意从事“服务”工作的群体,至少也要十几年之后才会重新增加。

TL事件让富士康决心走工业机器人之路。郭台铭曾在2011年公开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 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的工厂,这也就是所谓的“百万机器人计划”。

但时至今日,不知道富士康机器人进度如何,而国内员工数量仍在百万之上。其实也不难理解,要组装高精密产品的iPhone,目前机器人技术显然还”力不从心“。

第三,年龄问题。

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无非就两件事情:生老和病死。

过去三十多年时间里,郭台铭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凭借无比的雄心,以及强势的管理,在代工企业中,横扫全球,无人可敌。

但郭台铭已经67岁了。但看起来仍无法退休,他说,我一说要退休,股市就开始下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横扫欧亚大陆之后,死后疆土也由此四分五裂。谁能想象郭台铭一旦离开富士康,还有谁能强势掌管他旗下的七大产业链?

结束语

这两年,郭台铭开始打破一贯低调的惯例,不断地跟国内外新兴行业的企业接洽合作,跟阿里、跟腾讯,跟日本软银不断传出合作新闻,甚至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的投资人中,也有郭台铭的名字。

显然,BAT买买买的战略布局策略,富士康玩得也挺好。以下是部分收购案例:

2014年12月23日,富士康6亿港元入股和谐汽车成第二大股东,后来腾讯加入合作打造“互联网+智能电动车平台”。

2015年,富士康1年内悄悄成立6家金融服务公司为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提供贷款及其他金融服务,并计划在5年内上市。

2016年9月9日,富士康1.2亿美元参股滴滴出行。

2016年,富士康与芯片巨头ARM公司联合在深圳设立半导体开发和设计中心。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富士康向软银旗下软银机器人控股公司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

2015年8月,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分别以2亿美元和5亿美元入股印度电商Snapdeal,此次投资方还包括了日本软银集团。

2016年8月,腾讯控股和富士康牵头参与印度通讯应用商Hike的新一轮投资。

笃信”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郭台铭,富士康的转型之梦还在继续。(编辑:姜禹)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