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那点事

  港股融资制度灵活,配股供股都非常便捷,但是这种制度红利就被聪明人创造出另一种制度“红利”了,就是香港老千股常见的“供股+合股”,大比例折价供股+大股东包销,反向把中小股东摊薄这种让人深恶痛绝的手法,一度让投资者对港股望而却步。然而,供股这种从来都是大股东割中小股东韭菜的工具,最近居然出现了中小股东割了大股东韭菜的案例,值得反复欣赏。

  这是一个莫名其妙地让人哭笑不得地被截胡的经典的故事。

  一、故事背景

  故事的背景,要从八年前的北控水务(代码0371.HK)说起。

  北控水务当年由大名鼎鼎的北控集团(北京市国资委直属的窗口旗舰公司,北控集团主要业务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资、运营和管理,也是中国首都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融资平台)在港股借壳上市。

  北控集团主要在民生方面进行布局,其风格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第一。因此,类似北控水务,北京燃气,北控置业等,在中外市场中都大名鼎鼎,而且基本都做到了地区乃至全国龙头的位置。

  北控集团2008年买壳北控水务(0371.HK)后,在首席执行官胡晓勇的带领下,北控水务的市值由50亿成长为目前的560亿市值,整整九年过去后,北控水务上涨十倍。

  作为一个国企背景的环保公司,在市盈率普遍低估的香港市场,能有如此表现,实属牛逼!

  当然,他不是今天的主角,今天故事的主角,正是北控水务旗下子公司,北控清洁能源(1250.HK)。主要从事光伏发电站之投资、开发、建造、营运及管理以及光伏发电相关业务以及从事设计、印刷及销售卷烟包装。

  当然,北控清洁能源也是借壳公司,里面设计、印刷及销售卷烟包装业务,都是以前旧壳的业务。新公司,主要就做一件事,光伏发电站业务。这个行业所处的风口我就不多说了,新能源一直是国策支持的行业,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终有一天,这些企业业绩会大幅放大,最终替代传统能源。

  这个行业决定了,这是一家值得我花费时间去跟踪和研究的公司。

  从公司最近的有效供股公告和港交所的股东架构表里,我们可以从两位维度了解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

 (从持股数角度) (从持股数角度)
 (从名义披露股东结构) (从名义披露股东结构)

  PS.因为港交所披露的技术角度不同,所以胡总的持股数应只有20亿股。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股东,主要为:北控水务,中信产业基金,主席胡晓勇,清华启迪创投,还有老股东,剩下的为公开市场持股。

  其实公司2016年的全年报也公开说明了,战略股东的入股情况。

  总之,这是一家集合了众多国企资源于一身的光伏发电企业。

  2015年,公司借壳变身。由原来的金彩控股变身为现在的北控清洁能源。而且目前ABCD轮所有的CB都已经兑换,再没有隐藏股份,可以说现在就是实打实的市值和股份了。

  公司的股价,也在2015年的牛市狂欢中,自借壳后,上涨十倍有余。然而,随着A股牛市的破灭,再加上刚刚借壳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本进行业务发展,公司股价是扯扯底底坐了一次过山车。

  但是这个过山车的意义,或许就意味着他一定是有故事的。

  故事背景交代完成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故事的主线了。

  二、主线剧情

  我一般研究的公司,往往都是挑各个行业中很有代表性的公司,而之所以这次愿意着墨书写,拿这个案例出来和大家分析,是因为这个故事太有他的趣味性和背后的逻辑性。

  首先,当我们知道这是一家非常背景非常有实力的公司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他的团队和他的基本业务情况。

  北控清洁能源的现任主席,胡晓勇先生,自2008年加入北控水务集团后,就一直是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自2015年5月6日,被委任为北控清洁能源的主席,后来,于2016年3月30日,胡先生辞任了在北控水务集团的职位,全心北控清洁能源。

  这样就很明白了,其实也就是十年前操刀北控水务(371.HK)的胡总,现在全身心投入在北控清洁能源(1250.HK)里。

  介绍背景的时候,我说过公司光伏发电是个好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经历了很多坎坷,也伤到了很多人,之前的过山车就能说明这个问题。然而,往往当我们想找行业反转的公司时,我们需要抓有催化的反转。而且这次,我认为大概率,对于北控清洁能源来说,已经出现了行业反转。

  如果我们把公司最近两年的半年报数据,结合到公司的股价走势中,我想你一定能看明白其中缘由。

  其实这张图已经可以非常清楚明白的让我们看到,在胡总带领下的北控清洁能源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转变了。

  我喜欢拆解公司每半年的业绩,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连续的半年,北控清洁能源的盈利都在成几何倍数放大,而且有很明显的下半年结转更多,业绩释放更多。所以,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已经公布,6.27亿净利润,假设全年只是double,全年净利润也是13亿水平,对于北控目前110亿左右的市值,估值是明显偏低的。更何况这个行业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每年的高增长,基本是完全可预料的。

  普通投资者看到的表象是这家公司股价走了过山车,但是90%的人,都没看出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北控清洁能源来说,一个确定性的行业反转,和股价反转,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然而,行业好了,公司运营情况好了,就不一定代表股价会上涨。这中间需要有催化剂,这是对于抓行业反转公司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然而,这个催化剂,其实在最近两个月,也出现了。

  三、催化剂:供股

  抓有催化的反转,这句话最关键的是催化两个字。经过梳理,我们知道公司正在越来越赚钱,转型非常成功,但是要想股价上涨,还需要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利益一致化。

  很简单,好东西,肯定很多机构要抢着要。

  所以,公司在今年7月26日,一则供股公告,然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国企在低位供股,而且又是在公司越来越赚钱的时候,做供股,这实在是港股市场最明显的一个股价催化剂了。

  上一个例子,就是另外一家国企股 安捷利实业(1639.HK),大家可以自行去补课他最近半年的策略。

(安捷利实业供股后的催化效用)(安捷利实业供股后的催化效用)

  北控清洁能源7月26日这个供股,其实和普通的供股公告并没有特殊的差别,但是,有两个点是需要十分注意的。

(额外发售条例)(额外发售条例)

  这份供股协议,允许有申请额外发售股份的机会。我解释一下,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股东,有人放弃了供股,那么合资格的股东,就有权填写额外申请表格,申请去供没有人愿意供的股份。(这个点很重要,为后来的剧情演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股东演化结果) (股东演化结果)

  这份表也非常关键,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份供股是设置有包销商的,包销商的角色,就是在如果有人放弃供股后,在刚刚提到的额外申请发售后,如果还有多余的股份,那么包销商有权包销掉所有没人供的股份。

  但是在这份股权的演化结果上,公司做了两个非常大的假设,一定要注意“假设”二字,我画圈的部分,也就是说,公司假设了有三个参与方,是完全不参与此次供股的,最后才得到了这个结果,也就是包销商的那些股份(方框中的)。

  当然,从这个假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结论,大股东北控会供股,董事和胡主席想多供股,尤其是胡主席,想拿到更多的股份。另外,中信可能不参与供股。再就是,有两个包销商想参与一下,一共拿2.3%左右的货。

  其实当天我看到这份假设后,我就觉得这个公司未来就有意思了,一致行动人想拿更多的货,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至于中信为什么不供,也许是跟产业基金有关,并不是说要再拿钱出来就拿。至于老股东,肯定是希望他越早退出越好。

  所以,在当时那个节点看这份供股材料,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可能就是北控清洁能源的行业反转催化剂。

  四、高潮:截胡

  上面着墨这么多,其实已经基本说明白了整个事件的来龙,下面,我们就要一起来琢磨琢磨这个去脉了。

  就在上个周末,供股的流程,结束了。但是供股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接下来,我们需要很严谨的思路来分析,各位看官盯紧了。

(供股结束后的结果)(供股结束后的结果)

  上方是这次供股的结果,大家赶紧和上面那张表对比,找找不同。为了方便,我直接给大家列出来:

 (供股假设和实际对比) (供股假设和实际对比)

  图中我画红框的,是和之前假设一样的,北控大股东供股了,中信没有参与,一致行动人供股了。

  然而下面画圈的部分,就相差大了去了。

  首先,第一包销商和第二包销商,根本没有拿到货。

  第二,胡主席本来计划增持到9.12%,但是最后只拿到3.65%,少了5.5%。

  第三,老壳主也参与了供股,但是没有全供,只供了一半。

  第四,公众股东的持股量大幅上升,直接多了45.6亿股。

  公众持股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就会让人有点诧异了,要知道这次供股,一共可供的股份只有78亿股,竟然有45.6亿股都被公众持股给抢走了,怎么可能?

  接下来,我们就又要再仔细的分析各个股东之间供股的情况了。

(供股结果节选)(供股结果节选)

  首先,根据供股结果公告的披露,我们知道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走,第一轮,所有的股东,按照7供1去供股,所有的股东一共申请了38亿股。这其中有31亿股是大股东供股的,另外7亿股为公众持股参与的供股。

(分析路径)(分析路径)

  这下精彩了,也就是说,其实大股东只供到31亿股,而本来包销是计划78亿股都包销掉,另外46亿股,完全是被公众持股的供股和超额供股抢走了。

  这个截胡戏码实在是太精彩了。

  再往下看,第一轮公众持股供股为7亿股,第二轮超额供股,公众直接抢走了40亿股,价格为0.17HKD,也需要6.8亿的港币现金储备。如果公众持股使用超额供股申请的权利去拿剩余的这部分股权,需要非常的有实力,而且要非常了解公司情况,才敢使用这个钱去博弈。这背后的故事,实在是太值得研究了。

  而申购超额供股权的分配原则,是按照出钱比例多少分配的,如果想多拿股票,就需要拿出更多的钱去申购,谁拿的钱多,谁才能申购到更多的股票。

  故事说到这里,大家或许就有点莫名奇妙了,到底是谁抢走了原本属于股东的货呢?

  接下来,在本周开盘的几个交易日内,我都密切关注了盘面。

  首先,因为供股分配和之前预想的不一样,关键人物没有拿到股份,很大可能,是民间高手,利用了这个漏洞,使用权利去超额认购的股份,拿到了多出来的40亿股货,那么在周一开盘的第一时间,就可以考虑卖出,因为是一定有钱赚的。

  周一,北控清洁能源的开盘股价0.21,收盘0.186,和供股价之间还有10%的利润。而因为周末已经确定供股分配额度,所以周一即使没收到股份,都可以开始提前卖出自己的老股了。等到了周二收到股份,或许卖压会小不少。第三天更少,以此类推。

  周一我有观察盘面,基本上所有的卖盘,均来自一个券商席位:英皇证券。(ps.第一天全天,一共成交了8.13亿股,成交额达到1.556亿),而且来三天的卖压,基本都发现了英皇证券的身影。而根据CCASS系统查询到,英皇证券供股前有2.2亿股的货。

  周二,早上开盘很疯狂,直接就打到了0.17,这意味着,如果是公众持股抢走的股票,也没有利润可赚了,所以股价大概率是不会低于0.17的,另外也不会高于0.17太多。所以今天全天基本就在0.17以上运行。(PS.第二天全天成交9.8亿股,成交额1.7亿),而今天的卖盘,均来自两个券商:交银国际英皇国际

  截至目前,北控的盘面也基本稳定下来了,做多的两天卖压已经过去了,到后面或许就是几种不同的走势。

  五、剧情猜测

  首先,公司的基本面没有问题,而且可以看见的再变好,股权之争或者是短期波动,其实追根溯源,都是浮云罢了,该有的价值还是一定会体现。

  但是,对于这次公众持股的“截胡”,我觉得有必要,我们还是可以有几种猜想。以便于探讨未来的走势。

  猜测一(最大可能性):百密一疏,让民间高手给截胡了。

  其实北控清洁能源,虽然是好公司,但是在港股这个市场里,低股价的公司,基本是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的,尤其是北控清洁能源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基本是没有成交量的,可以说他的关注度很低。

  但是作为国企公司,是不会出老千的。所以机构投资者会一直在关注列表中。

  这次供股公告出来以后,到今天产生“截胡”这个局面,我觉得真的是很了解公司的人,才会够胆去博弈一把,因为这些高手知道公司有价值,所以在超额供股的时候会使用大量的资本去博弈,拿到更多的股本。

  而且支撑这个逻辑的,还有一个线索,是根据港交所的CCASS系统,刚刚提到的40亿股货被公众持股抢走了,但是竟然有36亿股,都集中到了一个券商里,就是在周二进行大量卖出的,交银国际。

  根据交易所数据,交银国际的席位,在9月7日,突然增加了36亿股的货,而周二的卖压,主要就集中在这个券商席位中。

  或许,这就是那个“截胡”股东们的民间高手。而且很可怕的是,竟然40亿股货里36亿都集中在这个账户,这实在是高手中的高手。但实际因为他的货是周二到账,而周二进行买卖,其实获利空间非常小,只有3%-4%。

  但如果这个猜测属实,真的被截胡了。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应该会围绕供股价,进行一段时间的筹码消化。等到消化一阵子后,市场会重新开始价值回归的路线。(PS.我觉得很可能交银的席位和周一的英皇的席位,是加了杠杆去申购的,所以要必须要提前卖掉一些)

  猜测二(可能性很小):虽然是公众持股,也是“有心自己人”拿到了股份

  三个包销商就白激动一场了。虽然这个猜测的可能性很小,但也有可能,只不过在实施起来难度非常大,而且开盘后的砸盘,是放量下跌,或许也是为了降杠杆,也顺势打压股价,但之后可能很快的又会回归价值。

  猜测三(基本不可能):公司做局坑小股东

  因为供股这样的事情,毕竟还是摊薄了没有供股的小股东的利益。明面上让人看着是被人截胡了,股价跌了,但或许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坑了小股东。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公司的股价就很难起来了。

  结语: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北控清洁能源经过两年的洗礼,我能看见公司在胡总的带领下,基本面有明显的改善,盈利能力也非常强,这两年发展迅速,为了扩张,公司的负债率也不低,基本维持在80%左右,但通过这轮供股,其实对公司基本面是有帮助的,融资的12亿港币可以大幅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看起来被人“截胡”的股份,虽然会影响短期波动,但最终,公司还是会走上价值回归和行业反转的道路,这点我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涨跌都能令人坚定的才是好标的。

  【作者简介】

  小天 | 格隆汇·专栏作者

  善于等待机会,一个机会等半年也无所谓。

  乐于总结,发觉这个市场上有逻辑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黄建华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