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2日08:05 财华社

  2015年股灾大伤券商元气,如今内地降杠杆势头强劲,券商又首当其冲。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主席阎峰对《明报》表示,多年来奉行“不投资、不收购”的原则,过去被质疑“偏保守”,但安然带领公司度过行业危机。去年券商纯利普遍跌三成到五成,公司仅微跌4%。他认为本地中小型股票风险很大,今年逐步停止中小型股票孖展业务,另外将发展结构产品增加收入。

  去年公司的减值亏损从以往不足千万飙升至1.1亿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配合国际评级和新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是内地降杠杆的大环境下,影响公司的内地客户,坏帐率正在提高。因而,公司将逐步停止中小型股票孖展业务,全面转型至蓝筹股。

  新例将须提早拨备 防范坏帐风险

  明年开始,金融界要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IFRS 9),引入“预期损失减值”模型,而不是按照实际损失减值。阎峰说:“新的会计政策不是看斩仓了,而是如果借了一只没有流动性的股票,借款时就要预提坏帐。我们提前做了拨备,将来全行业都要做。”

  2016年,公司孖展收入11亿元,占整体收入44%,孖展余额按年增加22%到133.5亿元。阎峰希望降低公司孖展余额在业务的比重,他认为孖展风险在增加,“深港通开通以后,我们都认为香港中小型股票会有一轮行情,但事实上没有。而且,2016年深圳中小型股票都走低,内地风险意识在加强。中小股在香港的杠杆率挺高,而这些股票根本就风险很大,目前我们新的不做、旧的推走,我估计下半年的时候大家都不做了。”

  他认为,内地和香港市场正同步降杠杆,坏帐的趋势走高,降杠杆对于行业影响巨大,“对我们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早做好了风险防范,等到中期报告出来后,你们就看得更明显了”。

  市帐率高于同行 关键在没坐盘投资

  近年出事的汉能(00566-HK)和辉山(06863-HK),公司从未借过孖展。执行董事祁海英表示,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激励机制要计算风险成本。 阎峰解释:“假设你赚了10元,我计提了8元风险成本,只能算赚了2元。若我计提20元风险,你就亏钱了。”去年年中,公司对所有业务计算风险成本,且逐步退出中小股孖展, 也放弃了部分IPO和债券生意。

  公司现在市帐率约1.6倍,比同行约1倍高。阎峰认为关键在于公司没有自己坐盘投资,且旗下物业价值被严重低估,“我买了3层楼,当时总价4.5亿元,现在每1层卖4.5亿元,但自用房产不能资产重估,反而在折旧,3层楼总估值现在变成3亿多元了”。

  尽管投资收益是中资券商盈利的重要来源,但阎峰透露,公司至今分文不投,而母公司国泰君安(02611-HK)也在缩减投资。他表示:“投资最大的问题是风险管理,在不注意风险管理的情况下,很容易挣钱,也很容易倒闭。券商过去靠投资赚钱,见效快。有人觉得国泰君安的模式不可模仿,因为需要20年的时间,很多人希望2年就赚大钱。”

  祁海英称,未来公司会考虑参与非趋势投资,“保监、银监、证监都在降杠杆,降杠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机会,为何不投资一些可能被低估的,又保险稳健的资产呢?比如某些债券。我们不会参与股市。”

  收购成本难计 集中花钱挖角

  近两年中资收购香港本地或境外金融机构掀起狂潮,国泰君安国际至今未收购任何公司,“收购那些东西给股东创造不了价值。比如收购研究机构,花几个亿,名声是好了,全球化了,别人100年历史,变成我的了。但有没有相应的收入进来?我们做债券,两三年的时间,赚了这么多钱,这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买了一个债券部,买了一个公司做债券,我可能赔3年。他可以说短期不行,长期利益最大化,可长期在哪儿呢?这个市场波动这么大,3年没了就没了。”

  阎峰相信,买的西服终究没有订制的西服来得合适,所以收购其他金融机构不如花钱挖人。祈海英笑指已有成效,目前业务部门负责人一半以上都来自外资资深团队,“挖人前,可以了解他是否认同企业文化;买整个机构,整合极其痛苦,成本不可计量”。

责任编辑:自然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