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士照明吴长江被平仓是因券商联系不上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6日 02:05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李娜 王珍 李静颖 郭兴艳

  在辞职10天后,吴长江(微博)再次通过微博出声,这次他的措辞显得有些激动。

  “由于前段时间我孖展增持了许多股票,上周被券商强行平仓还钱,我没有套现,也没有忽悠大家,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以后也不会!诚信是我这么多年来做人立业之根本!”4日晚,因为“套现”风波,这位雷士照明(02222.HK)的创始人和前董事长不得不为自己辩解。

  当天,港交所披露信息称,吴长江在上月25日突然辞职当天,以每股均价1.789港元及1.707港元,先后减持雷士照明400万股及4426万股,合计4826万股,套现近8300万港元,持股比例由19.97%降至18.45%。雷士照明股价当日跌去逾13%。

  敢赌不服输

  “孖展”一词英文为Margin,即保证金之意。在券商处开设了“孖展账户”的投资者,可利用券商提供的融资额进行杠杆投资,也就是交易商为投资者提供了放大若干倍的融资额度供投资者运作,投资者只需投入少量保证金或以证券作为抵押品,即可操控数十甚至数百倍的资金量进行运作。但这种投资模式的潜在损失也以倍数计。

  在香港,如果孖展账户内的股票价值跌至合约条款规定的预设值以下,券商便会要求投资者“补仓”——提供额外抵押品,若未能及时补仓,券商便有权出售投资者账户内的股票。吴长江辞职当日,雷士照明股价大跌三成,而吴长江没有及时补仓,遂招致强行平仓。

  香港某证券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孖展合约条款属商业秘密,吴长江未能及时补仓,有可能是股价变动太快未能及时补仓,也有可能是手头现金不足。

  本报记者昨日尝试联系吴长江,但他的手机处于呼叫转移状态,接听电话的是一位女士。

  “所有的事情都缘于5月25日的风波,在那之前,吴总还在增持雷士照明的股票。”接听电话的女士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

  “之前,吴总一直增持公司股票,甚至不惜向券商借钱来增持。这次是因为券商联系不上他,看股价(因吴辞职而)大跌,就替他平仓,把股票卖掉(以减少风险)。”

  吴长江的辞职,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接听电话的女士一再表示,他的辞职对很多人来说都只是“被告知”,他们了解的情况几乎不比公告的内容多多少。

  就在4月,47岁的吴长江还在英国参加分公司经营场所的落成仪式,并为接下来的伦敦奥运会做一些准备——雷士照明拿下了奥运的多个灯光项目。但次月,他就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对于一家公司的创业者来说,这无疑是无法接受的现实。而雷士照明的员工和经销商,在其微博上的留言几乎都是一个调子——希望吴长江还能回归,就像2005年时那样。

  对于吴长江,雷士照明很多员工评价其为“性情中人”,感性而又不失理智,“敢于冒险也敢为目标下赌注。”

  一位亲近吴长江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吴的敢赌和不服输的性格在平时屡有显现。吴曾经有朋友象棋下得不错,为了赢这位朋友,吴就用钱来让对方让步,最初让一个车,后来让一个马或炮,几次之后,吴的棋艺上去了,但朋友也因为下棋赚了一两年的生活费。

  股权稀释埋下地雷

  吴长江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事到万难需放胆,境当逆处仍从容”,是2005年那次股权风波爆发后朋友送的。

  从10万元资本的电器公司起家,吴长江和两个高中同学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于1998年合资成立了惠州雷士照明有限公司。但因为和这两位伙伴出现严重分歧,2005年他被“赶”出公司。

  其他两个股东认为,在前几年持续投入后,企业如今盈利了,应该分红。但吴长江却想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把企业做大。双方互不相让。最后,由于各供应商的支持,吴长江重回雷士,其他两位股东退出。

  “2005年的事非常让我心寒。”吴长江不止一次对媒体提起,“当时我说气话,说这样玩,我真的不干了,结果他们就真的把钱准备好退给我,想打发我出门。这个公司是我一手打造的,我付了很多心血,我一个人在做事情,我这么辛苦,他们最后还想把我赶走,你不觉得有点过分吗?”

  吴长江也曾表示,因为对赌协议,他的压力很大,“2006年软银进来,2008年高盛进来,国内很多企业都(对赌)赌输了,但我赢了。”

  他说的是:雷士照明2010年在港交所IPO之前几年,先后引入了外资私募股权基金(PE)软银赛富和高盛。2011年,吴长江又引入竞争对手——世界五百强公司施耐德,以12.75亿港元出售公司9.2%的股份。

  吴长江第一次见软银赛富(2009年更名为“赛富亚洲”)合伙人阎焱之前,引荐人曾多次叮嘱他,但双方只谈了一个小时,交易就基本敲定。而这笔交易中严苛的条件被外界看作为这次辞职风波埋下了地雷——包括每年的业绩指标、奖金、转让限制、优先购买权和共售权、赎回权都有详细的规定。但对自己极为自信的吴长江认为,风投要求的30%增长率只是行业平均水平,可以实现——2003年~2008年,雷士照明的销售额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4倍。

  “做实业和玩资本是两个概念,那时候吴总就犯了一个错。”一位接近吴长江的广东老板说。

  吴长江从一开始就与资本保持高度契合并丢失控股权,无疑是导致他如今出局的导火索。早在2006年,软银赛富即以2200万美元获得了雷士照明约35.7%的优先股,从而持股约35.7%,接近吴长江的41.8%。之后的2008年8月,高盛投资雷士照明3600多万美元,软银赛富跟投。当时高盛持股约11%,软银赛富的股份达到36.5%,吴长江的股份为34.4%,已沦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雷士照明2010年上市时,赛富亚洲与高盛分别占了企业30.73%和9.39%的股份,其中赛富亚洲的股份超过吴长江持有的29.33%股份,一不小心从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变成了企业的控股股东。

  没人透露5月25日“辞职”风波的详情。吴长江“下野”后,阎焱接任董事长,CEO则是来自施耐德中国区原低压终端运营总监张开鹏。

  外界猜测,吴长江的“下课”,是因为施耐德和赛富的控制权增加,使之受到排挤。但雷士照明的新闻发言人石勇军强调:“他是出于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的。”

  失败的反击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不要指望资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他们干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事。”一位投资人与记者闲聊时给这个行业下的断语,或许可以解释雷士照明及吴长江身上发生的变故。

  雷士照明曾遭遇首日上市破发的窘境,这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资本市场中逆市发行的失败案例。有媒体报道称,雷士照明急于上市,就是缘于其和软银赛富、高盛等投资机构的对赌。而相关的赎回权协议就要求雷士照明在2011年8月1日前上市。

  一位外资PE合伙人告诉记者,一些外资PE在海外的投资多以收购的形式进行,通过控股企业,在运营管理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但在中国,外资PE大多扮演的是小股东角色,“中国许多企业都是企业家自己创业,他们希望在企业里有较多的股份,有掌控企业的权力。”

  虽然阎焱称,成为雷士照明的控股股东并非其投资的初衷,但另一方面,显然吴长江也不甘心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的控制权旁落。于是,他不断运作,试图夺回控股地位,这从记者梳理出的公开信息中不难看出:

  去年8月底,吴长江与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香港分行(下称“汇丰”)订立了一份股份“对赌”协议。据雷士照明次月20日公布的信息,双方订立的是看涨股权衍生品交易。根据约定,吴长江可以购买最多约4999.9万股雷士照明股份。当天凌晨,吴长江发微博称觉得股价严重被低估,于是又花了3000多万港元向汇丰购买了5000万股的期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在雷士照明上市前,吴长江也曾从企业其他股东那里购买股份。在企业上市后,也有些股东出让部分股票,吴长江还于上月11日场内增持公司200万股。

  一位接近吴长江的人士称,吴长江一直都在增持公司股份,5月15日是最后一次增持并用了孖展。

  港交所数据显示,5月11日的那次增持后,吴长江持股6.3亿股,持股占比达到19.95%,一度超过最大股东赛富亚洲18.48%的持股比例。但遭平仓后,吴长江持股比例跌至18.45%,重回二股东之位。

  至少目前看来,吴长江的反击失败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