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机构为何抛中国银行股:外资后院起火套现1257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1日 09:11  理财周报微博

  理财周报记者 张慧宇 钟辉/文

  国外对冲基金做空中国经济,在香港传言已久;外资机构唱空中资行,今年也愈演愈烈。

  11月9号,高盛减持工行,工行H股大跌8.67%;5天后,美银三个月内第二次抛售建行,建行H股停牌,A股微幅下跌,市场传言淡马锡将接1/3的盘。而11月3号,德银增持民生银行,此前史玉柱(微博)和郭广昌在二级市场更是连续大笔吃进民生银行。

  中资行连遭减持,外资机构今年套现1257亿

  11月9日,高盛以每股4.88港元抛售工行17.52亿股H股,尽管比原计划出售24亿股的规模大幅缩减,但此次高盛也套现约85.5亿港元,这是高盛入股工行以来的第三次减持。

  实际上,自高盛2006年4月斥资25.8亿美元购买工行4.9%的股权后,已两度减持套现。2009年6月高盛出售其所持工商银行股份的约20%,获利19.1亿美元;2010年9月高盛再次出售30.4亿股工商银行股票,占高盛所持工商银行剩余股份的比例超过五分之一,套现约22.5亿美元。而此次交易完成后,高盛累计套现52.6亿美元,高盛三次的套现总金额比初始投资额增加一倍,高盛获得了翻倍的收益。

  就在高盛确认减持工行不到一个星期里,美国银行已于今年11月11日和14日同意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建行约104亿股建行H股股份,约占该行已发行总股份的4.14%。本次的减持交易美银套现约66亿美,当日,建行H股停牌。

  相隔短短几日,外资机构相继减持中资行。然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对于外资机构做空中资行,市场早就已经习惯。

  就在今年8月30日,建行便公告称,接到美国银行通知,获悉美国银行已经同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以每股4.94港元转让约131亿股H股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5.23%,有关交易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完成交割。此次抛售,美国银行套现约83亿美元。

  美银持股建行一度约20%,两年来,美国银行已经连续四次减持建行H股,累计套现约19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33.55亿元,目前只持有建行0.86%的股份。而这只是外资机构减持中资行的一个缩影。

  7月,淡马锡分别抛售51.9亿股中国银行(微博)H股和15亿股 建设银行H股,共套现285亿港元;10月11日,德意志银行以每股2.968元,抛售农行2.81亿股,套现约8.35亿港元;10月20日,摩根大通减持农行5041.52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2.78元,套现约1.4亿港元。

  据理财周报记者初步统计,今年以来,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大行纷纷被外资行抛售,外资行套现约人民币1257.05亿元。

  外资行“后院起火”,补充资本迫在眉睫

  某银行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中资行的平台贷以及房地产贷款本来就都蕴藏着很大的风险,配合上外资行的减持,这种风险对市场心理的影响就被放大了。”

  对外资行的减持,市场起初的反应很强烈,也在不断反思中资行的风险。但是,随着监管层对平台贷和房地产贷款风险的监管加强,对于外资行的减持,市场已经习以为常。

  究其原因,外资机构持续减持中资行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后院起火”,套现补充资本金以应对新的监管要求。

  今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为避免全球再遭金融海啸冲击的风险,将要求对全球金融稳定有重大影响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幅度依银行规模在1到2.5个百分点不等;10月中旬,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要求,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的资本金额外增加1至2.5个百分点。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核心第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一级资本充足率8.5%、整体资本充足率10.5%。

  也就是说,包括中行、高盛、美银、德银、汇丰、摩根大通在内的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需提高至8%至9.5%。截至2011年三季度美国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仅8.65%,补充资本迫在眉睫。

  除了资本金压力,外资机构套现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债务危机。

  “欧洲的银行持有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大量国债,欧债危机导致这些银行的风险加大,为了保持流动性,外资行尤其是欧洲的银行必须通过变现其他资产套现,‘现金为王’是保持流动性的最直接的办法。”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鳞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10月18日高盛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据了解,为了应对欧债危机,保持流动性,外资行除了减持中资行,变现其他资产外,为了控制成本,许多外资行还进行大量的裁员,8月以来,宣布裁员超过500人的银行共有17家。

  外资机构又会剑指哪家中资行?

  中信、南京、华夏银行岌岌可危

  据理财周报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中,目前只有民生、光大、深发展3家没有外资银行大股东。其中,荷兰商业银行持股北京银行16.07%、华侨银行持股宁波银行15.34%;股权在10%以上的还有德银持股华夏银行17.48%(2011年5月和10月解禁)、汇丰持股交行18.63、恒生持股兴业12.8%、BBVA持股中信15%、法国巴黎银行持股南京银行12.68%,城商行外资股权大都在2010年解禁。

  此外,渣打持股农行、亚开行持股中行、花旗持股浦发、摩根大通持股招行以及瑞士信贷持股工行,中资行中普遍存在外资行大股东。未上市银行中,花旗持股广发20%成为控股股东之一,还有已经找到和正准备找外资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广大城商行。

  众多拥有外资行大股东的中资银行中,下一个被“抛弃”套现的又将会是谁?

  截至2011年三季度美国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65%,摩根士丹利为13.1%,高盛则为12.1%,摩根大通为9.9%,汇丰为10.6%;恒生2011年6月末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花旗2010年末以及普通股资本为10.8%。相关分析指出,减持建行后美银可提升资本充足率24个基点。

  从资本金的角度考虑,进入29家系统性重要性银行的美银、摩根大通的资本金压力较大,而摩根大通持有招行H股11.1%的股份。

  “从战略上讲,汇丰、花旗不太可能减持,毕竟汇丰跟交行的合作比较深,花旗则是广发的控股股东;相对而言BBVA减持中信的可能性大一点,欧元区的银行都面临这流动性风险,而且这些银行与中资行的合作都是体现在业务上,合作并不是很深。”金鳞表示。

  从欧债危机角度考虑,BBVA、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流动性压力较大,而这三家银行分别持有中信银行15%、南京银行12.68%、华夏银行17.48%的股权。

  民生银行受多方资本青睐

  11月14号,美银出售104亿股中国建设银行(微博),市场传言买家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社保基金、淡马锡及卡塔尔主权基金,尤其是淡马锡有可能购买美银转让股份的1/3。

  与工行、中行等银行股遭遇减持截然不同的是,民生银行却引来多方资本的争夺。

  史玉柱今年频繁增持民生银行,甚至不惜微博炮中国人寿,更将民生银行的价值给显露出来。民生银行三季报显示,截止9月39号,史玉柱旗下的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持有80560万A股,比半年报增持了6652.15万股。从8月18号起,史玉柱不断征战港股,持有民生银行H股股数也从零剧增至约2.1亿股,其目前的A、H股的合计持股已经超过10亿股,不考虑第一位的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史玉柱实际已经位列民生银行十大股东的前三甲。

  不仅仅史玉柱,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同样青睐民生银行,香港交易所资料显示,郭广昌最新持股增至5.08%。而德意志银行于11月3日增持533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或0.12%,每股作价6.364元,总值3392万元,最新持股量增至5.06%。

  减持和增持,不同银行股遭遇不同的命运,完全相反的态势,让人雾里看花,很是迷惑。

  中资行投资价值究竟何在?

  外资机构唱控中资行,多方学者人士认为是因为外资行为套现补充资本金以应对新的监管要求。

  经济学家孙飞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辩证的来看,第一,有可能它自身流动性不足,它需要现金;第二,它认为可能投资收益已经达到它的要求,其它已经没有投资价值;第三,国际经济形式还不稳定,风险比较大,所以他们,可能要回收应对其它的危机。看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它面临着最尴尬的问题。银行业的盈利和估值很少匹配,可以说,中国的银行业是最赚钱的,然而估值却很低。”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9月末银行股平均市盈率6.65倍,市净率只有1.32倍,都为历史最低值。不管是银行股A股纵向比较还是横向的行业比较,银行股估值都持续低迷,而这样的估值却似乎不关乎利润。中国银行即使是高盈利,也会面临最低估值。

  2005年整个市场都不理想,当时银行股动态盈率大约在10倍左右;2008年为应付通货膨胀,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当时银行股平均市盈率约30倍左右,而其它股票平均市盈率约50倍左右;2010年,银行业的业绩大幅增长,而银行业却要大规模再融资约5000亿元,引来市场争议,银行虽然业绩第一,然而股价却倒数第一;今年银行的盈利增速多在30%以上,然而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市盈率再创了历史新低。

  其实从2007年开始,银行股的股价走势都不尽人意,2008年上半年宏观调控,下半年金融危机便爆发,银行股从此下跌更厉害,并一直持续下去,唯独2009年因为刺激反弹外,大部分时间以下跌调整为主。

  银行股的表现也和整体流动性有关,从2010年到现在市场一直都是流动性收缩阶段,银行股的下跌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也包括海外金融和经济一些不明朗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四年里,中国银行业虽然经历了次贷危机、紧缩调控、欧美债务动荡、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多重考验,然而业绩并没有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反而平均增加了一倍左右。

  中国银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无非有四方面: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房地产贷款、民间高利贷和多家银行存款流失。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试点自行发债,温州已经成立了民间资本服务相关机构。

  孙飞认为目前地方债务危机总体风险可控,个别债务可能出现风险,因为地方和中央财力雄厚,它也有些强有力的抵押担保措施,毕竟中央政府信用等级还是比较高的。”

  在房地产贷款问题上,孙飞认同刘明康说的,房价下跌50%,银行也不会有问题,这是理论和实地操作得来的结论。他表示:“虽然个别地区楼盘房间一下子暴跌50%,但全国多会是缓慢下跌。如果房价下跌,刺激购房,反而促进上下游产业链。从金融角度来讲,房价一下子下跌50%,对宏观经济会有很大负面影响,这是不容否认的。但不会对商业银行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只会对盈利造成影响。”

  孙飞看好中国银行股长期的投资价值,中国的金融业还有很大提升潜力,投资空间很大,而银行业的垄断性地位决定了它的高盈利,从而看好银行业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不过,银行股的表现和中国资本市场本身的不成熟有关。

  史玉柱集巨资增持民生银行时曾声称两年后再来评价今天的投资正确与否,这意味着,两年后,业绩需要重估银行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然而,中资行所遭受的减持和增持,远远不仅和银行股的投资价值有关。真正意图还需看减持方和增持方的需求。例如,2008年美银减持建行,并不是它不看好建行,而是金融危机造成其财务表现不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