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银再次减持建行 套现逾400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 07:31  时代周报微博

  本报记者 陆玲 发自北京

  承诺“未来12个月不会减持的”誓言犹在耳际,美国银行再度食言。11月14日晚间美银突然宣布,将以私人交易方式出售104亿股建行股份,涉资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9.66亿元)。交易完成后,美银持有的建行股份将降至1%。

  美银公告称,此次出售建行股份主要是加强公司资本基础,以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近期,美银入选G20国集团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面临巴塞尔新资本要求的7%核心资本充足比率和1%-2.5%的额外资本要求,需要增加额外资本,即其核心资本充足率须达到9%。

  而几天前的11月9日,高盛刚刚以每股4.88元-5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约24亿股工行H股股份,套现约117亿港元。次日,工商银行H股大跌8.48%;更早前,中行、农行等中资银行已多次遭境外银行减持。分析认为,随着欧债危机蔓延,中资银行的外资股东迫于财务压力不得不频频减持中资银行股。同时也传递出对中资银行股前景的担忧。

  美银食言

  美银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其一级普通股权益资本比率为8.65%,而同期摩根士丹利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1%,高盛为12.1%,摩根大通为9.9%。“的确需要补充一级核心资本”。美银CFO汤姆森在公告中表示,预期这次交易能带来约2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4亿元)的额外一级资本,令一级资本比率上升0.24个百分点。

  这是美国银行年内第二次减持建行股份。早在今年8月底,美国银行在其官网宣布,出售其所持建行10%股份中的一半,筹得83亿美元,旨在加强其资本基础。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美银仍持有125亿股建行股份,约占建行总股本的5.2%。

  当时建行称,对美银出于自身原因减持部分股份表示理解,并将与美国银行继续开展新的5年战略合作计划。彼时美银亦承诺未来12个月内无增持或减持建行股份的计划,称将长期作为建行的重要股东,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地位不会改变,将继续开展新的5年战略合作计划。而今时隔3月再度食言,让市场诧异。

  “美国银行此次减持建行股份主要是出于自身原因考虑,包括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资本比率的要求,属于正常市场行为,此次减持对建行经营发展没有影响。”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对此表示。

  张建国解释道,“美国银行至今仍多次表示,他们对建行的经营状况满意,对建行发展前景看好,认为建行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今年9月初,建行与美银签署的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已经将合作期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美银将在零售及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金融市场、信息技术等领域向建行提供战略协助。

  后据外媒报道,此次美银出售建设银行104亿股股份的交易中,接盘者仍是中外合作的模式,淡马锡控股收购了其中近1/3的股份,外加一些中资机构。数据显示,2005年6月,美银入股建行,成本价低至每股1.065港元。过去三年间,美银套现了5次。入股建行6年,美银纯利156亿美元,利润率131%。

  高盛言行不一

  靠抛售中资银行股权而自救的外资银行,除了美银还有高盛。

  11月9日,高盛宣布以每股4.88-5元的价格,出售其所持约24亿股工商银行H股股份,约套现港元117亿。

  截至目前,高盛已经先后三次减持工行股份:2009年6月高盛出售其所持工商银行股份约20%,获利19.1亿美元;2010年9月高盛再次出售30.4亿股工商银行股票,占高盛所持工商银行剩余股份的比例超过1/5。2006年入股工行,高盛5年获利约83.9亿美元,利润率达325%。

  对于此次减持,工行行长杨凯生对媒体表示,理解和尊重高盛的“市场行为”。“减持是出于调整资产结构的需要,高盛仍然认为工行具有投资价值。”而高盛方面也表示,高盛即使减持后仍持有较多工行股份,双方战略投资合作伙伴的关系不会因为出售股份而改变,目前双方的合作项目仍正常按计划进行。

  但有意思的是,高盛此前却口口声声表示看好工行的投资价值。10月,国际投行高盛连发两份报告称,看好中国概念股,而工行H股正是其最为看好的股票之一。高盛在报告中预测,工行H股潜在升幅将达50%。

  如此“言行不一”,分析认为高盛主要是此前亏损严重,急需救火。高盛10月18日发布的财报显示,由于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大幅缩减,其第三季度净亏损4.28亿美元。这是高盛自上市以来第二次出现季度亏损,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对于高盛来说,此前恒康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要就高盛销售的抵押贷款相关产品对其提起诉讼,高盛可能诉讼损失估值约26亿美元,套现很大方面可能用于高额诉讼费。

  中资银行前景堪忧?

  除了工行、建行外,今年以来多家中资银行频遭减持。今年7月,中国银行被淡马锡减持52亿股,套现金额高达190亿港元。10月份,农行H股先后被德银和摩根大通减持。

  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外资银行短期频繁减持,对中资行影响几何?其“市场行为”背后的指向究竟如何?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看来,外资行的频频减持是它们需要自救。“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补充资本金,美银面临2.5%左右的压力,高盛更是从盈利到资本金全面紧张。少量减持是因为舍不得,不得不减持是因为自身调整需求。”

  “这只是一方面,”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些外资行对内地银行业前景担忧,主要是来源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增速放缓的房地产业的风险敞口可能导致不良贷款激增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公布首份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报告警告称,单独来看,中国的信贷、房地产、汇率和债务问题都还处于可承受范围,但如果一起发作,将令国内大型银行面临系统性风险。

  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已经让前三季度各中资行公布的扎实业绩黯然失色。以工行为例,尽管其三季度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7%,今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了10%。此时外资抛售中资银行股,被市场解读为银行股调整或将继续延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微博)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民间资本的开放,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情况不可持续,未来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有经济学家直言,美银“壮士断臂,意味着它对中国这个市场的前景已经不再看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