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师曹鹤认为,吉利为沃尔沃在大庆、嘉定、成都选择的三个基地最低投入尚需120亿元。未来几年,吉利的负债额度还会大幅提高。
■本报记者 郑 洋
甚嚣尘上了多日的吉利700亿元债务危机,终于得到了当事人的回应。
面对此前媒体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负债激增至700亿元,资产负债率告达73.47%,现金流吃紧、财务状况恶化的质疑,7月26日,吉利集团发布公告称,欧美大型汽车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保持在70%-80%之间,有的甚至更高,因而吉利的资产发债率仍在合理区间内。
但吉利的这一说法似乎很难得到业内的认同,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的这一公告更侧重的是宣传效果。虽然通用、大众等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皆超过了70%,但其与吉利面对的是不同的市场,其生产经营链条截然不同,两者不具有可类比性。而反观国内车企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60%左右,吉利集团73.47%的资产负债率是明显偏高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表示,从国内几个主要汽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表来看,大部分维持在50%-60%之间,而吉利超70%的负债率是偏高的,确实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沃尔沃惹来700亿元负债 专家称负债将持续增长
把吉利陷入债务危机质疑的,是公司今年6月进行的一次募资。
2011年6月,吉利成功发行了10亿元7年期利率为6.40%的公司债券,吉利也晋升为国内民营车企中成功发行民营企业债券的第一家。
可在吉利发布的募资说明书中,公司收购沃尔沃后财务状况的急剧变化也让外界瞠目。2009年8月,被外界冠以“蛇吞象”的吉利完成了收购沃尔沃的交割,不仅接过了此前连年亏损的沃尔沃的高额债务,此后为沃尔沃选址、建厂、聘请高管、研发等投入也排山倒海地向吉利袭来。
2008年至2009年,吉利的总负债仅从86.13亿元上升至160.53亿元,但时至2010年岁末,该项指标已增长至710.71亿元,吉利集团当年的资产负债率也应声由69.99%上升至73.47%。也就是说,在将沃尔沃纳入麾下后,吉利的负债总额在一年内增加了550亿元,负债的年增长速度也由此前的86.38%增长至343.75%。
面对着收购沃尔沃带来的巨额债务,吉利的这场收购到底值不值?
对此,曹鹤表示,跨国间的车企并购,往往要观察4—5年才能看到效果,眼下谈及这场并购的成败为时尚早。但值得注意的是,吉利为沃尔沃选定的嘉定、大庆与成都三个生产基地都在投入的初期,即使按10万辆/年的产能计算,每个工厂后续的投资都至少需要40亿元,而这只是最保守的计算。以此计算,未来吉利负债很可能将突破千亿大关。
“如果吉利对沃尔沃的投入能够通过公司本身的利润弥合,才是健康的企业循环模式。但是今年车市的整体下滑,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流失等情况,显然对吉利是不利的。因而在今后几年内,吉利的负债额度一定还会大幅提高”曹鹤称。
危险的资产负债配比 流动负债是现金总量两倍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5.61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39%,占有率较同期下降2.96个百分点。而吉利汽车也未逃过自主品牌集体下滑的命运,6月份,吉利汽车销量较5月份下滑了4.6%,上半年累计总销量为21.3万辆,只完成其全年销量目标的44.5%。即使以10万元的平均价格计算,上半年,吉利能够从车市回笼的资金约213亿,再按照吉利去年的净利润率水平6.18%来衡量,上半年吉利能盈利13.16亿元。眼下,下半年国内车市的持续低迷的趋势没有丝毫得以扭转的迹象,在销售受阻的情况下,吉利集团的利润水平也无疑将大打折扣。而面对着巨额投资、债务的压力,吉利似乎难逃继续举债的命运。
让吉利的财务数据透出更多危机的,还有公司的资产负债配比。
在吉利710.71亿元负债中,流动负债为479.72亿元,非流动负债为230.99亿元,流动负债占比达到67.4%,已经是两倍于吉利手中的现金总量,流动负债过高无疑会使吉利在短期内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
不仅如此,在479.72亿元的流动负债中,包含着169.91亿元的应付账款及28.15亿元的预收账款。曹鹤指出,吉利的应付账款多是面向上游零配件供货商,在汽车行业整体不景气、吉利销售受挫的背景下,整个产业链的资金都在绷紧,这部分应付账款的偿还对吉利是不小的挑战。
车市遇冷 车企融资陷困境
由于发债而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车企,吉利已不是首家。2010年,发行中期票据以筹集18亿元的奇瑞汽车,在募集说明书中显示,其近三年毛利率都有所下滑,而资产负债率持续徘徊在70%以上。彼时有声音称,高投入、高成本、低盈利的经营模式正是奇瑞汽车迟迟难以登陆资本市场的原因。
其实不惜露出家丑去发债的吉利,只是眼下中国车企生存形态的一个缩影。
2009年、2010年中国车市的井喷式发展,让大部门车企都进入了扩张的浪潮,动辄几十亿的资金投入、几十万辆的产能建设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产能扩张方兴未艾,车市却迎来了2011年的冷场,于是融资就变成了大部分车企无法回避的话题。
但车企们找钱的道路似乎并不顺利,2011年1月7日,长安汽车启动了40亿元的定向增发计划,但由于增发前夜股价跌破发行价,最终只完成了35.08亿元的融资目标;由于资金紧张而匆忙回归A股的比亚迪,为保证顺利融资,在路演后将悄然每股发行价27.75元调低至18元。
宏源证券的分析师指出,国内汽车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而债券市场较股票市场更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且在各种债券品种的发行上,国家对产业债是相对持鼓励态度的。虽然发债可能意味着车企要承担较大的舆论压力,但相对于无法完全完成融资计划的风险,继吉利后发债的车企可能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