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亿溢价增持恒基地产 李兆基示范行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4日 00:16  21世纪经济报道

  谭璐

  这应该是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专栏)很愿意看到的结果:4月13日,恒基地产(00012.HK)收报56.25港元,上涨2.7%,最近一个月内上升了约15%。

  此前一天,李兆基家族控制的恒基兆业行使了约1.72亿份恒基地产认股权证,以100亿港元取得1.72亿股股份,每股行使价为58港元,比股票的当天收巿价54.75港元高5.9%。

  这一举动不寻常。一位中资证券行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李先生溢价增持,其实是不合情理的做法。如果在4月12日当天,不选择行使认股权证而在市场上买入股票,价格更便宜。”

  这位证券分析师说,行使认股权证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在市场上一下子买入1.7亿股不容易。另外一种猜测则是李兆基想推高股价,如果在认股权证到期前股价高于58港元的行使价,会激励更多股东参与行使。

  去年恒基地产以五送一的方式向股东派发红利认股权证,每股换股价58港元,如果股东们全都行使认股权证,则恒基地产可集资249亿港元。

  李兆基的示范姿态?

  恒基地产方面表示,李兆基斥资百亿元行使认股证,原因是看好恒基地产的前景,希望一次性大量增持。其实李兆基增持自家公司股票,从今年3月18日恒基地产公布了业绩之后就开始了。

  从3月18日到4月11日,李兆基家族增持了2824.4万股,出资12.5亿港元,加上通过行使认股权证而取得的股份,共增持约2.006亿股,持股比例也从55%增加至59.2%。

  恒基地产方面表示,李兆基家族在未来数月将透过在市场上购入,或者行使余下的红利认股权证的方法,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目标是增持不少于约2.28亿股。去年恒基地产派发红利认股证的时候,李兆基获分2.28亿份认股证,在4月12日行使了其中75%。

  由于新增的股份可以在4月26 日前完成过户登记,李兆基将获派每股0.7港元的末期股息,因此他行使认股权证的实际每股代价降至57.3港元。

  上述中资证券行分析师表示,“李兆基传递的信号是,要让市场看到他志在必得。他希望更多股东行使认股权,所以自己先做一个示范。”如果全数股东行使认股权证,则可以成功集资249亿港元。

  香港一位投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李兆基行使认股权的第二天股价就增长。如果认股权证到期日之前股价低于58港元,就要看股东的考虑是否愿意行使了,“我不确定李兆基这样做单纯是为了集资,因为集资的方式很多,比如配股或发债。公司应该有另外的考虑。”

  三大主力投资需资金

  那么,恒基地产是否有集资的需求呢?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恒基地产的资产状况健康,2010年底净资产负债率是20%,属合理范围。

  “净资产负债比率这个数据,对于衡量内地发展商与香港发展商是非常不同的。对于内地发展商来说,20%的净资产负债比例是很低的。而在香港,相当部分发展商的净负债比率在10%-20%。比如新鸿基地产接近20%,长江实业是低于5%。”上述投行人士说。

  如果恒基地产可以通过行使认股权证集资249 亿港元,则其负债比率将降至不足15%,可以有更多资源拓展中港两地的地产业务。

  李兆基在即将出版的传记中透露,公司未来继续以香港地产、内地地产和煤气能源为三类重点投资的资产。在金融危机之后,恒基地产通过旧楼并购重建、新界农地补价和农地改作屋地等方式积极增加土地储备,截至去年底在香港拥有2130万平方呎的土地,中期将有4.5万个住宅新盘在香港推出。

  而在内地的一线和二线城市,截至去年底,恒基地产拥有的土地储备达1.504亿平方呎,其中83%将发展为可供出售之高尚住宅物业。去年恒基地产就收购了两幅位于长沙的地块,总代价约为人民币1.3亿元,占地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呎。另外也在大连市以人民币15.9亿元的价格,购入了约420万平方呎土地。

  此外,李兆基持有香港中华燃气、港华燃气等上市公司的股份,在内地投资项目超过百个,客户超过1000万户。他在新书中透露,未来业务范围将由燃气扩展至水务、矿业和清洁能源等公用事业。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公司未来的项目发展需要资金,同时在楼房销售时也会有资金回笼。不同的融资渠道,对于企业会有不同的影响。如果股东们行使恒基地产的认股权证,净债务降低,其净负债比率会降低。如果选择发债融资,公司的净资产负债比率就会升高。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