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澳优海外并购 欲化解奶源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2日 01:42  中国经营报

  作者: 赵向阳

  3月29日,澳优乳业(01717.HK)宣布并购荷兰老牌乳品企业海普诺凯集团(Hyproca Dairy Group Corporate Strategy)51%的股份,从而使其全球产业链的整合更进一步。资料显示,成立于 1897年的海普诺凯集团是荷兰最大的羊奶粉生产商、第三大黄油生产商以及荷兰第四大奶粉加工厂。此外,海普诺凯还是雀巢和惠氏奶粉的代工企业。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向海普诺凯伸出橄榄枝的本土乳品企业并非澳优一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婴幼儿奶粉品牌贝因美也曾有意牵手海普诺凯。“由于澳优的市场定位与海普诺凯更为接近,最终海普诺凯最终选择了澳优。”一位接近海普诺凯高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澳优控股海普诺凯显露本土企业觊觎海外高品质奶源的“野心”。在澳优之前,光明乳业出资8200万新西兰元(约合3.82亿元人民币),认购新西兰乳品企业Synlait Milk Ltd.51%的股权;娃哈哈集团亦宣布联手荷兰代工厂进军乳品行业。

  本土企业频频在海外寻找奶源,更折射出我国乳业在规模养殖、收奶工艺、抗生素监管等多个环节的缺失与乏力。

  1600亿欧元控股海普诺凯

  “我们将采取现金+股权的方式来完成此次并购。”澳优乳业执行董事颜卫彬告诉记者。据了解,此次并购金额大约在1600万欧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

  “我们希望借助澳优的渠道将高端婴幼儿奶粉品牌推进中国。”海普诺凯集团创始人Bart van de Meer表示。据了解,并购之后,将在香港成立一家由海普诺凯全资控股的海普诺凯香港营养品公司作为双方在亚洲地区的销售平台。与此同时,一款叫Kabrita的高端羊奶粉品牌将借助该平台销往内地市场。

  “由于我们的羊奶产品在全球具有强势地位,因此双方的第一目标是专注推出基于羊奶的系列产品。”海普诺凯执行董事Ben Busser表示。

  而通过并购海普诺凯,澳优乳业的全球产业链整合目标日行渐进。澳优乳业CEO陈远荣表示并购之后,澳优乳业将拥有欧洲奶源和生产基地,借助多种形式的战略整合全球优质乳业资源,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为了增强双方融合,新董事会将设五席,荷方将拥有一个董事席位。”陈远荣表示。

  作为一家湖南起家的本土企业,澳优迫切在海外“寻源”,出于其对上游供应链的担忧。“在前年、去年的时候,日本的牛奶大家公认为比较好,可如今再也无法从日本进口牛奶。我们必须分散来自政治、货币、甚至检疫方面的风险。”颜卫彬表示。

  不过,对于澳优引入羊奶粉进入中国市场,一些乳品专家保持谨慎态度。“推行羊奶粉产品的挑战在于,一是羊奶粉口味没有牛奶好,消费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此外,羊奶产量少,注定它只能成为市场细分下的支线产品。”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乳企的奶源“饥渴”

  “如果国内有足够多的优质奶源,我们也不会舍近求远到国外进口。”澳优乳业首席运营官肖诗弧告诉本报记者。

  2002年前后,肖诗弧对全国20多家牧场进行了考察。此次走访让肖诗弧对国产奶源产生担忧。“首先是抗生素含量过高。一些奶农为了节省成本,防止疫病,在奶牛很小的时候就打了抗生素药品。而在国外这种做法是被禁止的。”肖诗弧告诉记者。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乔光华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般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使用的药物主要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即使是在治愈后的3~4天内,抗生素也会在奶牛的体内残留,移行到乳腺里、牛奶中。因此他认为,“药物残留严重已经拉响了我国奶源安全的警报,特别是抗生素等药物的残留,已经成为乳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次,收奶工艺落后使得国产奶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由于我国原奶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挤奶,缺乏必要的卫生装置,细菌很容易混入牛奶当中。”肖诗弧表示。

  中国奶源品质堪忧与落后的饲养方式不无关系。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原奶主要有三种来源,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站占比约为25%,企业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较小,仅为10%~15%,而散户养殖却占到60%以上。以散户养殖为主的中国奶牛养殖模式是原奶品质低的症结所在。

  相比乳企基地养殖,散户养殖数量较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养殖成本过高,再加上近年来秸秆、精饲料、粗饲料等原料价格上涨,不少散户降低了精饲料的喂养比例,这导致了奶源质量的下降。同时,散户在奶牛的选种、科学喂养、饲料合理搭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容易造成奶牛低产、奶源品质低下。

  2010年4月,卫生部日前公布了《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这项被业内称为“乳品新国标”的标准因在菌落总数和蛋白含量标准低于原来1986年“旧国标”和世界标准而颇受争议。

  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此外,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

  对此,乳品专家认为,这样虽然是基于我国目前奶牛饲养水平的现实,极大保护了奶农的利益,不过却使得一些对奶源品质要求高的企业更加倾向于从国外进口。

  “并购国外企业并不仅仅是噱头,而是中国乳企真正想要提高产品品质。”对于本土乳品企业海外并购,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对本报记者表示。劳兵认为,这意味着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营销战”转向了“品质战”。

  劳兵认为,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在营销费用上投入占比为12%~18%,而在包括原料采购在内的研发费用上的投入仅为2%~3%。随着国内乳品企业越来越注重原料品质,后者的比例将有所提升。

  不过在上海壹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策划师汤志庆看来,乳品企业追寻高品质奶源依然无法改变其快消品对品牌依赖的特性。“品牌、渠道、规模是快消品能否获取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一些乳品企业为了完善产业链布局,自建牧场或者并购海外企业,这是在为它们之前忽视产品品质而进行的‘还债’,其在品牌上的投入仍将是首要的。”汤志庆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