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选择莫斌出任总裁,看中的正是其在工程质量上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财新网】(记者 符燕艳 24日发自深圳)经过政府的一番调控洗礼,房地产行业图变心理早是蓄势待发。广东顺德民营香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碧桂园(02007.HK)董事局,悄然实施变革。
7月22日,碧桂园宣布任命新的总裁,原总裁崔健波卸任,但保留执行董事身份。新晋总裁是“空降兵”莫斌,此前为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湖南隆回人。
碧桂园素为家族企业,现有的董事会9名执行董事中,不是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的亲属,便是其多年来的创业伙伴,皆绕不出顺德圈内。莫斌作为碧桂园“第10名”执行董事,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空降”总裁。
一名房地产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碧桂园此举,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利于重塑行业价值。”但中介机构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认为碧桂园作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并无太多发挥的余地,“前前后后,看不出碧桂园会有什么质变”。
7月23日,刚宣布换帅的碧桂园以2.5港元/股开盘,上涨2.05%,但收盘时涨幅已收窄为0.82%, 低于恒生指数上涨1.1%的涨幅,或正是市场对碧桂园易帅观望姿态的体现。
崔健波谢幕
事先毫无征兆,担任碧桂园八年总裁的崔健波卸下重担,接受财新记者电话询问时,他不见沉郁,反显得心情愉快,称自己乃日久而退。
对于卸任的崔健波,碧桂园评价称其在任职碧桂园八年时间,实现了碧桂园从地区性房企向全国性品牌的平稳过渡。如此评价,对崔健波而言可谓功德圆满。2003年,崔出任碧桂园总裁前,是碧桂园发家地顺德地方税务局副局长和北滘镇镇长,会计专业出身,毫无房地产背景。
但崔赶上了碧桂园的最佳时机。2007年,碧桂园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开始突飞猛进的扩张。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曾一度低迷,碧桂园却借机在广东省外快速扩张,其年报自称是继上市后“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
但正是这一年,碧桂园的“元老”、杨国强的创业伙伴纷纷抛售手中股票,引发外界对其内部发展战略分歧的猜想。港交所数据显示,上市时,时年26岁杨惠妍通过全盘接收父亲股权,拥有碧桂园股权59.5%,而杨二珠持股比例为10.2%,苏汝波、张耀垣及区学铭等分别持股5.1%。而在2008年,除张耀垣外,杨二珠、苏汝波和区学铭三人纷纷减持手中股票。其中,杨二珠持股减至5.94%,苏减持至4.38%,区减至4.50%。
2008年10月,作为总裁的崔健波以每股1.6港元买下碧桂园1000万股,持股比例为0.06%。然而,仅到了2009年7月,崔又开始以每股3.72元减持手中部分股票,持股比例降至0.05%。这种矛盾的举动,呼应了崔健波留给予投资者的缺乏领导风范的印象。
“投资者问什么问题,(崔的回答)吞吞吐吐,感觉没什么执行力。”一位美资对冲基金的研究员说,其业绩也不足令人信服,
2009 年,房地产市场起死回生。当年碧桂园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也分别同比增长32%和40%,为232 亿人民币和432 万平方米。但中银国际指出,其32%的增速仍远远低于全国和广东省的平均水平91%和79%(1-11 月数据)。报告认为,碧桂园正面临大规模的市场份额流失,销售额市场份额已由2008 年的0.9%下降至2009 年的0.6%(1-11 月数据)。
不过,到了2010年,房地产业再次受到政策调控,碧桂园低价位路线适逢其时,上半年取得较好销售收入,签约合同销售金额约132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排名第七。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主任蔡承业曾指出,与其他开发商相比,碧桂园的产品价格合理,并在二三线城市具有市场优势,这使其受到当前监管措施收紧的影响可能较小。
公司几起几落,崔健波却在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时机悄然退位。
空降兵莫斌
碧桂园对莫斌的任命公告里指出,莫斌的年薪为250万,并可享受年终管理花红以及其他福利等。“莫斌起家之地是广东地区,并且家庭是在深圳,同时他之前在建筑工程行业身为乙方必须经常喝酒,不利于心脏,为医生警告。” 在诱人的待遇和新的事业平台面前,莫斌选择从央企进入民企。
如此高调聘任“外援”,碧桂园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刘嘉毅表示,聘任莫斌为公司总裁,主要是因为他在建筑方面非常有建树,具备管理经验,同时又了解广东的市场,并且年仅43岁,精力旺盛。“这对碧桂园的未来是非常好的变化。”
碧桂园在业内素以全产业链覆盖著称,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便是以建筑工程起家,其开发项目也一直是用自家的建筑公司。不过,近年来,碧桂园却是工程质量事故频发。刚准备在广东省外大力扩张的碧桂园,在2009年便陷入长沙别墅质量门事件,其后安徽巢湖的项目又被指“未验收就交”。
“碧桂园采取家族式管理,从建筑施工到销售等都是一条龙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都是其亲属或好友,对于房产质量自然没有很严格去执行。” 合富置业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对财新记者说,这些质量纠纷问题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总裁换人,可视为其应对之策。
相比草莽出身的碧桂园建筑团队,来自中建五局的莫斌的确光环加身。中建五局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旗下企业,在建筑行业首屈一指。属于“中建系”的中海地产在业内素有房地产“黄埔军校”之称,其当年之所以能在香港立足,便是依托中建之力。而中建五局网站上也显示,该局此前所承建的工程多次获奖。
了解莫斌的人士指出,莫斌在工程管理上“绝对是一把好手”。2010年,中建五局提出“三不准”,即不准渗漏、不准尺寸偏差、不准空鼓和开裂。“不难看出,碧桂园选择莫斌出任总裁,看中的正是其在工程质量上的管理能力和经验。”
除了质量短板,碧桂园在各地的房子也因其呆板、千篇一律的形象被业内嘲讽为“泥腿子盖房”,这颇令以建筑工程起家杨国强难堪。前述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莫取代崔,或许表示旧模式已经积累得差不多了,碧桂园该做点传世的作品了。”
易帅微澜
此番碧桂园易帅,外界并不期许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家族企业,碧桂园的实际控制权仍牢牢控制在杨国强家族手中。
以建筑工程起家的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1997年,他和几个创业伙伴杨二珠、苏汝波、张耀垣及区学铭成立碧桂园。现有的碧桂园10名执行董事中,除了上述5人,另外3名则分别是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和两位侄儿,余下两人即崔健波和莫斌外。在公司上市前,杨国强曾一度将董事局主席一职“禅让”于留美归国的二女儿杨惠妍,后因担心女儿资历过浅而影响投资者信心,方才重新执掌公司。但助已持有家族股权的杨惠妍全面接班,已是顺理成章之事。
刘嘉毅也强调,碧桂园不会因为总裁易人,改变原有发展模式: “房地产竞争激烈,所以我们的定位一定要非常清晰。就像造汽车,有人造奔驰,也有人造夏利。我们就是要盖平民化的物美价廉的房子,继续薄利多销。”对此,黎文江指出,从经济上考虑,碧桂园以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的模式,确实没有必要改变。“关键是控制成本,这跟其家族式的管理有关。”
由于碧桂园擅长成片拿地成片开发,其土地储备多处于二线城市远郊和三四线城市的郊区,且往往呈现规模大、土地廉价的特点。然而,此种模式造就了碧桂园的成功,但在2004年国家对商业用地全面实行招拍挂后,碧桂园已显得相对被动。杨国强也有感于拿地的困难,曾私下向广州市高层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出让荒地,让开发商在荒地上造城。
这也是碧桂园必须大力向全国二三线城市推进的关键。刘嘉毅强调,在全国二三线城市仍有很多低成本的拿地机会。但黎文江指出,碧桂园此前的房子,均是一个模式,“是南方的产品,到了北方这种产品模式自然不大适应。”2008年,碧桂园快速向全国扩张时,当年新开盘项目23个,其中20个在广东省外。但到了2009年,14个新开盘项目中,仅有5个是在广东省外。
黎文江说,莫斌的到来,也许将促进碧桂园为进军全国生产适销对路房子。“同时,其家族管理特征显然成为其进军全国市场的局限。莫斌作为外来者,应该有所帮助。” 但在公司战略转型层面上,这次易帅的影响,则仍须观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