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出大额贷款业务 工行助推美国商业地产融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 05: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韩瑞芸北京报道

  当欧美银行都在为流动性犯愁的时候,中资银行正试图凭借其高流动性、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抢占海外市场。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纽约分行总经理吴斌在接受外电记者采访时表示,工行纽约分行即将在美国推出一个“大额贷款”计划,对象是贷款需求超过1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所有人。而美国多数银行目前都不做这种贷款。

  美国市场需求庞大

  事实上,工商银行纽约分行已于今年6月初完成了在美国的第一笔商业地产贷款。

  该项目中,工行向以凯雷投资集团为首的一家合伙公司发放了1.5亿美元贷款。该公司共需3.55亿美元贷款,其余贷款由富国银行提供。

  外电报道称,凯雷投资方面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多家银行为提供这笔抵押贷款展开竞争性投标。而凯雷非常清楚工商银行没有在美国进行房地产方面交易的经验,但对工行的经营规模与全球地位感到放心。

  当然,该负责人没有提及的价格因素或许也不容忽视。5月21日,美国参议院以59票对39票批准了“金融监管改革议案”,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最终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而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普遍对此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项改革不仅将限制银行现有业务,降低利润率,也会减缓整个美国经济的流动性供给。

  换句话说,资本一直较为吃紧的美国银行业,将要面对更为困难的业务开展以及利润下滑。对这些银行来说,不挣钱、少挣钱,或者资本占用大的业务已经较难成行。而资金、价格却正是中国银行业的相对优势;海外资产的迅速扩张并形成协同效应,这也是几年来中国某些大型银行梦寐以求之事。

  工商银行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纽约分行此举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全局战略。也就是说,工商银行并没有战略性地进入美国地产贷款市场的打算。

  在工商银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吴斌看来,选择在此时进入美国本土地产融资市场,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他认为美国地产市场目前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上周公布的美国房屋相关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新屋销售月环比大降32.7%,至折合年率30万套,创下自该数据创立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也远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6月份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也较5月出现较大回落。

  原因之二在于,吴斌认为,美国本土商业地产新增贷款的需求是十分庞大的,因为房产所有人未来五年将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必须得到再融资。

  事实上,由于大额贷款存在的集中化风险,美国很多银行都不愿进入该市场,工行或许可以帮助填补美国金融机构撤离后留下的空白。

  海外拓展大额贷款业务难

  工行纽约分行总经理吴斌表示,“大额贷款”有颇多前提:工行将为有稳定现金流的楼盘提供融资,并只向拥有良好历史记录的开发商和投资者贷款,以此控制风险。工行提供不超过房产价值65%的贷款。

  工行总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额贷款”计划仅仅是工行纽约分行拓展业务的一种形式,并未在全行范围内推行,纽约分行目前类似业务仅完成一两笔。

  这位人士进一步表示称,中资银行海外分行拓展大额贷款业务相对比较困难,一方面,来自本土与海外大型银行的竞争较为强劲,而另一方面,海外分行本身的资产相对有限,资产规模多为几十亿美元,这也增加了其开展大额贷款的难度。

  金融危机对中资银行海外分行来说也许是个机遇。欧洲的银行被迫集中注意力向本土放贷,而美国的金融机构也正因金融改革面临压力。根据工商银行提供的数据,该行2009年底海外总资产为492亿美元,2009年增长速度达40%。

  除工商银行外,国内其他银行机构近期海外业务拓展也势头强劲。

  此前4月,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 敲定的价值15亿美元的融资项目中,国家开发银行和葡萄牙的Banco Espirito Santo de Investimento是该交易仅有的两家簿记行,花旗集团则是13家牵头经办行中唯一一家美资银行,此外,还有六家中资银行参与其中。

  在过去18个月里,中资银行海外拓展亦明显加快。根据Dealogic的数据,中资银行充当了菲律宾公共事业公司GNPower Mariveles Coal 7亿美元项目融资交易的簿记行,而且国家开发银行和工商银行均在澳大利亚油气开采公司Woodside Petroleum价值11亿美元的融资活动中担任簿记行,还为加纳可可协会(Ghana Cocoa Board)提供了12亿美元的贸易融资安排。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