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中移动模式3月内解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1日 07:06  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30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东大会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向中移动定向增发的方案。

  浦发董事长吉晓辉在会上称,引入中国移动将解决浦发资本短缺的燃眉之急,募集资金约400亿,加上浦发未来利润留存,到2012年前浦发的资本充足率将能保持在12%。

  移动金融是双方联姻的最大卖点。但浦发高管也坦陈,世界上产融合作的成功经验不多,双方需要在技术、政策、商业模式上进一步研究,未来3个月内才会签订具体的合作计划。

  该项交易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后,仍需要银监会、证监会批准,中国移动则需国资委批准。

  合作模式3个月内确定

  “浦发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特别是这三年,因此资本消耗非常大。”浦发副董事长陈辛介绍浦发移动之恋的背景时表示,银监会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连连提高,浦发亟待补充资本金。

  对于零售银行业务较为薄弱的浦发来说,这不仅是补充资本的概念,还有助其战略转型。双方除了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还将寻求战略合作,包括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合作、基础银行业务和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的合作、客户/渠道等资源共享等。

  目前,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已试点移动金融,交行等银行也正在试点手机银行业务。而浦发与中国移动的商业合作模式还不明朗。浦发的高管指出,浦发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具有优先合作权利,但并没有排他性。

  浦发银行副行长刘信义则表示,新兴的移动金融在中青年和中小企业客户中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日韩等国家的信用卡与运营商也有成功的合作案例。但在中国,浦发与移动如何进一步合作,需要在技术、政策、商业模式上进一步研究和创新。

  吉晓辉透露,他们应在成交日后的三个月内,基于2010年3月10日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诚意协商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双方已成立了业务合作联系委员会。

  此外,股东非常关注该项交易获得监管批准的难度。此前一则关于国资委不支持中国移动入股的传闻,使得这项交易蒙上阴影。对此,浦发高管表示,该项交易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后,仍需要银监会、证监会批准,中国移动则需国资委批准。

  不过,浦发管理层表示有信心。陈辛表示,中国移动作为央企投资金融业,是产业链上延伸的有效尝试,中国移动拥有5亿客户,4万个网点,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而浦发拥有金融牌照,在全国有30多个分行网点,双方将在移动金融领域力争打造一片蓝海。

  他同时透露了中国移动以广东移动为主体入股浦发的原因。中国移动(00941.HK)作为香港红筹股入股浦发,其身份将被视为外资,显然会使得入股的操作变得非常复杂,也不利于双方未来的业务合作。而广东移动是中国移动下属最大的子公司,以广东移动入股,程序上会更顺畅些。

  2009年实际利润增长14%

  股东大会上,一些股东对浦发2009年的业绩表示失望。根据其业绩快报,200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5.43%,每股收益达1.62元,同比上升2.53%。

  这与其他银行大多增长10%以上相比较为逊色。同时,浦发在2009年初给经营层制定的目标是增长10%,据此,经营层似乎并未达标。

  浦发银行行长傅建华对此解释,公司2008年利润为125亿元,其中包含了历年递延税的回拨,如果除去这项指标,真正的利润增长为116亿元,因此按照这个可比口径,2009年利润实际上增长了14%,完成了去年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

  而吉晓辉补充说,去年下半年浦发资本充足率告急,被迫放缓了部分业务发展的速度,这也影响了2009年业绩。

  傅建华表示,2009年浦发的个人银行业务占比从14%提高到了17%,但相比较而言,其他一些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已高达30%,浦发与此相差较大,“浦发历来公司业务占比较高,利息收入为主,近几年来业务转型进步不大。”

  因此,提高个人银行和非息收入的占比已列入计划,而引入中国移动,将有助于浦发零售业务的发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