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移动落子手机支付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7日 09:06  《财经网》

  入股浦发银行,解决了困扰已久的金融资质隐忧之后,移动支付仍将是中移动一个长线的故事

  《财经》记者 李纬娜 王奇华

  选择在“两会”期间宣布这一重大资本运作,中国移动有限公司(000941.HK,下称中移动)自有其深意。

  3月10日,中移动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广东移动已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00.SH,下称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前者将以约398亿元现金认购后者约22亿股股份。

  交易完成后,广东移动将持有浦发银行2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联属公司仍为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24%。

  中移动公告中透露,这一交易仍有待国资委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在公告发布前的数日内,关于国资委将要否决这一交易的传言已然甚嚣尘上。

  《财经》记者获悉, 截至发稿时止,中移动尚未将此次交易上报给国资委审批。“审批通过的可能性不敢说,还没有看到材料。”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如果交易获批,这将是迄今为止中移动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规模远远超过此前收购凤凰卫视、巴基斯坦电信、香港万众、远传电信等交易。而就在这一近400亿元的交易背后,中移动进军移动支付业务的雄心日渐高涨。

  3月5日,中移动集团董事长王建宙对《财经》记者表示,入股浦发银行就是为了开拓移动支付的相关业务。在此之前,中移动已经在部分城市先期试点。

  400亿元入股浦发

  “我们很早就想入股银行了,与不少银行接触过。”中移动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2008年以前,中移动曾与招商银行谈判入股,因招行盘子太大,双方未达成协议。

  此后,中移动又先后与渤海银行、珠海银行、潇湘银行开展谈判,虽然这三家银行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表现出极大热忱,但终因规模太小、辐射范围有限,没有全国性经营牌照等原因被放弃。

  “银行盘子太大,即使投进去几百亿也只是九牛一毛,中移动在银行里话语权不多。可要是银行盘子过小,网点少,影响力有限,又与中移动做大移动支付的目标不匹配。”上述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

  随着2月26日浦发银行“因筹划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宜”停牌,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交易渐渐浮出水面。3月3日,中移动和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确认双方正在协商战略入股和开展战略合作一事。

  浦发银行颇符合中移动“胃口”。3月10日,中移动在其公告中分析“联姻”原因称,浦发银行“规模适中”,并“在网点覆盖等方面具备开展合作的条件,是理想的合作对象”。

  目前,中移动手中现金充裕,超过2200亿元,可巨量现金在手正成为一种负担。以折价13%的价格买入浦发银行20%股份,可以提高中移动的每股盈利。

  由于境外红筹的特殊身份,中移动不能承担收购平台角色,而改由其全资控股的广东移动出面,投资收益同样可以计入中移动的每股盈利当中。广东移动的资本实力也异常雄厚,其自有资金足以支持此次收购。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移动入股,使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达到银监会最新下限要求,可保障其未来三年业务稳健发展。与中移动联手,双方也会在手机支付业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占得先手。

  “电子商务是非常好的story,对于移动和浦发都是。”接近中移动的投行人士分析,在3G竞争当中,受制于TD-SCDMA产业链条的不成熟,中移动只能通过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来弥补,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子商务即是。“但是,这是一个很长远的story,可能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

  倾心“移动支付宝”

  破费近400亿元现金入股浦发银行是否值得?3月4日,JP摩根分析师Jimmy Cheong在其报告中指出,要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并不意味着必须要入股银行,简单战略合作再加上收入分成协议,就能够实现与银行合作。

  参与移动支付项目的中移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移动已在各地推广的“刷手机消费”,并不需要与银行进行深度合作。要实现与银行账号之间的资金划转,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只需与各家银行达成简单协议即可。

  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广东移动推广移动支付的经验,也不是采取与某家银行达成独家协议的方式。只要银行愿意合作,中移动会乐于接受其进入自己的支付平台。

  但是,当下简单的手机消费和资金划转并非中移动长远所图,中移动真正想要做的是“移动支付宝”。

  “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我们最想做的移动支付形式。”上述中移动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希望用户尽量将资金存入到中移动的‘移动支付宝’账号中来,然后通过这个账号进行消费,而不是仅仅通过移动的网络来使用银行服务。我们不想做一个移动互联网中的网上银行平台。”

  “中移动不想仅仅做网络通道。”此话,王建宙以及中移动的高层重复多年,在移动支付领域同样如此。而要像支付宝一样进入支付业务的核心,甚至比支付宝走得更远,中移动必须找到一个银行业的合作伙伴。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发展到1亿的移动支付用户,他们每人在账户中存入500元,那这500亿元的沉淀资金就能够通过浦发银行来处理了。”中移动内部人士说,没有金融资质的中移动无法做类似的业务。

  2月27日,东兴证券分析师王玉泉在报告中说,移动支付中,利用副卡保存费用,并用这部分费用进行手机支付的相关业务,有成为“非法金融机构”的嫌疑,而入股浦发后,这个风险将大大降低。

  面对支付宝所存放的巨额资金,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虽异常谨慎,仍不时有非法涉足金融业务之议。据悉,在支付宝中所存资金,产生利息均不计入支付宝的收益。

  此外,与浦发银行之间的合作,也能够帮助中移动解决移动支付领域所必然牵涉到的银行结算以及转移支付难题。当移动支付随着业务发展,从目前主流的小额支付转向更多大额支付的时候,银行在其中的作用,将无法被忽视。

  通过收购或者参股金融机构进入相关的业务领域,中移动并非首倡。五年前,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就有收购信用卡公司之举,此后便推出了自己的信用卡。

  上述中移动人士表示,随着与浦发银行合作的开展,不排除中移动在国内推出手机信用卡业务。届时,浦发银行将有望帮助中移动解决授信问题。

  浦发银行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也为中移动最终选择入股加注了砝码。有媒体援引上海市金融办一位匿名人士的话称,引入中移动这样的大型央企入股浦发银行,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非常有利,不排除将来上海会成立以浦发银行为核心资产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

  3月10日的公告中,中移动也明确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个人金融服务内容和深度均处全国领先地位,是推广移动金融和移动电子商务业务的理想市场。浦发银行在该地区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业务覆盖将有利于双方在该地区推广移动金融和移动电子商务相关业务。

  新“移动核心业务”?

  在这一交易宣布前夕,正值国资委启动新一轮央企业务结构调整,酒店业等非核心资产均被要求从央企中剥离。

  2月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强调,做好主业是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央企的基本要求,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要求,做大做强主业,严控非主业投资。中移动恰恰在此时斥巨资入股浦发银行,会否受阻于国资委厘清央企主业的决心?

  公告发布之前,曾经有分析认为,之所以由广东移动出面收购而不是中移动集团公司,其原因是可以规避国资委的审批。但是,广东移动人士对《财经》记者否认了这一猜测。

  交易宣布之后,时有中移动投资于非主业的争议出现,更有媒体报道称国资委会否决这一交易。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对《财经》记者表示:“非主营业务投资肯定要上报国资委备案,是否审批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特殊情况的也要特殊处理。”

  2006年6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其监管原则之一,是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调整、改革方向,不影响主业发展。2007年8月,国资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强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非主业投资规模应控制在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合理范围之内”。

  3月10日,王建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入股浦发是对核心业务的延伸。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央企投资非主营业务,如果涉及到房地产这类敏感业务,现在批复的可能性较小。倒是金融领域,国资委作为央企出资人“可能更乐见其成,审批下来的可能性很大”。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对《财经》记者说,产融结合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结合途径、合作方式、关键环节安排等均有待探索,但监管部门对产融结合的态度应是“积极探索, 规范运作”。

  2006年7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规定,对实行审核管理企业的非主业投资项目,国资委会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通过、提示、否决”三种审核决定。对于“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10%以上或自有资金占总投资比重超30%”的项目会给予“提示”,对“非主业投资影响到企业主业发展的”才会予以“否决”。

  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阎庆民对《财经》记者表示,易受宏观环境变化影响的行业,像钢铁、汽车、船舶、房地产等,不宜作为金融类企业的战略投资者。至于中移动,其业绩稳定可期,移动银行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监管方应持积极态度。

  接近这一交易的人士则向《财经》记者透露,银监会对中移动投资于银行持支持态度,而国资委一贯支持中移动通过收购发展创新业务。

  由广东移动而非中移动出面收购浦发银行股份,也的确能够为此后的资本运作带来审批方面的便利。

  国资委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如果涉及股份转让、增资扩股或其他重大投资行为,以集团名义就须每次上报国资委审批,若仅是其下属子公司的投资行为,则有些时候可以避开国资委这一关,只需集团同意即可。”

  年内目标:80亿元交易额

  3月9日,中移动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演示了正在全国推广的“手机钱包”业务,通过在中移动开立的账户,可以以短信等方式将银行卡上的钱转入这一账户中,或是直接以购买充值卡充值的方式向这一账户存钱,之后便可在味多美、好利来、金凤成祥等商店中刷手机买面包。

  上述中移动内部人士表示:“使用移动钱包购物消费,类似于公交IC卡在POS机上刷卡,虽然北京现在的应用范围还很小,但我们的目标是利用手机在中移动合作的商场、超市、便利店、餐馆、公交车、电影院等场所都能进行POS机刷卡消费。”

  在中移动内部,这一业务的试点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中移动在湖南设立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这是中移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全国基地。2007年年底,湖南、重庆和广州成为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市。

  2008年7月10日,中移动正式下文明确“独立建设手机支付平台,采取账户集中管理的方式,由中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创新基地湖南公司承担手机支付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

  2009年3月27日,中移动全网手机支付平台上线。9月28日,湖南率先试行商用,目前,北京、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实现试商用。

  据悉,在最初开始移动支付试点时,中移动各省公司均提出了自己的手机支付方案,2009年下半年,中移动将这一业务收归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统一安排方案。

  中移动力推的移动支付业务主要分为非接触式缴费和远程支付。非接触式缴费是在手机中安装中移动特制的RFID-SIM(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卡,可以在特定的POS机刷卡消费。上述中移动内部人士所演示的手机钱包业务正是其中的一种。

  远程支付则是类似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用户向中移动的特定账户中存入资金,或将该账户与银行卡绑定,通过PC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网上消费。

  据了解,当前全国使用移动支付的中移动用户总计约500万。中移动内部人士介绍,此前中移动一直着力推动RFID-SIM卡发行,用户使用该功能需要事先更换手机中的SIM卡,商家的POS机也必须通过技术改造。

  中移动曾经计划利用这一技术平台,整合消费者手中的公交一卡通、社保卡、门禁卡等多个平台,消费者只带手机就可以在商店、医院、车站等进行消费,但是这一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这一远大的理想看上去仍有些遥远。2010年之后,中移动的重点开始从RFID-SIM卡转向远程支付。

  2月1日,中移动副总经理李跃在中移动全国市场工作会议上表示,手机支付发展思路将会做一些方向性调整,重心将转移至先建立类似于支付宝的账户体系,重点发展远程支付。

  中移动内部人士透露,策略转变的原因是,发展RFID-SIM卡业务,手机卡的成本投入相当大,每张卡成本约需100元,再加上这一产业链上所必须配套的POS机布设、服务后台建立、原有系统改造、合作商户谈判等,一个省若要发展100万“刷手机消费”用户,其先期投入资金将达到几个亿的规模。

  中移动若想整合各地的公交、地铁以及城市一卡通系统,也面临相当大的阻力。BDA分析师焦洁向《财经》记者表示,从各地的调研结果看来,公交公司并不愿意与中移动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合作。

  此外,“刷手机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并不明朗。对此,李跃在全国市场工作会议上直言不讳,“在支付体系中,中移动是后来者,中移动没有资格领导这个产业的潮流。我们凭什么让所有用信用卡的人都扔了信用卡,来用我们的系统?成本怎么收回来?”

  当下,中移动内部对RFID-SIM手机支付卡的定调是“谨慎发展”。“也就是暂时叫停了,刚起航的大船突然停了下来。”中移动内部人士解释说。但是对于整个移动支付的前景,中移动仍非常乐观。“今年移动支付的目标是实现80亿元交易额。”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数百万元。

  显然,80亿元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而如何将交易额转化为公司利润,业务模式也需要精心设计。

  本刊记者董欲晓、张旻对此文亦有贡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本文为《财经网》授权新浪财经中心(财经、科技频道)转载,并未授权新浪网合作伙伴转载,如新浪网合作伙伴擅自转载构成侵权,责任自负。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