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多、人傻、速卖? 新浪名博评海通收购大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1日 01:1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郭信麟

  最近市场最受关注的除了民生银行等大型IPO外,大福证券(665)被三家中资背景券商争购成为内地传媒热炒的对象。

  笔者作为内地人,从事港股服务已经接近十年,看到这个事情的确感触良多。此次收购行动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也反映了未来香港股市终于由中国人主宰这个趋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内地券商大规模进驻香港势不可挡,这个趋势当然令人兴奋。

  但仔细品味,这种收购行为并不值得鼓励。

  第一,对购买方来说,我对这种在香港发展业务模式的经济效益心存疑虑。大福证券在内地六个城市有分支机构,这点可能对内地以外的券商有意义,但对于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大券商来说这一部分是毫无价值的。对于香港部分的客户来说,本来就是以中小客户为主,而且香港客户未来的增值潜力肯定是不被看好的。在一个城市有那么多分支机构,很明显跟互联网交易的潮流是不合拍的。香港传统上的经纪人制度,说句实在话会处于一种逐渐式微的趋势,收购一种没落的生意模式,明显地跟未来主要依靠互联网交易的国内潜在客户格格不入。一些中资大券商已经在香港本地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减价战,希望争取香港本地客户,也就是说未来大福证券在香港的市场份额是处于被蚕食的状态,因此估值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

  第二,有些内地媒体把这次收购行为形容成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了解这些香港本地券商的人都不禁发笑。落后的交易系统,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和任人唯亲的传统文化,真不知道是如何跟国际化挂上钩的。

  第三,国内大券商在香港除国泰君安、招商、中银国际等外,尽管设立和运营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在香港证券界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与他们在内地的市场地位极端不相称。归咎原因,是他们过于倚重香港本地三四流的证券人才(这些人在香港本地都做得一般,更难依靠他们开拓国内市场),而那些重用内地人士或者基本由内地人主导运营的公司则是做得像模像样。

  其中的反差其实主要体现在用人理念上。香港本地有非常优秀的证券人才,不过可惜的是他们主要分布在外资大行中,以中资券商目前的待遇水平,显然还不足以对他们有吸引力。因此,我认为花大价钱收购这些本地券商后,倚不倚重这些原来公司的人,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倚重嘛,没有发展潜力,可如果不倚重,那么收购的意义何在?因此从股东的长远利益考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就是将更多的内地年轻人才送到香港培训,这种国际化的过程才是真正有利于公司,有利于股东,有利于国家。

  最后,我必须说明我不是盲目反对收购,但是这种兄弟公司一哄而上的后果明显正中卖方的下怀。如果公司以目前股价有一定的折让才具有吸引力。在股市畅旺的情况下去购买证券公司,似乎正在验证我们传统笑话的升级版,那就是“钱多、人傻、速卖”。

  博客原文链接:“钱多、人傻、速卖”? 评海通买大福证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