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泰富触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3日 13:20  中国经营报

  2008年10月20日,香港的中信泰富公司曝出新闻,为降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其财务董事在董事会主席荣智健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权签订外汇杠杆交易合同,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随着澳元对美元持续下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与此同时,花旗集团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按目前外汇价格计算,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亏损约为150亿港元,但若澳元兑美元跌至2001年约0.5的低水平,亏损有可能高达260亿港元。

  曝出新闻的第二天,中信泰富的股价随即狂跌,一天之内的市值已经从318.4亿港元,跌至不足143亿港元。如果和中信泰富的声明亏损预估相比较,这家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了。

  中信泰富是北京的中国中信集团公司透过中信(香港)集团持有的一家综合性公司,旗下还有两家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优质子公司——大昌行和中信1616。旗下业务主要包括在中国的特钢制造、物业发展及投资、发电、航空、香港海底隧道、信息业和汽车及消费品的批发和分销等行业。这家公司2007年盈利达到108.43亿港元。在今年上半年如此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盈利依然高达43.77亿港元。

  新闻曝光后,荣智健发表的声明中交代了巨亏的背景——“中信泰富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建一个铁矿石项目,为了支付从澳大利亚和欧洲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我们需要澳元和欧元。而为了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我们集团签订了一些外汇合约。但是,这些外汇合约的签订,没有经过合理的授权,而且这些合约中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被正确地估计到。”

  导致这次巨亏的金融衍生品是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一般由私人银行出售给高端客户。这种产品可以和外汇或者股票挂钩,通常合约为期约一年,最低投资额为100万美元(或800万港元)。投资人在牛市时可以以折扣价买股票或者外汇赚钱,但在熊市时也必须按协议价格买入,因此风险极高。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