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香港楼市经历的六轮涨跌

2012年11月09日 01:07  一财网 

  第一轮上涨:1946年~1950年。二战导致香港建筑损坏严重,同时战后人口大增,1946年为60万人,1949年增至186万,到1959年超过300万,结果闹房荒,地价和租金飙升。相对而言,房价涨幅较地价和租金较小,主要是因为当时购买力不足,且房屋买卖以整栋为主,有财力的买主极为有限,直到吴多泰和霍英东两位地产先行者创立“分层出售”和“分期付款”模式后,房屋交易量趋于大增。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香港转口贸易一落千丈,经济萧条,房地产市场受到波及。

  第二轮上涨:1953年~1957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香港经济恢复,并开始向工业化转型,房地产市场趋于活跃。另外,旧城改造的大力推进,以及分层销售和分期付款的推广刺激了需求。主要商业区地价不到一年涨幅超过100%。其后,由于政府管制炒楼花行为,加之物极必反,楼市由热转冷,1958年房地产价格大跌。

  第三轮上涨:1960年~1965年。工业化快速推进,作为亚洲四小龙,香港经济开始起飞;居民收入大增;国外资金大规模进入。在这种背景下,1960年楼市又开始繁荣起来,地价、房价和租金大幅飙升。1965年,爆发银行信用危机,银行紧缩信贷,需求萎缩,导致市场严重供过于求,房地产价格暴跌。

  第四轮上涨:1968年~1973年。香港经济复苏,产业结构开始转型,旅游、金融和商贸等行业迅速发展;大量热钱涌入;政府启动新市镇开发计划的实施;1972年制定“十年建屋计划”。这些因素促使楼市回暖、繁荣,房价和租金飙升,投机活动盛行,炒卖楼花现象严重,开发商捂盘惜售。

  股市和楼市都弥漫着浓厚的投机氛围,狂热到失去理性程度。1973年,股市泡沫破灭,从1774点一路跌至到1974年的150点,楼市也随之崩溃,楼价、租金大幅度下跌。

  第五轮上涨:1976年~1981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确立,大批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纷纷来港设立分公司;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1978年,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新兴市镇逐步形成;1979年人口增至500万,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

  长江实业、新鸿基产等一批地产巨头崛起,并纷纷上市。在这些因素推动下,地产市场迅速复苏、繁荣,并于1981年达到高峰。随后而来的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香港经济;同时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令香港人出现信心危机。楼市快速由热转冷,连跌三年。

  第六轮上涨:1985年至1997年。1984年中英公布联合声明,增强了香港各界对房地产的信心。1985年市场开始复苏。1986年后,港币随美元一同贬值,银行放松了按揭贷款条件,利率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了负利率,刺激了投资需求。写字楼严重供不应求,售价、租金急升,租金水平仅次于东京和伦敦。

  1997年相比1985年,香港私人住宅价格指数暴增七倍。1997年香港房价自高位下跌,持续5年,跌幅超六成,是香港楼市发展史上最惨重的一次。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 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马光远: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 陈虎:如何诠释十八大倍增目标
  • 叶檀:GDP 人均收入2020年翻番意味什么
  • 时寒冰:人均收入翻倍能否改变中国国运
  • 张捷:巴塞尔枷锁与评级霸权制约中国
  • 李光斗:美国大选 罗姆尼有五大失误
  • 蔡成平: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