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知识 > 正文
 

圆明园防渗最新报道:环评报告能否平息争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22:2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日在其网站公布《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坦言:“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本环评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复杂性、紧迫性与敏感性。”

  报告甫出,议论鹊起。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征询各界对这一环评报告书的意见。

  环保总局: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暗箱操作

  “今天在网上公布报告书,主要是体现公正透明,也是为了征求、吸纳公众意见,以保证最后结果的科学、公正和真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快人快语,“从叫停、听证、环评、技术评估,到向全社会公布,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暗箱操作,保证全程公开透明。”

  公开报告书对这一事件的意义有多大?潘岳表示,“我们实际上就是想做一个探索,政府自己来设立一个公开的平台,让各种意见在这里集中和交流,把有关政府决策所有的环节都向社会公开,决定的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这符合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执政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潘岳介绍,目前环保总局正在组织专家对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专家技术评估后,环保总局将尽快作出审查决定。现在处于“技术评估”向“行政评估”过渡阶段。

  “环保总局的决策将完全尊重科学,以报告为基础进行论证。”潘岳说。对有关环保总局在35个工作日后才能公布最后结果的传言,潘岳说,环保总局将尽快作出决定。结果公布后,环保总局将监管决定是否落实到位。

  专家学者:环评报告“认真”“谨慎”

  “比较谨慎!”北京大学教授李迪华5日上午就看到了环评报告,他说,这个大篇幅的报告,小心谨慎地给出了太多结论,但涉及范围又太窄。报告只关注了“防渗”这一事件的本身,对整个圆明园环境影响的整体评价并不明朗。

  李迪华表示,目前的环评报告只是对整个圆明园环境影响评估的一部分,且只有东区湖底防渗工程部分。他认为,还应追加对驳岸整修、西部景区整修等方面的测评,以便从整体上正确评价这一事件对圆明园周围环境的影响。

  对于这个报告的行文,李迪华认为,各种结论并不明确,普通公众恐怕很难读懂。

  “报告从整体上来说是认真的,所下的结论比较谨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他说,环评报告只是针对铺设防渗膜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圆明园作为一个遗址公园是具有多重价值的,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环评报告是绝对不够的,“很多地方也不明确和含混”。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崔海亭认为,报告书并没有回答太多的实质性问题,尤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的整体评价。“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防渗膜问题。至于对生态的影响,报告只笼统地说‘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严重在什么地方,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都没有涉及,把应该直面的矛盾给回避了。”

  文物保护:大家最不放心的地方语焉不详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报告书指出,“施工期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有严重影响……此次防渗工程对部分湖岸堆石进行了水泥勾缝等防渗处理,由于工艺比较粗糙,而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堆石工艺相违背,将导致湖岸美学价值的降低。”

  不过,报告书同时称:“湖岸堆石是否构成文物,尚需要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研究和认证,这已超出本环评报告的任务范畴。”

  对此,崔海亭说:“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影响,恰恰是它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家最不放心的地方,测评报告提及不多。”

  李迪华说,报告书肯定了对文物和周围环境的破坏,与现场看到的事实是相符的。但他也同时表示,“涉及到文物的部分,比较模糊。凡是和遗址有关的都是文物,是没有必要争论的,没有可争论性。”

  “大量和文物有关的地方,报告书没有结论,这就要求文物部门应该介入。”李迪华说。

  对此,潘岳代表环保总局给出的回答是:“我们的职能是以生态为主,根据环评法的规定,只能对生态、环境作出这份报告。以后我们将加强人文和社会指标,在工作中逐步完善。”

  “即使环评报告在技术上100%支持防渗工程,也不能成为圆明园大规模改造工程,包括大量砍伐林灌和湖岸翻新等的理由和借口。”俞孔坚认为,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必须首先明确它作为遗址的价值,才能谈在改造工程的技术上是否可行。

  针对圆明园遗址整治问题,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北京市文物局,主要意见为“圆明园西部遗址区以清运遗址地表以上及水系中的垃圾渣土、加固整修破损驳岸为主”。批复还特别强调,“整治过程中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能对遗址造成破坏。”

  这位负责人表示,国家文物局已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就圆明园整治工程对文物造成的影响组织进行评估,确保整治工程对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造成损害。

  (策划孙承斌,撰稿田雨、张宗堂,参与采写记者曲志红、张宗堂、顾瑞珍、田雨、吴晶晶等)(完)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