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通证券本周香港挂牌 子公司同业竞争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0日 22:32  经济观察报微博

  李保华 刘真真

  如果不出意外,上市之路几经曲折的海通证券H股将在4月27日挂牌交易。一直居于次席的海通证券或实现对龙头中信证券的追赶。

  公开信息显示,海通证券H股计划募集资金最高达137亿港元,其中35%将用于战略性收购海外证券公司或进一步拓展海外证券业务。在高达16家投行组成的承销团推动下,海通证券H股的国际配售部分已经足额认购。

  作为首家收购香港券商和第二家在香港市场IPO的中国内地券商,海通证券试图以国际化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在追赶中信证券之前,在港两家子公司同业竞争问题摆在了海通证券面前。

  追赶中信

  4月17日,海通证券公告称拟共发行12.29亿股H股,其中的95%用于国际配售,余下5%用于公开发售。招股价将介于10.48港元至11.18港元之间,集资上限为137.4亿港元。

  海通证券在2011年11月份已经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曾计划在2011年12月1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但当时的认购遇冷而遭夭折。

  事实上,海通证券2011年底冲击上市的招股价区间为9.38港元至10.58港元。受海通证券A股上涨的影响,本次更新后的招股价区间为10.48港元至11.18港元。招股区间底价较去年上涨了约12%。

  而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先A后H的公司H股发行价不能低于A股此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九折。“海通证券H股选择在现在发行肯定不是一个好时点,但今年4月底是其最后期限,否则上市将重头再来。更重要的是,虽然海通率先进行国际业务,但中信证券2011年10月份在香港上市后抢得先机,海通证券需要在国际业务上重新发力追赶,在券商海外业务逐渐放松的预期下,没有时间等待,只能铤而走险。”太和投资负责人王亮认为。

  有消息称,海通证券的国际配售部分在对16家承销团施以高压下,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为其战略合作机构的足额认购,但其公开认购部分明显遇冷,首日认购不足1%。

  一位接近海通证券高层的券商人士也表示,中信证券一直是海通证券的最大竞争对手,在内地业务增长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化业务将是海通能够超越中信证券的关键。

  受H股上市影响,中信证券年报显示,其2011年末总资产已经高达1483亿元,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海通证券的989亿元总资产。而按照此前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总资产排名,两公司在2009年和2010年曾相差无几。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葛小波曾表示,中信证券H股募集的资金约65%用于设立或收购海外研究平台与销售及交易网络。

  海通证券的招股书明确,募资金额中约35%将用于战略性收购海外证券公司或进一步拓展海外证券业务。事实上,国际化业务作为未来券商新的增长点已经取得了业内的共识,除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外,招商证券(微博)和国泰君安、中信建投等也在加紧国际化的布局,而香港是中资券商国际化业务的桥头堡。

  同业竞争待解

  在海通证券H股上市加码国际化业务的同时,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国际控股和海通国际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正成为海通国际化业务关注的焦点。

  2009年12月22日,海通证券公告称,以总计18.22亿港元收购大福证券52.86%的股权完成。

  从收购的第一天开始,海通国际控股和海通国际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就已经不可避免。两年过去,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

  2010年11月22日,海通证券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海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大福证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海通国际证券提供的业务主要有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及证券和期货等的经纪服务。而海通国际控股下设有经纪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融资公司也集证券业务、期货业务、资产管理、保荐及承销业务、财务顾问等业务于一身。

  海通国际控股是海通证券早期的国际化业务平台。但海通国际证券也一直寄希望海通证券的支持。

  英皇证券的一位经纪业务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券商的业务基本都是依靠吃内地合作方的资源,特别是个人经纪业务,增量资本都是来自从内地客户。海通国际证券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其内地客户占比约40%。

  “海通证券在国内有超过400万的客户,这些客户可能会有条理地介绍到我们这边,对业绩也会有很大增长。”海通国际创富理财联席董事沈俊威认为。但沈俊威个人同时也担心,两个子公司如何实现较好的分配来避免内部竞争,或是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

  同业竞争的存在,或已让更可能成为海通证券海外业务旗舰的海通国际证券增长乏力。其年报显示,海通国际证券全年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53亿港元,较2011年降低56%,其业绩下降的幅度甚至还远大于在内地单独开展业务的香港本土券商英皇证券。

  去年5月,海通国际行政总裁林涌亦表示过,即使母公司海通证券来港上市后,公司也不会被私有化。

  本报就同业竞争问题致电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王亮认为,“从长期来看,海通证券肯定会将海外业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但考虑到海通国际证券多年的品牌和经验,也有可能方案是将海通国际控股置入海通国际证券。”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